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剖一具未成年男性尸体颈部时,见左甲状腺上动脉较右侧支粗大,该动脉一直延伸至胸腔达胸腺左叶.该动脉由左侧颈外动脉起始处附近发出,沿甲状腺表面下降,经胸骨柄后方入胸腔达胸腺左叶.在胸腺左叶中下1/3交界处分出两终支,穿入胸腺实质.该动脉沿途分支至胸锁乳突肌,舌骨下肌群及甲状腺左叶.动脉起始处外径2.4mm,在距该动脉起点1.6cm处,对称发出胸锁乳突肌支(起点处外径1.12mm)及甲状腺上后支(起点处外径1.14mm);沿途还发出甲状腺上前支,起始处外径0.9mm,胸骨甲状肌支.起始处外径0.8mm.本干延至甲状腺左叶下极处,外径1.5mm;至胸腺上极外径1.3mm.自甲状腺右叶下极至胸腺上极处,干长1.95cm.至胸腺左叶中、下1/3交点分出两终支处,干长8.03cm.本例右侧胸腺动脉来自右侧胸廓内动脉.  相似文献   

2.
邱作仁 《解剖学研究》2001,23(3):223-223
天突穴是任脉与阴经脉在咽喉的交会穴道。它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在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中点 ,气管颈段下端的前面。在这个部位存在颈静脉弓 (或颈前正中静脉 )、甲状腺下静脉 ,还可能存在甲状腺最下动脉 ;在胸骨柄后面有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上缘三大分支。因此 ,熟悉天突穴位的层次及其周围器官结构的关系 ,对于减少以至杜绝针刺天突穴的意外事故是十分重要的。1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的层次结构在胸骨上窝气管颈段下缘的正中部位 ,由浅入深依次是 :皮肤、皮下浅筋膜 (内有菲薄的皮肌———颈阔肌 )、颈筋膜浅层、颈静脉弓 (或颈前正中静脉 …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胸腺介入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经皮穿胸腺介入重症肌无力提供应用解剖基础。方法:童尸15具(男12,女3)解剖观测胸腺的形态、血伐和毗邻关系以及胸骨的前突角度。结果:胸腺左叶和右叶长、宽、厚度分长为29.5mm;右叶长、宽厚度分别为:60.7、16.7、5.5mm和80.3、18.6、4.9mm,胸腺上极伸至颈部的占93%(14例),左叶上极伸至颈部的侧相距为23.8mm。胸腺在左头臂静脉的前面长度;左叶为14.4mm右  相似文献   

4.
正甲状腺血管变异较多,例如甲状腺上动脉起点、分支的变异[1-2],甲状腺下副动脉的出现等等[3]。作者学习局部解剖过程中观察了一例甲状腺上动脉异常增粗及动脉分布变异的案例。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报道如下。1解剖观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志愿捐献遗体标本,男性,87岁。1.1甲状腺观测甲状腺两侧缘的间距为43.05 mm,峡部到甲状腺下缘30.59 mm,右侧最上缘到下缘为45.99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肠系膜和升结肠系膜交界部的蓝色条纹。肠系膜上动脉在系膜内难以目视辨认,走行于SMV左侧。回结肠血管出现率100%,为升结肠系膜内、十二指肠水平部下缘附近、搏动的条索。胃结肠干出现率77.8%(28/36),包含上右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者占比为89.3%(25/28);后者亦可直接注入SMV。胃结肠干于胰切迹右缘的横结肠后间隙汇入SMV右壁。右结肠动脉在胰颈下缘起始,常与胃结肠干伴行或交叉。结论正确的间隙(肠系膜内间隙)、标志和线索(肠系膜上静脉),是LRH中血管定位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小脑幕切迹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6个颅脑湿标本,采用中线位幕下和小脑上外科手术入路暴露开小脑幕切迹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结合10例沿眦耳线获取的颅脑横断层标本和5例成人健康自愿者MR图像,研究了小脑幕切迹区的神经和血管走行以及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幕切迹上份内有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和大脑后动脉走行,幕切迹的两侧与海马旁回相毗邻。幕切迹中份内有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小脑中央前静脉的属支和基底静脉走行。滑车神经和小脑上动脉走在幕切迹游离缘的内下方,大脑后动脉沿幕切迹游离缘的内上方后行。该段幕切迹的两侧和海马旁回及钩相毗邻。幕切迹下份内有动眼神经、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其两侧和海马旁回、钩及其深面的杏仁体相毗邻。结论:小脑幕切迹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密切毗邻。在暴露小脑幕切迹的过程中,滑车神经是最易受到损伤的结构。小脑上动脉的小脑中脑段是识别幕切迹中份内滑车神经的理想标志。小脑幕切迹疝时易于挤压大脑后动脉、中脑和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7.
<正> 在同学解剖的尸体中,发现一男性尸体,30岁,肥胖体型,阴茎明显较一般成人小。两侧胸腺位置偏高,右叶长105毫米,左叶长115毫米,最宽处两侧均为17毫米。全身淋巴结未见显著肿大。右侧甲状腺下动脉,自甲状颈干分出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骨性外鼻的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150例中国成年颅骨标本上,对组成骨性外鼻的各个部分作了观测:1.鼻根部:由额骨鼻部及鼻骨上端组成,为额鼻管的前壁,厚度平均为8.08±0.11 mm。2.鼻骨:左、右多不对称,144例(96.00%)两侧鼻骨均为长方形;4例(2.67%)两侧均为三角形;2例(1.33%)左侧为三角形,右侧为长方形。测量了鼻骨的长、宽及厚度。3.上颌骨额突:分上、中、下三段观测。(1)上段位于筛前窦的前方,为筛窦手术鼻腔外入路的通道,其宽度平均为8.45±0.06mm;厚度平均为5.72±0.09mm。(2)中段为泪囊鼻腔造孔术需要凿通的部位。此段鼻部宽平均为6.77±0.05mm;泪囊窝部宽平均为4.97±0.04mm;厚度平均为4.68±0.08mm。(3)下段的前外侧面有鼻面沟,沟底为骨性外鼻与面部的分界,亦为在骨性外鼻上作外侧骨切除的重要标志。从沟底到梨状孔缘鼻颌缝下端间的宽度,平均为8.16±0.04mm;厚度平均为1.70±0.02mm。4.梨状孔缘:上部为鼻骨下缘,与上外侧鼻软骨的上缘相接;侧部为上颌骨鼻切迹的游离缘,其与鼻腔侧壁的分界为下鼻甲骨的前端。此缘到下鼻甲骨前端的宽度平均为2.62±0.07mm。对梨状孔下缘及前鼻棘,依照人类学分型原则作了观察,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为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6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头面部及 8侧铸型标本 ,详细解剖观测下颌缘皮瓣血供、下颌下缘平面至口角平面动静脉长度、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面动脉交点处距下颌下缘距离。结果 :下颌缘皮瓣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及其分支 ,同时亦接受枕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营养 ,并互相吻合。平下颌骨下缘平面 ,面动脉距下颌角距离为 2 .8± 0 .3 ( 2 .4~ 3 .5 )cm ,动脉前壁与静脉后壁距离 0 .7± 0 .2 ( 0 .4~ 1.2 )cm ,动脉后壁与静脉前壁距离 0 .4± 0 .2 ( 0~ 0 .9)cm。口角平面 ,动脉前壁与静脉后壁距离 1.4± 0 .4( 0 .5~ 1.9)cm ,动脉后壁与静脉前壁距离 0 .9± 0 .4( 0 .3~ 1.5 )cm ,两平面间面动静脉长 4.5± 0 .3 ( 4.1~ 5 .4)cm。面神经下颌缘支多为 1~ 2支 ,与面动脉的关系恒定 ,多走行于动脉的浅面 ( 83 .3 % )。另有 8%的下颌缘支弓状行于下颌骨下缘下方 1cm范围内。结论 :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全鼻缺损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腹腔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人体标本腹腔神经节,观测腹腔神经节的形态、各径及其周围的标志性结构以及神经节与周围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探究左、右侧腹腔神经节在以腹腔干中心点建立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X,Y,Z)。结果:左侧腹腔神经节上下径1.73 cm、左右径1.75 cm、前后径0.38 cm;至贲门右缘4.04 cm、幽门上缘5.79 cm、角切迹上缘3.85 cm、胰上缘1.67 cm、脾静脉上缘1.64 cm;三维直角坐标系坐标为(1.35,-0.03,1.19)cm,易在脾动脉后方附近找到。右侧腹腔神经节上下径1.30 cm、左右径1.52 cm、前后径0.27 cm;至贲门右缘5.48 cm、幽门上缘5.68 cm、角切迹上缘4.90 cm、胰上缘3.04 cm、脾静脉上缘2.41 cm、距肝门静脉内侧缘1.81 cm、距下腔静脉内侧缘1.00 cm;三维直角坐标系坐标为(1.38,0.10,0.99)cm,易在肝总动脉后方附近找到。结论:腹腔镜直视下阻滞左、右侧腹腔神经节,应分别以腹腔干两侧脾动脉和肝总动脉后方为标志寻找。手术时注意保护神经节周围毗邻脏器,防止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