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2011至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证候基础(H3103)领域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本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至2021年之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证候基础领域申请与资助项目的总体情况、证候基础领域依托单位分布情况和研究热点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至2021年,证候基础领域的申请数量共计1 070项,平均资助率达16.4%,依托单位较为集中。近年来的证候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证候要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证候规范化、证候物质基础等方面。[结论] 通过对目前证候领域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分析,发现目前该领域主要存在领域代码的理解与选择不当、研究连续性不足、缺乏研究创新性、病证结合研究推进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医信息学和表型组学思想的病-证生物学基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学框架,解读证候的遗传结构和疾病关联.挖掘中医信息学与表型组学的理论内涵,阐明中医学与表型组学之间具有相互借鉴的重要意义;从病-证关系这一难点问题入手,将证候视为一系列特定症状表型的组合,从理论与方法上探索中医信息学与表型组学的桥接点,结合文献证明这一方向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医证候研究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中医证候学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研究工作的前沿领域.近年来,虽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本质而言,依旧没有明显的突破.虽然证候的传统定义是基本清楚的,但证候的宏观(定性)标准不十分规范,证候宏观(定性)标准量化研究方法有待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整个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证候的现代研究思路值得进一步探讨.在证候研究过程中,建议:(1)以现代疾病为切入点,从基本证候(单证)着手,逐步向复证研究过渡;(2)以人为研究对象,取得相当成果后再进行动物实验才有意义;(3)不仅要与生命科学接轨,更要与整个的自然科学接轨.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表型组学是研究传统中医药学的新兴学科。“表型”“表型组”和“表型组学”等作为舶来术语名词,与传统中医药学原创术语的结合衍生出中医表型、证候表型、证候表型组、证候表型组学、复方药物表型组学、方剂组学等新术语。近年来,学者们在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中对相关术语进行了概念诠释,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概念错位、术语误用、观点各异等问题,故为了构建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体系,有必要对中医药表型组学相关术语释义与应用进行正本清源与深度剖析,以期在学科发展之初即建立统一的概念及术语,为中医药表型组学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智力低下(MR)中医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统计学分析,对MR的基本证候分布、基本证候组合规律、证候组合与病情分级的关系、不同病情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MR基本证候出现率依次为心血虚、脾气虚、肾精虚、肝血虚、痰浊证、血瘀证,超过50%病例存在心血虚、脾气虚、肾精虚、肝血虚证;MR证候以三证组合为主,二证组合亦占较大比例,二证组合主要为肝肾两虚,三证则心肝肾虚常见;病情越重,证候组合越复杂,虚实夹杂多见;不同病情患儿证候分布及组合亦有一定规律。结论 心、肝、脾、肾虚证是MR的基本证候,肝肾虚证是MR证候的基本组合,虚实夹杂是病重患儿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万维网本体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OWL)旨在构建内容丰富、逻辑严谨、可在万维网上共享的领域本体,为表达复杂的中医证候知识体系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研究探索如何基于OWL对中医证候知识进行建模,提出了针对证候层次结构、证候特征、证候疾病复合概念及“证候加减”的知识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7.
证候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科学问题,血瘀证在证候研究中最具代表性,以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证候的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的相关性,阐明证候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寻找证候的生物特征组合演化规律是证候研究的新思路,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证候研究的重要途径,多因素信息处理方法和复杂系统模型是证候研究的新方法。提取证候因素,建立辨证方法新体系,寻找证候的生物特征及其组合规律,探索证候多因素信息处理的方法,建立证候的复杂系统模型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证候概念的形成与证候概念的定义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证候概念的形成与定义方法,为中医证候的研究奠定基础,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考证了证候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证候的主客体关系,以逻辑学有关概念的定义与方法分析讨论了证候的概念.研究发现,目前中医对证候的定义存在多种方法:从信息学角度者有之;从生理病理学角度者有之;从复杂系统角度者有之.这充分体现了从不同视角研究中医证候的现状.说明从不同的学科对"证候"性质或属性的抽象,可为中医学增加新的概念,而概念的移植或可促进学科的发展;然无论从何视角研究证候,证候的定义均应采用逻辑学中语义学定义、属加种差定义法,特别是证候的属加种差定义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中医方证系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方剂在机体的作用复杂,将其视作一系统,即中医方证系统.将粗糙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中医方证系统,挖掘证候指标与方剂各药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证候指标与方剂各药物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期对方剂进行优化,又获得更多证候的信息,为中医方证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证候要素是中医诊疗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之一,从证候要素概念的提出与种类、证候要素概念的界定与特点、证候要素的诊断依据与研究思路、证候要素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对证候要素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证候要素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许多种疾病都表现为数量性状,而利用人类本身很难找到控制这些数量性状的遗传位点,鼠却能弥补人类自身的不足,它不仅繁殖性能好,而且其基因组与人类有较高的同源性,于是研究者们纷纷把鼠作为模式动物来研究控制人类疾病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本文对鼠的一些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右归丸配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方剂在机体中的作用十分复杂,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信息.在获得动物实验数据的基础糙集理论对右归丸中各组成药物的地位及其与证候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提示基于粗糙集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与实践价值,对方剂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猪6条染色体48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猪微卫星标记的研究方法 ,分析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特点 ,为基因连锁分析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大白×梅山猪资源家系 10头F0 代、 2 8头F1代及 14 7头F2 代猪的前腔静脉血 10ml,苯酚氯仿法提取DNA。用分布 6条染色体的 4 8对微卫星引物 ,对上述样品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色 ,干胶保存、基因型判定。结果 优化了 4 8个微卫星标记PCR反应条件。微卫星标记平均等位基因数 3 6 3个 ;多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超过USDA -MARC在网上公布的范围 ;平均有信息减数分裂数为 2 4 7;平均微卫星多态信息含量 0 5 4 6 9,考虑同一连锁群所有标记时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 0 7370。结论 微卫星标记具有很高的信息含量 ,将对后续的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区间作图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Complex traits are multifactorial traits controlled by polygenic host factors. These trait-related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including body weight, blood chemistry, immune cell profiles, as well host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us and chronic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tremendous efforts were invested aiming to map the host genetic factors attribute to these traits and subsequently clone the gene/s underlying these loci. In parallel to human studies, a number of mouse models and approaches were developed aimed to enhance the mapping process and the gene cloning. These include of using resources such as F2, backcross, advanced intercross lines, outbred populations, consomic, congenic and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 The constraints of these approaches were the limited resolution mapping of genomic regions of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associated with the trait of interests, and the limited genetic diversity observed in the parental founders.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a new genetically highly divers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of mouse population was established, namely the Collaborative Cross (CC), created from full reciprocal mating of 8 divergent strains of mice:A/J, C57BL/6J, 129S1/SvImJ, NOD/LtJ, NZO/HiLtJ, CAST/Ei, PWK/PhJ, and WSB/EiJ. By intercrossing these eight founders to generate the different CC lines, the genetic makeup of the newly developed resource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eight parental lines, and will show heterosis, which subsequently will response differently comparing with their original founders. Final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not essential to defining the phenotypic response of the eight parental lines, prior of assessing the CC lines, because it is believed that genetic interaction of the new genetic makeup of the new lines will reveal new phenotypic response, which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parental lines.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to the community the power of the CC for dissecting variety of complex traits including host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us and chronic diseases as well body performance traits. Based on our results from a variety of studies, we recommend to the community, that the best strategy of using this population is to aim of phenotyping about 50 and more of CC lines, with limited number of biological replicates (3-4 mice per line), and subsequently using the publicly available high dense genotype information of the CC lines as well the sequence database of the eight founders, it will be possible performing QTL mapping to a unprecedented precision genomic regions less than 1 MB, subsequently lead to identify potential strong candidate genes. These achievements are believed cannot be obtained with any other currently available mouse resourc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医学所说的“证”是一个非线性的开放复杂系统。中医的“辨证”属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在揭示辨证原理与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统一辨证方法,提高辨证水平的需要。采用经验建模与计算建模相结合,将贝叶斯网络用于中医辨证诊断数据中症状与证素间隶属关系、证素之间组合关系的研究,运算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贝叶斯网络是对辨证进行信息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方法,但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实现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医药指南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极大,但目前仍存在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佳的现状,这可能与指南的内容有关。由于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以循证医学证据,即定量研究结果为主导的指南,在指南推荐干预措施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混合方法研究重视实用主义,其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在中医药指南的制定中存在一定优势。本文初步探讨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的思路及作用,并以《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为例,探讨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制定指南时遇到的问题及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发现,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弥补单纯依赖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结果的不足,有可能成为未来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11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血尿伴蛋白尿型)患儿肾组织活体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中,血热夹瘀型最多,构成比为0.614 0,其次为阴虚夹瘀型(构成比为0.245 6)、风热夹瘀型(构成比为0.096 5),气阴两虚夹瘀型(构成比为0.043 9)。病理分级以Ⅲ级病变为最多,构成比为0.561 4,其中Ⅲa型最为常见,构成比约为0.412 3。结论目前中医水肿辨证分型并不完全适用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辨证,应加强对血瘀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了解性发育相关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DXMit68-rs29053133)在近交系小鼠A/J 和C3H/HeJ (C3H)中是否存在影响表型的序列差异,以帮助对候选基因进行筛选。方法 利用A/J 和C3H/HeJ (C3H)构建了针对该区段的特异区段替换系小鼠,并对其雌鼠的性发育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 A/J 和C3H/HeJ在这一QTL中染色体的序列差异,没有引起相关性状的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A/J 和C3H/HeJ小鼠中该QTL区段中存在序列差异的基因并不是引起性发育表型产生差异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定性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科研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者各有所长。在临床研究领域中有关人的感受、态度、信念、动机、行为等主观问题,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更能发挥所长。定性研究能够为中医个体化诊疗模式的研究提供有利的证据。对国内外定性研究现状和定性研究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实践应用进行论述,并着重阐述定性研究在中医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 15号染色体上控制小鼠脊髓颈膨大截面积的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进行精细定位。方法 :以高级互交系小鼠 (A/J)X(C5 7BL/6J) (F4)为研究对象 ,在D15Mit15 8位点附近作高密度图谱的基因组扫描 ,用MapManagerQTX13对脊髓颈膨大截面积与基因型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 15号染色体D15Mit10 7和D15Mit2 0 8附近出现了两个连锁峰 ,LRS值分别为 7.2 (P <0 .0 5 )和 6.4(P <0 .0 5 )。结论 :原 15号染色体上控制脊髓颈膨大截面积的一个QTL实际包含有两个QTL ,分别位于D15Mit10 7、D15Mit2 0 8附近 ,宽约 3 .2cM和 10 .2cM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