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交叉配血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174例需要输血的新生儿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4例(8.05%)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1例(0.57%)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62例(35.63%)配血不合,其中31例为直抗阳性引起的次侧不合,1例为抗-D抗体导致的3种方法均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度高于凝聚胺法,对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输血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新生儿1903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903例新生儿交叉配血试验中,交叉配血不合102例,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5.36%;其中男60例(3.15%),女42例(2.21%),男性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102例交叉配血不合新生儿中,红细胞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40例(39.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62例(60.8%);红细胞抗体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中Rh血型系统抗体占52.5%,ABO血型系统抗体占32.5%,这两种血型系统抗体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血型系统(P<0.05);红细胞抗体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疾病中高胆红素血症占29.4%,黄疸占7.8%,这两种疾病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P<0.0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疾病中新生儿肺炎占28.4%,远高于其他疾病(P<0.05)。结论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存在红细胞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疾病因素;新生儿输血前血清学检测非常必要,对新生儿输血治疗中血液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可降低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临床配血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用两种方法对所有受血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对所有配血不合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28例交叉配血不合平行试验中,微柱凝胶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9例,交叉配血不合者28例;凝聚胺法测出不规则抗体7例,交叉配血不合25例。结论微柱凝胶法更灵敏,2种配血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最佳,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能检测出IgG抗体的敏感的交叉配血方法,保证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配血,观察输血后是否发生因红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结果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可发现凝集较弱的配血不合,受血者经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相合,输血后均未发生因红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结论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方法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5.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舍的原因并审j定相应的输血策略,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又配血试验,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血样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21735例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不合193例;其中红细胞直抗阳性155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0.3%;不规则抗体阳性17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8%;自身抗体阳性14例。占交叉配血不合7.3%;其他原因7钢,占交叉配血不合3.6%。结论红细胞直抗、不规则抗体、自身抗体是引起微柱凝胶法交又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优缺点,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需要输血的4 625例患者分别采用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时再用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认,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 在4 625例受血者中,共15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其中11例两种方法均不合,包括抗-D抗体4例、抗-E 抗体3例、自身抗体4例.聚凝胺法因冷凝集素产生假阳性3例,漏检1例抗-K抗体,准确度为99.9%(4 621/4 625),而微柱凝胶法为100%(4 625/4 625),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疑难交叉配血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寻求使患者有效、安全输血治疗的对策。方法采用凝疑胺介质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方法交叉配血,选用多种抗体筛选细胞和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以吸收放散试验和2-巯基乙醇试验,鉴别自身抗体和同种特异性抗体。结果共收集231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其中交叉配血不合由不拱则抗体引起的102例、未捡出不规则抗体的59例、同时存在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的70例。结论对于A、B、O、RhD同型输血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根据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不同因素,采用合理的交叉配血流程与方法,可明显提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3种交叉配血法联合应用在儿童输血安全中的价值。方法同时用3种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不合者,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抗体筛选、鉴定试验。结果 5 301例交叉配血中,48例出现配血不合,其中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分别检出8例、22例和42例。结论 3种交叉配血法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更能保证输血安全;同时还能准确了解凝集的性质、不配合的原因,避免抗体漏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6 63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同时将结果与凝聚胺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 630例患者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共检出不规则抗体35例,检出率为0.53%;而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39%(26/6 630),2种方法间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630例患者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不合率为0.72%(48/6 630);用凝聚胺进行法交叉配血,不合率为0.45%(30/6 630),2种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血不合共有49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合48例,1例只在凝聚胺法配血不合,经抗体鉴定未确定其特异性,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的灵敏度为97.96%(48/49),明显高于凝聚胺法[61.2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的检测灵敏度高,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准确,易于判读,对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重要价值,但凝聚胺法检测快速、简单,也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急诊抢救患者的配血。条件允许时,可同时采用2种方法互为验证,真正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新生儿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同时与聚凝胺法比较。结果47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全部相合标本中,微柱凝胶法5例主侧不合,7例次侧不合。结论聚凝胺法配血可能导致抗体漏检,为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应尽可能采用微柱凝胶法配血。  相似文献   

11.
3450例输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前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是为了进一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解决交叉配血困难,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为此,我科歼展了不规则抗体筛查技术,现将2008年度我科345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3450例标本来源于我院2008年度的住院输血患者.1.2 方法 1.2.1 抗人球蛋白凝胶微柱法(卡氏法)采用西班牙进口的戴安娜抗人球蛋白凝胶微柱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微柱凝胶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6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择相应抗原为阴性的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同时与凝聚胺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凝聚胺法检出30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9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2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别检出12例(60.00%)、10例(50.00%)阳性标本,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准确检测输血相容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交叉配血之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是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输血前,使用微柱凝胶法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输血或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筛检阳性者,进一步作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取该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932例患者病例中,共筛检出不规则抗体3例(0.32%),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E 2例(0.21%),抗-c 1例(0.11%),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另检出患者已致敏红细胞所引起的交叉配血次侧凝集2例(0.21%),假凝集1例(0.11%),自身抗体2例(0.21%)。结论微柱凝胶法对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交叉配血前必须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检,这对有输血史、妊娠史以及短期内需多次输血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08-1109
目的 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进行血型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用凝聚胺法(MPT)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实验,并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及自身对照实验.结果 19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中,5例不完全抗体筛查阳性,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IH-1000检测我院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简称直抗试验),交叉配血同时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在对红细胞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发现,14 762例受血者中有3例2次血型结果不一致,占0.02%,有10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占0.68%,有26例交叉配血不合,占0.17%;29 608 U RBC供血者中有26单位RBC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占0.09%,出现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结论供血者直抗试验阳性不能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只有具备ABO/Rh D2次血型鉴定准确、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供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的结果适合电子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16.
交叉配血及安全输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32-2532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采用DiaMed血型配血(微柱凝胶)系统,进行交叉配血,手工聚凝胺法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青霉素药物试验,并结合病史分析。结果 4720例次交叉配血微柱凝胶(MGT)法检出112例交叉配血不合。假阳性42例(37.5%),钙拮抗剂(DAT)阳性56例(50.0%),青霉素试验阳性14例(12.5%);输血史58例,妊娠史36例,相关药物史30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温度、疾病及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应重复试验并选适宜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致新生儿产生IgG类抗体及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及游离试验、静脉丙种球蛋白效价测定。结果 6例患儿放散及游离液中均检测出IgG类抗-A,IVIG中含有的IgG类抗-A效价达到256,产生的IgG类抗-A导致患儿与同型交叉配血均不相合。结论 IVIG可引起母婴ABO血型相同的新生儿产生IgG类抗体,从而导致溶血;同时还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输血时应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18.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检测。结果 104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冷凝集素凝集5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结果为,盐水法交叉配血主/次出现凝集1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34例,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44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钱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被致敏引起的凝集,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方法抽选我院近一年来自期间需输血的住院和手术患者血标本(1596例),所有标本同时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分析所有标本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凝聚胺法有28例(1.75%)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37例(2.32%)配血不合;盐水法有6例(0.38%)配血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率明显高于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联合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能够有效提升其阳性检测率,确保安全输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施顺秋 《临床医学》2007,27(4):46-4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输血的患者先运用手工聚凝胺法(MPT)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阳性或可疑的标本再用微柱凝胶法(MGT)予以配血,最后用抗人球蛋白法确定结果。结果6762例患者中MPT法有16例阳性,MGT法有12例阳性,抗人球蛋白法有12例阳性。结论微柱凝胶法更加适合临床上特殊情况下的交叉配血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