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并行PCI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和血管并发症情况,以及出院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后LVEF和ADL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7.83±2.09)天]比观察组[(9.13±3.20)天]明显缩短(P<0.05)。两组PCI术后患者舒适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05)。结论 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科360例经皮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个180例,对照组按冠脉介入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冠脉介入术为一项有创手术,术前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提高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2例老年(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以宣教方式为主;对观察组进行知识讲解、心理沟通、术前准备及行为训练等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通知手术日两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当日晨,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知识讲解、心理沟通和行为训练等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PCI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心肌的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心源性猝死,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50%[1]。ACS治疗目前 相似文献
6.
《河南医学研究》2019,(7)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以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PCI术后康复情况,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4.52±2.14)d]短于对照组[(7.23±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92.33±6.86)分]高于对照组[(72.89±7.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促进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冠心病PCI患者318例,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1例,对照组1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特定持续的延续性护理模式,随访观察1年。观察两组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服药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结果 NYHA心功能分级,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冠心病PCI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具有较高临床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PCI术后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心理疏导、制定个体化方案、提高患者积极性和依从性)的57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仅予常规护理的57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积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以上3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对限制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是使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的重要方法,相比之下,PCI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溶栓治疗.我科自2001年2月~2005年8月对56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中并发心室颤动的救治配合和急救护理要点.方法 209例急诊PC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5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 15例患者中除1 例患者死亡外其余14例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并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结论 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的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冠脉压力的变化,有预见性地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采取及时、积极及准确的抢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心肌梗塞(MI)患者进行冠状造影及三年随访资料研究,其中36例侧支积分〉1(CC组),另32例侧支积分〈1*(NCC组)。结果:与NCC组比较,CC组的多支病变及冠脉次全闭塞率较高(P〈0.01),侧支循环及心功能较好(P〈0.01~0.05)。两组的冠脉狭窄,迂曲,钙化程度相似(P〉0.05)。随访研究发现,CC组的近两年优于NCC组(JKP〈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处理及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 8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过程及近期预后和转归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导丝损伤所致穿孔 4例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压力过大致血管破裂 4例。 3例行球囊压迫 ,1例行球囊压迫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例行弹簧圈栓堵 带膜支架置入 ,其余 2例小分支穿孔无水乙醇封堵。心包填塞 4例 ,死亡 3例。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较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 ,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心包填塞 ,甚至死亡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质量控制中作用。方法:搜集我院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726例,分析检查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726例病例中,所有病例均进行全程护理干预,64层螺旋CT检查诊断726例,其中21例患者在扫描前就已经终止检查。其余705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CTA(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扫描,658例扫描结果能满足诊断要求,47例扫描结果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冠状动脉CTA质量控制这一系统性工程中,护理干预是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并有助于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监护的经验,以利于减少术中并发症。方法 分析1996年10至2001年9月所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416例患者术中心电和血压监护的情况。结果 2例广泛心肌梗塞病人因术中反复发生室颤经多次除颤积极抢救未能成功而死亡。造影剂反应10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心室颤动)共16例;低血压36例。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中严密监测压力和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就能使手术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循环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对症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90例,经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地并发症对症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均一次放置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并顺利出院.经过观察,治疗组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腹胀、心理障碍、感染、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17.8%,治疗组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预后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5.6%,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MRS与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同时术后治疗组的MRS与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循环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比较常见,积极的对症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降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实施对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冠心病择期PCI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按冠心病PCI术后CNP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平均天数及平均费用、出院时满意度、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再住院率及1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后实施CNP不仅可以降低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提高其住院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术后1年M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冠脉介入治疗给冠心病(CHD)患者的缺血心脏能带来血运重建,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