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瑾  徐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58-2659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为瑞舒伐他汀组,30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为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TC、LDL-C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HDL-C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MD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hs-CRP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FMD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在改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效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均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112例未行PCI、血脂正常的AMI患者,随机分为3组:(1)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2)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服用;(3)瑞舒伐他汀大剂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服用。患者于治疗后1周、16周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钠素(BNP)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1周后,3组患者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后,3组患者hs-CRP、MMP-9、BNP水平较第1周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指标较第1周有明显改善,3组之间比较、16周与第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TC、hs-CRP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可有效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对TC、hs-CRP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较阿托伐他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同时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高脂血症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1天和第1、2、3周抽取血液,检测血清hs-CRP浓度。入选142例脑梗死患者于入院1周内、随访3月、6月、12月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相比较,血清hs-CRP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第2周和第3周,血清hs-CRP浓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6月、12月,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两组患者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短期内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具有较好的抗炎症反应;同时,长期大剂量使用瑞舒伐他汀具有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FM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在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但瑞舒伐他汀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炎症反应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56例、瑞舒伐他汀10 mg组56例和瑞舒伐他汀20 mg组56例,对比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在细胞因子VEGF和VCAM-1水平方面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并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且这种作用与剂量正相关,对改善ACS患者的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存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32例。大剂量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负荷量口服,术后再予40 mg/晚维持4周,后改为20 mg/晚;常规剂量组予20 mg/晚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周采用ELISA法测定MMP-9、hs-CRP水平,超声检测左心房功能。结果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剂量组能更进一步降低血脂,在PCI手术前两组MMP-9、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均迅速下降,1周时大剂量组MMP-9、hs-CR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12周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1周时左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分数(LAAEF)较常规治疗组高(P0.05);术后12周时大剂量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容积(LAAE)、LAAEF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降低MMP-9、hs-CRP水平,改善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8例;低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1),高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20 mg·d~(-1),比较2组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7 d,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30 d,2组患者三酰甘油(TG)、TC和LD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7 d时比较,治疗后30 d低剂量组患者TC、LDL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患者TC、LDL显著下降(P<0.05),HDL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患者TC和LDL较低剂量组下降显著,HDL较低剂量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后7、30 d,2组患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30 d时下降更加显著(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7、30 d hsCRP水平均较低剂量组下降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4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hs-CRP、NT-pro 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NT-pro 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0%,对照组为9.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hs-CRP、NT-pro BN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d、10 mg/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瑞舒伐他汀20 mg加常规用药)和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加常规用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查TC、TG、LDL-C、HDL-C和hs-CRP,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强化治疗组TC、TG、LDL-C、hs-CRP的水平和心绞痛发生率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HDL-C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强化治疗比常规治疗能起到更强的调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质量,探索将不同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简单抽样法选取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案》中标准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心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处理。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TC、TG、HDL-C、L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TC、TG、LDL-C水平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LVEF、LVEDd、SV、C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LVEF、LVEDd、SV、CI水平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FMD、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患者FM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有一定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心脏功能、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9例.在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或阿托伐他汀20 mg/晚,共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6个月时的TC、LDL-C、HDL-C、TG、hs-CRP水平,观察6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其中hs-CRP水平在4周时下降最明显,而血脂水平在6个月时下降最明显,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51%)略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0.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ACS患者TC、LDL-C、TG和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两者都能明显减少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成燕 《吉林医学》2014,(6):1221-122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7 d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88.4%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较小剂量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低血脂水平,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其中A组选用瑞舒伐他汀,B组选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改善,但A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率、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用于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并恢复正常血管内皮功能,但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左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VEDD、LVMI、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M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DD、LVMI、LVEF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和IL-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效果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左室重构情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组(G1,n=20),瑞舒伐他汀10 mg组(G2,n=20)和瑞舒伐他汀20 mg组(G3,n=20).于支架置入术前即刻、术后24 h和术后1月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hs-CRP和ET-1的测定.结果 (1)三组入院时hs-CRP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hs-CRP浓度较术前均升高,G1组、G2组较G3组升高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三组hs-CRP浓度较入院前均降低,G3组较G1、G2组降低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入院时ET-1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ET-1浓度较术前降低,G3组较G1、G2组降低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术后hs-CRP浓度升高;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使行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因子与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冠心病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各75例,瑞舒伐他汀组临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次,辛伐他汀组临睡前口服辛伐他汀10 mg/次,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间血脂达标率差异及治疗前后血脂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瑞舒伐他汀组TC、TG和LDL-C达标率均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治疗4、8周后,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两组间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但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白如冰  宋晓丽 《吉林医学》2010,31(7):969-969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BNP和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A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B组4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分别测定BNP和HS-CRP水平。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前BNP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A组BNP和hs-CRP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BNP和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为他汀类药物在抗老年人下肢动脉样硬化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9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各45例),在其基础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辛伐他汀40 mg和瑞舒伐他汀10 mg治疗。于治疗开始时和32周结束时分别测定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同时对2组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厚度、硬化强度、斑块和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32周时,2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2周时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治疗32周时,与用药前比较,2组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和狭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内膜厚度、斑块和狭窄评分均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硬化强度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均可降脂并抗下肢动脉硬化,且瑞舒伐他汀降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0例。甲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乙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较治疗前上升,LDL-C、TG、TC、hs-CRP低于治疗前,FMD和LVEF均高于治疗前(P<0.05);甲组患者TC、hs-CRP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减轻炎症、降脂等方面比阿托伐他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