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科从2000年10月-2003年11月就诊的124例下颌磨牙的根部解剖情况,并总结了有关拔牙创处理及预后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正> 我科自1980年12月至1988年10月拔除有完整资料的6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现将根部解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手术前后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处理等予以分析讨论。一般资料本组男520例,女130例,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19岁。20~30岁共510例(78.5%)。阻生类型:垂直阻生330例(50.8%),近中阻生300例(46%),其它阻生20例。手术时间最长者60分钟,最短者3分钟,5分钟以内540例。术后根部情况:单根或称融合根180例,占27.6%,双根440例,占67.6%,多根30例,占  相似文献   

5.
6.
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在基层医院很少开展。鉴于此手术复杂而且风险较大,一般口腔医生不愿实施,笔者收集2003年4月-2008年12月经本人拔除的10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艳丽 《中外医疗》2012,31(13):77-77
目的掌握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拔除的各种方法。方法对于高位阻生的用牙挺挺松后,直接用牙钳拔除。对于低位阻生需切开、翻瓣、去骨、劈牙才能拔除。结论正确分析阻力,制定正确的拔牙方案,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才能顺利拔除。  相似文献   

8.
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主要是颌骨发育不足,缺乏足够的间隙以容纳全部萌出牙的空间而造成.阻生牙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阻生牙最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常常引起反复发作的冠周炎、邻牙损伤,有时出现周围骨组织膨隆、牙合关系紊乱,极大地危害机体的健康.临床上常需拔除阻生智齿的治疗方法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资中龙江地区中青年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及阻生情况。方法 2011年6~10月由龙江中心卫生院组织公共卫生健康体检的资中县龙江镇全区人群中年龄在18~38岁的中青年为调查对象,共1446人。对萌出位置、阻生类型、阻生牙类型与智齿冠周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1446人中下颌第三磨牙萌出1995颗,阻生牙628颗(31.48%),女性第三磨牙阻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阻生牙并发冠周炎的有259例,中位阻生占61.20%。结论下颌第三磨牙以中位阻生和近中阻生为主。近中阻生和中位阻生易发智齿冠周炎。  相似文献   

10.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率较高,约占52%.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常因反复冠周等炎症,第二磨牙远中龋、食物嵌塞,下颌关节紊乱、颌骨囊肿、正畸及修复等需要及时拔除.由于下颌第三磨牙所处的解剖部位特殊,后有强大的下颌升支、前有第二磨牙阻挡,其冠根变异较大,视野不清等,于致拔除操作困难.拔除这类牙以往占时间较长,出血多、创伤大,断根历时更长.术后局部肿胀,开口受限,干槽症较其他牙常见.要避免术后并发症,首先就要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唾液浸蚀暴露的骨面.术前仔细地了解评估阻力,掌握消除阻力的技术技巧,术者采用高速涡轮牙钻的准确切割加双骨凿的旋转力及轻击力,能短时高效消除邻牙阻力、冠根阻力、骨阻力,在结合增隙挺拔技巧使得拔牙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减少减轻术后并发症,实现省时、省力、顺利、安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4):366-368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探讨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患者的CBCT,共381例(728颗牙)患者纳入研究。CBCT确认下颌第二磨牙是否有牙根吸收。并将患者性别、年龄、第三磨牙阻生深度与第二磨牙牙根是否吸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4岁组牙根吸收率高于18~25岁组(P<0.05),而患者年龄≥34岁组与25~33岁组、18~25岁组与25~33岁组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阻生牙组牙根吸收率高于中位阻生牙组(P<0.05),而高位阻生牙组与中位阻生牙组、高位阻生牙组与低位阻生牙组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间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下颌第三磨牙引起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较为少见,其影响因素与年龄及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密切相关,因此,及早预防性拔除第三磨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纵向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状况、相关病变,探讨是否应早期预防性拔除有症状下颌第三磨牙。方法 在6个月内对400例患者进行调查。四个年龄组分别为:A组,25岁以下;B组,25~35岁;C组,36~45岁;D组,45岁以上。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正位下颌第三磨牙比例逐渐增大。A、B、C、D组冠周炎发生率分别为70、9%、53.3%、21.2%、12.4%。A、B、C、D组相邻第二磨牙及下颌第三磨牙自身龋及牙周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4%、13.3%、26.5%、31.7%。结论 部分有症状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尤其是近中阻生且引起第二磨牙龋及牙周损害者应予以早期预防性拔除。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X线表现特征,对1164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根尖片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阻生牙以近中阻生最多,垂直阻生次之,水平阻生居第三,这三类阻生牙占总数的94.24%;牙根数目以双根最多,单根次之,多根最少;牙根形态以相对弯曲最多,直根次之,近中弯曲居第三;第二,第三磨牙龋坏与近中阻生关系最为密切。认为通过术前拍片了解牙根数目及形态,是保证顺利拔除该牙的可靠手段,酌情拔除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对于预防下颌第二磨牙龋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年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和先天缺失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多用口腔肉眼观察或下颌骨肉眼检查来确定,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和缺失的原因尚无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锥形束 CT 分析减少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并发症。方法:选取曲面断层片示患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接触或重叠患牙102例,行锥形束 CT 扫描后确定手术方案,术后对损伤下牙槽神经病例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下颌第三磨牙根尖部位于下颌神经管的上方42例;下颌第三磨牙根尖部位于下颌神经管的颊部28例;下颌第三磨牙根尖部位于下颌神经管的舌侧40例;类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横跨下颌神经管2例。所有患牙顺利拔除,有2例出现术后下唇麻木症状,积极治疗后于术后1个月恢复。结论:曲面断层片加以锥形束 CT 能有效的提高患牙拔除术的成功率,减少损伤下颌神经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器械和传统器械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8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各109例。一组采用微创器械拔除,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拔除。比较2组手术时间、断根率、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术后满意度。结果:微创器械组的手术时间、断根率、术后并发症均低于传统器械组,其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器械组。结论:微创拔牙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操作快捷、术后反应轻、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在阻生齿中最常见,常引起冠周炎、邻牙远中龋、间隙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大多数应该拔除。本文重点讨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所致的手术阻力与手术设计。我们采取术前拍X线牙片定点分析阻力情况并进行手术设计,临床应用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等人口特征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病例。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等与手术时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选择显著相关的因素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370例。患者年龄与手术时间有关(P〈0.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手术时间延长的风险因素(β=0.308,P〈0.001)。结论患者年龄是影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下颌第三磨牙牙尖数与牙根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的牙尖数与牙根数的关系,为临床拔除阻生齿提供依据。[方法]记录210颗临床拔除的下颌第三磨牙的牙尖数和牙根数目,统计牙尖、牙根间的相关性。[结果](1)下颌第三磨牙4尖型和5尖型多见,占79.53%;5尖型两根者多见,占56.86%,为本组临床最多见类型;(2)牙尖数增多时,其牙根的数目也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通过观察下颌第三磨牙的咬合面牙尖数目的多少,可间接推导该牙的牙根数目,有助于临床顺利拔除阻生牙。  相似文献   

20.
对50颗根尖弯向近中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断根率高的原因和预防进行了分析。断根原因:(1)牙挺旋转用力方向中含有较大的远中方向的力量;牙根尖近中的牙槽骨面阻力很大,两方面的力量使牙根沿着根尖转弯处、牙槽骨的反作用力方向折断。(2)牙片根尖的畸形显示不清,导致错误的牙挺用力位置和用力方向。预防措施:(1)术前认真分析X线片阻生牙的阻力所在,特别是根尖有无近中弯曲,选择去除各方面阻力的最佳方案。(2)去除近中弯曲的根尖阻力:牙挺的近中舌侧方向的旋转用力与楔入力量配合并且去除向远中方向的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