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B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36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1次穿剌置管成功,首次引流液30~500ml,引流后1~2天患者全身症状和体征迅速好转,7~1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住院7~14天带PTGBD外引流管出院,平均住院10.5天,置管1个月后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未出现死亡。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急性胆囊患者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全面严密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及时发现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认真细致的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医师密切配合,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并发症;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导管的通畅情况,观察胆汁的引流量和颜色,做好穿刺局部及引流导管的护理;满足患者舒适护理的需要,做到护理的个体化;做好健康教育及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28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加强医护配合和临床护理可以使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在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作用。方法对运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与悉心护理。结果在周密细致的护理下,经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3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无1例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注意对引流管的保护,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相比,CT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7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予以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洪兵  顾菊红 《医学综述》2008,14(18):2868-286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7年4月至2007年6月在海门市三厂医院就诊的梗阻性黄疸3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管引流1次成功率为80%(24/30),2次成功率为90%(27/30),3次成功率为96.7%(29/30),PTCD置管成功为26例,置管成功率为86.7%,仅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出现出血,经充分引流并使用止血药物后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准确率高,成功率高,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对解除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联合引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方法7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联合引流术的患者结果78例患者术后7例出现胆道感染、6例血性胆汁、4例引流管渗液,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掌握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联合引流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现象,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手术组和穿刺组。手术组患者行急诊胆囊切除术治疗,穿刺组采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TGBC)。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6%,穿刺组为5.26%,穿刺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田维 《吉林医学》2010,31(28):4987-4987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患者60例。结果:细针侧入路的经皮肝胆道造影(PTC),其中一次成功56例,二次成功4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一次成功52例,二次成功8例。结论:术前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40例患者,手术死亡率为零,并且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未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恶性黄疸的患者,总手术死亡率为18.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118.5±31.5)μmol/L比(150.12±69.48)μmol/L],TBIL下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81±4.25)d比(7.12±2.75)d,(10.82±5.26)d比(16.85±3.68)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9%比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用于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53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22例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CE)。结果:53例患者共置入55枚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内支架,其中两例各置入2枚胆管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通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术中及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是减少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循证护理干预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康复的价值体会.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10日-2020年12月10日收治的5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循证护理干预.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分析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患者消失时间更早,P< 0.05;分析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护理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 0.05;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组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更高,P< 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护理中贯彻循证护理干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的12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行左肝内胆管外下支进针118例、行右肝内胆管进针8例,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26例患者中,125例穿刺成功,占99.2%;1例穿刺失败,占比0.8%。在穿刺成功的患者中,122例1次穿刺成功,3例2次穿刺成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术后发生胆汁内混有血液,占3.2%;2例发生出汗、腹痛、恶性呕吐,占1.6%。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可较好对患者肝功能进行改善,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治疗高龄患者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自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高龄胆道梗阻患者,采取超声引导联合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穿刺左叶胆管10例,穿刺右叶胆管33例,同时穿刺左右叶胆管5例,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有效率。结果:4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均未出现出血、胆汁血管漏等并发症,术后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STB、r-GT、ALP)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患者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安全经济、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新  宣之东  刘汝海  杨德瑞  韩玉  张庚 《医学综述》2012,(22):3865-386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非结石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重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观察胆囊穿刺引流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均获得成功,在术后24 h临床症状缓解。最终4例死亡,7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对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重症胆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该院采用C臂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胆管内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急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C臂引导下PTCD术102例,穿刺并置管成功94例,成功率92%,并发症7例,发生率6%;对照组56例穿刺置管成功48例,成功率86%,并发症5例,发生率9%。结论 C臂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创伤小,显效快,并发症少,对胆道梗阻性黄疸、胆道急性感染,以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率先在阿克苏地区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的技术,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南疆各级医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采用PTGD治疗的20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GD的术后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引流3~5d后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好转出院;6例急性胆管炎伴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好转出院;2例胰头癌患者好转出院;1例十二指肠占位患者好转出院;1例胆总管占位:胆管癌并急性胆管炎患者行PTGD后出现急性胆管炎症状,引流不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抢救无效死亡。1例急性胰腺炎发作期患者因患者疼痛明显穿刺失败。结论 PTGD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是一种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老年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占位等患者。是较为安全、有效、病人易接受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自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组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各25例。前组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对深部脓腔冲洗引流,后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充分引流冲洗后,经积极抗感染均能治愈。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组术后并发症低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具有微创,脓肿定位明确,手术创口小,可保护重要组织,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郑宝群  林腾  王楚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69-1671
目的:探讨老年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价值。方法:51例62岁以上阻塞性黄疸患者(男32例,女19例),经超声检查并手术证实或CT/MR检查未发现结石,其中23例采用超声引导的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超声均能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正确率为77.5%(31/40),PTBD均1次穿刺成功,无显著并发症发生,患者黄疸迅速缓解消退。结论:超声对老年人各种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不宜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患者,超声引导下PTBD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老年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0年对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管引流术的护理情况。结果术后引流管堵塞重新置管2例,一般状态差,术前发热,术中出现寒战、高热,被迫终止手术的1例,成功的27例。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是对失去外科治疗机会的患者行姑息性治疗或者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的最好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