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为口岸病媒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采用紫外灯法和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捕集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鼠类采用鼠夹法;蚤类、蜱类、螨类与鼠类同时进行;蠓类采用紫外灯诱蠓法。[结果]通过本次调查,经鉴定蚊类种群组成为4属8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蝇类种群组成为4科7亚科8属10种,优势蝇种为舍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蜚蠊种群组成为1科1属1种;仅见黑胸大蠊;鼠类种群组成为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小家属为优势种群。本次监测未发现蚤、蜱、螨、蠓等。[结论]基本摸清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对实施媒介生物控制和开展传染病监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肖厝口岸各港区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004年8月-2012年2月在肖厝口岸开展的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肖厝口岸2轮本底调查捕获的医学媒介生物,经鉴定共有16科32属56种,其中鼠形动物2目2科3属5种、蚤类1科1属1种、蚊类2科4属7种、蝇类4科15属21种、蜚朔硷科3属5种、蜱类1科1属1种、螨类3科3属6种、蠓类1科2属10种。第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没有发现新的种类,但有12种新记录检出;除鼠形动物外,其它7类医学媒介生物的密度比第1轮调查低。结论肖厝口岸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组成均为福建省普遍存在的媒介生物种类;新开验港区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群构成与旧港区有所不同,鼠、蝇、蜚蠊的密度未能达到我国国境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标准;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辖区各港区开展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将各类媒介生物的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在今后的蚊、蠓类本底调查中,应合理选择医学媒介生物调查方法和调查点,选择高检出率的调查方法,而调查点的选择应包括港区所有的不同生境环境,这样才能提高蚊、蠓种群的捕获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岳阳口岸病媒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1998年5月至1999年11月,对岳阳口岸病媒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发现蚊类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其中优势种群人房为致倦库蚊,猪栏为骚扰阿蚊。蠓类2属7种,分别为荒川库蠓、原野库蠓、环斑库蠓、日本库蠓、异域库蠓、尖喙库蠓、和南方蠛蠓;优势种为荒川库蠓。鼠类啮齿目2科3属6种,食虫目1科1种;分别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社鼠、小家鼠、东方田鼠和中麝鼩,优势种为褐家鼠。鼠体外寄生虫革螨隶属2科3属4种,蚤3科3属3种;蜱1科1种;分别为毒棘厉螨、格氏血厉螨、纳氏厉螨、厩真厉螨;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粒形硬蜱。[结论]随着港口对外通航不断增加,做好口岸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和常规监测,采取有效防制措施,杜绝检疫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口岸检验检疫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后应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确保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白马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医学媒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9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3属4种,其中褐家鼠占60.00%,为当地的优势鼠种,汉坦病毒出血热阳性率为10.00%;捕获蚊类10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4属5种;捕获蝇类650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6属23种,其中大头金蝇占62.97%;捕获蜚蠊101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捕获蜱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1属1种;捕获螨1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未捕获蚤和蠓。结论掌握了白马港区8种医学媒介的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蚊虫等7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采用笼夜法进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蚤、螨、蜱调查;蚊类采用紫外灯诱捕法;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诱蟑盒诱捕法。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4只,隶属3属6种,黄毛鼠为优势种;捕获蚊类265只,隶属3属4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捕获蝇类246只,隶属3科4属6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捕获蜚蠊37只,隶属2属3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从鼠类中蚤17只,均为印鼠客蚤;螨类39只,隶属1属2种,毒历螨为优势种。结论指导相关部门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加强监测,作好环境治理,把媒介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肇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肇庆铁路口岸媒介生物本底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防治和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6月—2009年8月对肇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进行本底调查。〔结果〕捕获鼠类12只,隶属2科3属3种;蚊类68690只,隶属2科4属4种;蝇类1069只,隶属4科14属26种;蜚蠊279只,隶属1科1属2种。〔结论〕肇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品种比较单一,都是南方常见种类。本次调查较全面地掌握了肇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自然本底情况,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掌握福安市新远造船有限公司厂区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根据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厂区捕获鼠类44只,属啮齿目鼠科5种、鼩鼱科1种,年均鼠密度3.7%,最高为9月(20.5%),褐家鼠为优势种(68.2%);全年受检鼠染蚤率6.8%(3/44),检获蚤2种7只,蚤指数为0.16;检获革螨3只,革螨指数0.07;捕获成蚊3种50只,年均成蚊密度为4.17只/人工小时,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86.0%);捕获苍蝇760只,隶属4科6属7种,年均苍蝇密度为12.67只/笼,以家蝇为优势种(58.8%),除1月和2月外,均有蝇类活动;均未捕获蜚蠊。[结论]本底调查基本查清厂区常见鼠、蚤、革螨、蚊、蝇和蜚蠊的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机场口岸周围环境中蜱、螨种类情况,为开展消杀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口岸周围环境进行蜱、螨本底调查,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口岸周围环境中检获螨标本104只,螨指数为1.31%,经分类鉴定为4科5属7种。蜱指数为80.08%,经分类鉴定为1科3属4种。结论通过调查,为控制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传入、传出提供依据。加强对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灭鼠、灭螨工作,是指导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发现蚊类4属8种,以骚扰阿蚊及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蠓类2属7种,以荒川库蠓为优势蠓种;鼠类2目2科4属8种,优势鼠种室内为黄胸鼠,野外为黑线姬鼠。鼠密度全年以4月份和10月份最高,分别为2.94%、2.77%。鼠体外寄生虫革螨隶属2科4属7种;蚤3科5属5种;蜱1科2种。蝇类4科22属36种,优势种以大头金蝇为主占20.92%,巨尾阿丽蝇次之占14.31%。全年蝇密度呈双峰型,其中5~6月为第1个高峰,10月为第2个高峰。蜚蠊2科3属5种,优势种为美洲大蠊。密度指数全年最高峰为8月份。〔结论〕本次调查摸清了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控制媒介疾病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黑龙江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黑龙江口岸1982—2002年传染病流行资料,应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揭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特征。[结果]啮齿类和食虫目动物是鼠疫、流行性出情血热、莱姆病等传染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啮齿动物的种类为2目5科9属11种;蜱为1科3属4种;革螨类为3科4属4种。蚤类有5种20属32种。[结论]通过20多年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本底数据,摸清了莱姆伯道疏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储存宿主,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青岛机场口岸蚊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蚊媒传染病和鉴别外来蚊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6月-2007年12月在青岛机场口岸采用紫外灯诱蚊法,配合采用水捞瓢勺取法和野外挥网等方法进行蚊类和其孳生地的调查,每月调查2次。[结果]共捕获蚊类2259只,其中紫外灯诱蚊法捕获1165只。经分类鉴定为4属12种,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在山东和青岛地区从未有报道的“留边库蚊”。[结论]本次调查全面掌握了青岛机场蚊类的季节消长情况和其孳生场所。加强机场周边环境整治,消灭蚊虫孳生地是今后灭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青岛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对青岛机场口岸采用诱蝇笼捕集法,并不定期配合采用人工网捕法进行蝇类和其孳生地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蝇类46715只,其中采用诱蝇笼捕集法捕获44685只。经分类鉴定分别属于7科47属97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结论]本次调查全面掌握了青岛机场口岸蝇类的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情况和其孳生场所。加强机场周边环境整治,消灭蝇孳生地是今后灭蝇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及监测医学媒介生物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对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口岸采用诱蝇笼捕集法,并不定期配合采用人工网捕法进行蝇类及其孳生地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蝇类4672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7科47属98种,其中30种为山东省新记录。结论本次调查全面掌握了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口岸蝇类的种类组成。对今后该口岸蝇类控制和发现蝇类种类新记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在青岛空港的使用情况,并对其监测效果进行分析,为做好口岸传染病的防控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青岛空港2012年7月-2013年6月出入境人员,经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监测报警,用水银温度计确认可疑发热病例,统计每月的发热病例检出率,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报警的准确率、精确度。结果经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监测发热旅客的检出率呈上升的趋势,红外筛检仪的准确率和精确度相对较高。结论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在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把关作用;加强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提高其发热旅客检出率及传染病确诊率,能有效防止传染病经口岸传人传出,确保国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岛空港口岸鼠类、蝇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本口岸鼠类、蝇类防制及国际卫生机场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5月~2004年4月采用笼捕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从2004年1月~12月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14只,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年平均鼠密度为1.3%.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49.1%;小家鼠占25.4%;黄胸鼠占25.4%.雌雄性别比为10.97.在调查中共捕获蝇类1268只,分3科8属8种,其中丝光绿蝇为优势种,蝇类活动高峰期为8~10月.[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青岛空港口岸的蝇类情况,应在蝇类密度达到高峰前采取措施,控制蝇类密度,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青岛空港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简单.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开展登革热媒介监测,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性流行。方法:调查武夷山机场及其毗邻居民村、度假区等环境媒介种类与滋生习性,以布雷图指数计算幼虫种群密度。结果:本调查仅查获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机场、居民村、度假区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5.91、8.90和53.26,其中毗邻机场的旧居民点赤石村布雷图指数高达109.26,是新居民点双利村的5倍。发现白纹伊蚊阳性积水容器13种,机场生活区的阳性积水容器主要为快餐盒和电器包装盒;居民村主要为旧缸罐等容器型积水;度假区主要为旧轮胎和假山积水。结论:武夷山旧居民村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明显较新村、机场和度假区为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本地区儿童铅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青岛市城区1 285名7岁以下儿童检测末梢血铅值, 并对家庭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285名城区0~7岁儿童血铅值为48.79 μg/L, 高铅血症检出率为1.03%, 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高于0~3岁散居儿童,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从事高危职业, 住所邻近交通主干道及儿童厌食是发生高铅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岛市城区0~7岁儿童血铅水平较前有所下降。母亲职业接触、家庭居住环境以及儿童饮食不良与高铅血症发生相关。需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定期监测儿童血铅水平, 合理干预, 减少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岛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为推进青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SWOT分析法探析青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果:青岛市发展健康服务业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区位、环境、经济及产业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人力、优质医疗资源及多样化健康服务动力不足等问题;经济、政策及老龄化带来良好机遇,但健康认识、市场定位、政策法律及产业链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挑战。建议:青岛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规避劣势与威胁。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识,明确市场定位。合理规划布局,完善政策,加强人员培训等。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青岛市不同环境场所鼠类群落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夹日法、食饵法。结果青岛市城区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其中褐家鼠占92.73%;乡村鼠类群落结构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组成,其优势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41.59%、28.76%、21.68%;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分别占6.64%、0.89%、0.44%。下水道鼠盗食率为49.74%。结论青岛市城区特殊行业和下水道,乡村农户和田野丛林是鼠类防制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