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地震救援卫勤保障中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我部驻地云南,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省份。震区分布广,地震裂度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部队经常奉命赴灾区进行紧急救援,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守礁官兵患病情况及患病种类,为进一步做好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0月某部守礁官兵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按照内科、外科疾病分类统计。结果:共患病5578例次,其中内科疾病5334例次,占95.55%;外科疾病248例次,占4.45%。内科疾病后送4例,外科疾病后送100例,分别占内、外科疾病的0.08%和40.32%;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某部守礁官兵内科疾病患病较多,后送较少;外科疾病患病较少,后送较多,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3.
汶川抗震救灾官兵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部队在“抗震救灾”行动中痰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行动中加强防护,有效保障部队战斗力。方法对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成都军区某集团军1380名官兵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痰病构成比。结果皮肤系统疾病发生最多,占总接诊人数的38.65%;其次为外伤,占总接诊人数的27.91%。结论抗震救灾官兵的疾病谱显示多元性,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呈现集中发病的特点。在做好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对皮肤科疾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武警官兵汶川地震救援阶段心理卫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金亮  康宁  况伟宏  谢磊  冯媛  王治  吴越 《武警医学》2009,20(6):513-514
 目的 了解武警官兵5.12汶川大地震救援阶段心理卫生状况.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 结果 在救援阶段,武警官兵抑郁发生率为32.5%,焦虑发生率为6.1%,抑郁及焦虑量表得分与我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存在较为突出的抑郁和焦虑等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必须认真面对、处理.  相似文献   

5.
笔者所在医院地处云南省普洱市,距离灾区永平172Km,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39秒,景谷永平发生6.6级破坏性地震,普洱市辖区范围及周边地区均有强烈震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上级命令,医院迅速抽组医疗救护人员连夜赶往灾区,成为最先到达地震灾区的部队医疗救援力量,并第一时间收治抢救受伤群众10余名,在2周的医疗  相似文献   

6.
徐克钧  王东川 《武警医学》2013,(11):991-993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拯救生命和保证救灾部队顺利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我院在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随总队前指奔赴灾区,迅速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防疫,同时切实做好救灾部队卫勤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共抢救伤员23名,转运伤员17名,巡诊诊治病员2235名,对89名灾民进行了心理疏导,消毒处理了25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和50余个垃圾堆放点及厕所,消杀面积达31万平方米。同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我总队救灾部队进行伴随卫勤保障,确保了部队的战斗力。中央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昆明电视台以及四川在线等多家媒体网站报道了我院医疗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7.
2012年5—6月,某部官兵在内蒙古西北部草原地区进行了野外驻训。驻训期间,我们参与组建了野战医疗所,实施遂行保障,并圆满完成任务。为研究部队夏季野外驻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病规律,为今后参加类似保障任务提供依据,我们根据该部官兵驻训期间的就诊资料,研究总结了部队夏季草原驻训期间常见病101例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l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绵竹市清平乡距离震中汶川直线距离仅30多公里,灾情极为严重,地震后第6d所有群众撤离至平原地区安置点。为探讨地震灾区人群发病特点与规律,降低灾区群众疾病发生率和致残率提供参考,并指导今后类似大规模自然灾害中对受灾群众医学防治预案及组织实施,笔者对清平乡受灾群众安置点疾病流行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董燕  齐建林  杨征  郭琳  黄战锋 《人民军医》2010,(11):825-827
目的:调查了解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男性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病率及其症状表现。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590例男性救援者分为PTSD组69例和非PTSD组1521例,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PLC-C)调查,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SD危险因素。结果:四川汶川地震男性救援者的PTSD患病率为4%左右。PTSD患者与其他男性救援者SDS和SAS分值分别为(60.54±8.26)、(45.15±9.99)和(54.75±12.94)、(38.19±7.25),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运送炸药、排除危房和SDS3个预测因素。结论:四川汶川抗震救灾6个月后男性救援者的PTSD患病率显著低于其他人群,且与执行运送炸药、排除危房以及抑郁情绪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广西遭受近60年来的大旱灾,医院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成立两支医疗队分赴旱情较重的百色、河池灾区进行抗旱救灾。这次抗旱救灾的实践,是对机动卫勤分队能力素质的检验,为遂行多样化军事和非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5.12”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病人的具体伤情、救治过程与效果,以总结经验,为在突发事件中救治大批量颅脑损伤病人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例颅脑损伤病人,占我院收治地震伤员的18.32%,手术34例,占病人总数的21.40%,非手术167例,占病人总数的79.60%,一月后G10S评价,治愈104人,好转68人,无效24人,死亡5人。治愈率51.74%、好转率33.83%、死亡率2.49%。结论受伤机制、部位、有无多发伤、伤情程度、救治时间、救治措施、康复手段是影响伤员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后方医院参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行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包括对地震灾区伤员的医疗救助、重建灾区医疗单位救治能力和补充医疗人员.后方医院应当在震后迅速采取行动,派出医疗分队前伸到灾区参与前线的医疗救助,快速建立区域性地震伤员救治网络,启动院内救治系统,积极收治伤员.在救命治伤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伤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伤员医疗救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中,军事医学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早期军事医学救援的方法、内容及效果.结果 1420例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76.69%),多部位伤331例(23.31%).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它部位损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P<0.01);对968例伤员进行了分类分检;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军事医学救援应在地震后24小时内快速展开,对规范救治秩序、保证批量伤员救治有效进行将起到重要作用,"德阳模式"探索了一种军事医学救援的重要方法,军事医学救援足今后灾难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救治方法和内容.结果 1420例伤员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的速度是关键,信息侦察是保证早期灾害救治的前提;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军事化救援是今后灾害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汶川地震看大规模灾害的应急救援计划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多地震灾害的国家,死亡率也比较高,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是新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标准的医疗救援方案是应对灾害应急反应最好的指南。在对灾害幸存者的救护中,掌握标准流程的人离幸存者越近,救治就越成功。不幸的是,灾害情况下的需求往往超过了单个医院的资源、能力和制定的预案。为进一步降低灾害所致的伤亡,笔者阐述了美国在大规模灾害的应急计划与处理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累计伤亡数量的变化速率,寻求医疗救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法 收集地震发生后每日、72小时及最终累计伤亡数量.观察变化速率,应用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TRI)、医疗救援死亡预警指数(DWI)和受伤预警指数(WWI),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效率.结果 汶川地震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明显大于玉树地震....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全球共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40余起,在中国就发生10起,造成60万人罹难,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53%.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共造成6.9万人死亡,1.8万人失踪,37万人受伤,其中重伤员1万余名,伤情以外伤为主,骨折伤占74%.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共有269S人死亡,270人失踪,1.1万余人受伤,其中重伤员3100多名,骨折伤占58.4%.两次地震发生后,中国军队卫勤依法行动,迅即反应,尽遣精锐,高效指挥,科学组织,全面参与医学救援行动.在汶川地震中,共派出397支机动卫勤分队,7061名卫生人员,累计收治伤员6.9万人次,实施手术2.2万例.在玉树地震中,共派出25支机动卫勤分队,2025名卫生人员,实施手术1635例,创造了救治高原寒区批量地震伤员和高原病患者“零死亡”的奇迹.中国军队卫勤卓有成效的现场救治,使得两次地震在一周内救治伤病员的数量都达到了总数的60%,收治转运后送伤病员数占总数的80%,有效地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军队卫勤在两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中得到的启示:一是必须创新医学救援理论;二是必须搞好军地组织协同;三是必须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四是必须加强配套手段建设;五是必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震发生后累计伤亡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寻求医疗救援反应评价指标。方法统计震后第1~17天累计地震伤亡人数,将地震总累计死亡人数与震后第3天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total medical rescue index,TRI)。将地震发生后每天累计死亡人数与2天前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prewarning medical rescue index,PRI),再将每天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地震发生后头5天死亡28 88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2.40%,受伤193 347人,占总受伤的54.41%。震后5~13天,伤亡人数增加速度有所减缓,13天后,伤亡人数增加不明显。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为4.470。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最大2.1,且出现在地震后72小时,前7天均1.4,7天以后医疗救援预警指数逐渐下降。结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和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是评价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的客观指标,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越大,地震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越低。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对地震救援期间决定医疗救援力量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某医院住院士兵疾病谱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住院士兵的疾病谱,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维护士兵健康、提高卫勤战备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4436份士兵病历,结合ICD-9,以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构成比居前3位的为消化系统(23.76%)、呼吸系统(12.56%)、损伤和中毒(12.53%);前10种疾病中构成比居前3位的为阑尾炎(25.21%)、上感(19.16%)、肾绞痛(11.02%);构成比居前3位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为沙门氏菌感染(48.18%)、结核(16.19%)、带状疱疹(13.77%);构成比居前3位的精神疾病为癔症(38%)、神经衰弱(16%)、脑外伤疾病综合症(14%)。结论:明确了住院士兵的常见病,提出,应加强基层部队预防、监测和治疗疾病的水平,控制伤病员过度后送,提高基层部队卫生战备水平。  相似文献   

20.
虞红  彭碧波  李志强  张开  程纪群  王藩 《武警医学》2012,23(6):478-479,482
目的分析巴基斯坦洪灾期间患者皮肤病疾病谱、发病特点和规律,为今后在国际洪灾救援中合理配备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洪灾就诊患者资料,建立疾病谱,统计各类皮肤病发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共调查患者1326例,疾病谱显示各类皮肤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而高发皮肤病的类别及病种相对集中,居前三位的疾病类别依次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548例(41.3%)、细菌感染性皮肤病388例(29.3%)、真菌感染性皮肤病202例(15.2%)。居前三位的疾病依次为皮肤瘙痒症228例(17.2%)、脓疱疮214例(16.1%)、湿疹205例(15.5%)。结论巴基斯坦洪灾过后皮肤病相对集中在某几类中某些疾病上,救援时应根据皮肤病疾病谱的变化,优化合理配置人员、药品及场地,以保证迅速高效完成医疗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