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休克5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山莨菪碱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在前负荷充足的状态下对小儿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从2008年1月—2010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儿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放弃治疗有4例,而对照组放弃治疗有6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山莨菪碱是治疗感染性休克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抗感染合并抗休克,并用多巴胺,治疗组在用多巴胺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山莨菪碱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状况,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是吗啡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拮抗感染性休克时血浆β-内啡样免疫活性物质.我院1995年5月~1999年4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休克62例,其中37例应用纳洛酮治疗,显效19例,占51.3%,有效7例,占18.9%,无效11例,占29.7%,总有效率达70.2%;对照组25例,显效4例,占16.0%,有效10例,占40%,无效11例,占44%.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在纠正休克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本院NICU2008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引起死亡的高危因素及实验室资料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42例患儿中,25例新生儿痊愈,7例放弃治疗,10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衰竭.临床早期表现均有反应差、嗜睡,肌张力低下、灌注不良,皮肤苍白发花.约46%的患儿伴有呼吸支持增加及呼吸节律的改变,仅31%的患儿有低血压.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休克往往发生在血压降低之前,早发现、及时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累及脏器越多,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7.
孙凤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55-56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的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40例。均在常规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扩容等治疗基础上。对两组生命体征、血常规、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乌司他丁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可降低感染性休克进一步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降低死亡率及缩短住ICU时间。结论在积极抗感染、扩容、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电监测、抗感染、升压、控制原发病、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24h后休克指数及血乳酸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降钙素原下降亦较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为了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探讨最佳的临床治疗手段,现将近年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肠炎并早期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小儿早期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肠炎患儿中重度脱水伴有早期休克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包括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快速扩容,补液,纠正酸中毒,治疗组在快速扩容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结果:观察组在30min、1h休克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h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在尽快纠正休克、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止痛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患儿 ,男性 ,生后 1小时。因生活能力低下 ,1小时入院。其为孕 2产 1,孕 35周 ,顺产 ,双胎之大。生后哭声低弱 ,Ap-gar评分 9分。以早产儿收住。入院第 5天 ,出现病情变化。临床检查 :T 38.2℃ ,BP 7.9/ 3.8k Pa,嗜睡 ,皮肤苍黄 ,散在瘀点 ,瘀斑 ,呼吸 5 8次 / min,心音低纯 ,腹胀 ,肝肋下 3cm,足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6 s,阴囊及双下肢近臀部水肿 ,吸吮、拥抱反射弱。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11.4× 10 9/ L,L 0 .2 9,N0 .71,RBC2 .14× 10 1 2 / L,HB72 g/ L,PL 2 6× 10 9/ L,尿粪常规无异常。肾功能 :BUN 9.95 mmol/ L ,Cr 1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对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总结了1997年5月-1999年5月收治的4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结果:47杂性休克患者由于受到全面及时的护理,帮助医生取得了抢救机会,医护合作挽救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命。结论:对杂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必须全面细致观察病情、早期判断休克,争分夺秒抢救休克,注意扩容时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护理,做好重要脏器功能的护理和心理护理,这样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感染性休克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入院的确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共64例,根据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及分度将入选病例分为常规组32例、鱼油组32例,记录中心静脉血压、平均动脉血压、尿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感染并发症、最终结局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中心静脉血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均上升,尿量增加,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提高,鱼油组较常规组的变化更为显著。停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乳酸均下降到4mmol.L-1以下,但鱼油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显著,并且鱼油组较常规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结论鱼油有益于感染性休克后病人肠道血供和肠屏障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预后,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严重感染病人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对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总结了1997 年5 月~1999 年5 月收治的47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结果:47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由于受到全面及时的护理,帮助医生取得了抢救机会,医护合作挽救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命。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必须全面细致观察病情、早期判断休克,争分夺秒抢救休克,注意扩容时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护理,做好重要脏器功能的护理和心理护理,这样即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小儿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给药24h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统计两组患儿复苏时间和复苏时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24h后MAP、CVP、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和复苏时P(g-a)CO2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用药(P<0.05)。结论: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脓毒性休克可改善患儿血液灌注,缩短复苏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但可引起患儿心率加快,临床用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小儿感染性休克血钙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和预后判断,作者于1990~1993年对32例感染性休克和32例感染木伴休克的患儿进行血清总钙和游离钙测定,并作对照分析。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感染性休克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wtl岁12例,2~6岁16例,7~13岁《例。PICU平均住院日3.5天。对照组系感染不伴休克患儿。根据小儿感染性休克座谈会纪要诊断标准,本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死亡7例,病死率21.88%。死亡病例住院最短2/J‘时,最长79小时,平均住院日3.29天。感染性休克原发疾病:中毒性菌痢《例,肠炎7例,肠穿孔腹膜炎1… 相似文献
19.
山莨菪碱外用佐治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鄄2)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将住院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654鄄2辅佐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体温回升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654鄄2可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很高,80年代中期之前,成年人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在50%以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死率降至40%左右。本院在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为36.7%。现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