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complex,NAC)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和美容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早期乳腺癌28例,12例接受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观察组),16例为不保留NAC的一期乳房重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再造乳房形态。结果随访时间为36~48个月,28例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重建乳房外形满意,观察组乳头乳晕区皮肤无坏死,再造乳房无明显萎缩,质地柔软,乳头感觉存在。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行保留NAC改良根治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安全和可行的,重建后的乳房美容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头乳晕区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一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15例乳头乳晕区乳腺癌患者,其中0期乳腺癌3例,Ⅰ期乳腺癌7例,Ⅱ期乳腺癌5例。15例患者中13例行乳头乳晕区圆形切ISI的保乳手术(标本切缘阴性)后即刻背阔肌皮瓣重建术,2例拟行乳头乳晕区圆形切口的保乳手术,因标本切缘阳性,改行仿根治术,术后行即刻背阔肌皮瓣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15例患者中即刻乳头乳晕重建术9例,延期乳头乳晕重建术2例,拒绝乳头乳晕重建4例。结果 13例保乳加背阔肌皮瓣重建患者中12例外形满意,满意率为92.31%,1例缝合后中央区内陷,外形不满意,但大小与健侧对称。2例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重建乳房外形满意。9例即刻重建乳头乳晕7例成活,2例发生重建乳头部分坏死;3例乳头位置略高于健侧。2例延期乳头乳晕重建均成活,且位置对称。15例中6例发生背部皮下积液,1例背部切口裂开。随访10~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1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复发,复发率为7.69%,无远处转移发生。结论 对乳头乳晕中央区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加即刻背阔肌皮瓣重建术可以提高术后乳房外形满意率,且可行即刻乳头乳晕重建术。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根治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愈率不断提高,患者对自身形态的要求远远大于对疾病的恐惧.因此,如何选择更好的方法恢复患者身体形态是当前医生需考虑的首要问题.本研究比较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腺切除术十即刻乳房重建(NSM+ IBR)与标准改良根治术十即刻乳房重建(MRM+ IBR)的并发症、美容效果和疗效,探讨NSM+ IB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乳腺科2006-12-01-2012-10-01收治的初诊为乳腺癌(0~Ⅱ期)患者共56例,其中NSM+ IBR组共32例,MRM+ IBR组共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背阔肌肌皮瓣重建乳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随访70.48个月,中位随访84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NSM+ IBR组远处转移2例,MRM+ IBR组远处转移1例,两组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MRM+ IBR组发生血清肿共7例,皮瓣缺血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NSM+ IBR组发生血清肿共8例,乳头乳晕或皮瓣缺血共10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2例;其中,皮瓣缺血发生率NSM+ IBR组高于MRM+ IB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27,P=0.003),其余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美容效果评价,MRM+ IBR组优为5例,良为13例,一般为6例,差为0例;NSM+ IBR组优为25例,良为6例,一般为1例,差为0例;两组间美容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NSM+ IBR具有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为有乳房重建愿望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患者的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并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组(20例)与乳腺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20例)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就乳房重建的美容效果及随访1年生活质量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的平均年龄、TNM分期及文化程度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生活质量通过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价结果表明,重建组在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重建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生理状况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较乳腺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具有创伤小、效果良好、外形美观、生活质量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早期乳腺癌极少侵犯皮肤、乳头的特点,保留乳头行皮下切除 腋窝淋巴清扫,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结果对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术后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1例出现乳头坏死。术后随访10~41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具有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房切除术并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26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并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观察术后美容效果、并发症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按放射治疗联合中心(JCRT)标准评价美容效果,优良率88.5%(23/2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并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能够保证肿瘤根治原则,手术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形体美容效果,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践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free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free—DIEP)乳房再造的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对9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free—DIEP一期乳房再造。结果9例皮瓣均成活。随访半年以上,局部未见肿瘤复发,再造乳房对称,弹性好,无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结论选择符合指征的乳腺癌患者,行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一期free—DIEP乳房再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修复和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人们在治疗乳腺癌疾病的同时,更加注意形体美和心理平衡方面的需求。乳房再造术则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达到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云南省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心1997年5月-2008年10月问行即刻乳房再造的71例乳腺癌临床资料,研究并评价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假体植入重建乳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硅胶假体植入重建乳房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对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于胸大、小肌间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并根据冰冻切片检查结果决定是否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结果20例患者客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达95%,主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达100%。其中有6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一期乳房重建,能达到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Wang SY  Lu Z  Cheng XD  Zhang RX  Zhang ZX  Tian HG  Han FS  Deng J 《癌症》2004,23(1):56-59
背景与目的:改良根治术目前已成为早期乳腺癌主要外科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如何重建乳房及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研究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Ⅰ期腹直肌肌皮瓣重建乳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除,腹直肌肌皮瓣Ⅰ期乳房再造,最大限度地保留乳房皮肤以及乳头乳晕复合体。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10例早期乳腺癌,术后随访24~48个月,所有病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重建乳房外形良好,乳头乳晕区皮肤无坏死,皮肤无明显萎缩、变硬,半年后乳头感觉恢复,供区无腹壁疝形成。结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腹直肌肌皮瓣重建乳房,外形效果良好,对早期乳腺癌要求保持乳房外形的患者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本研究例数较少,该技术的疗效有必要行更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1.
吴洁 《实用癌症杂志》2014,(11):1477-1479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5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组(40例)和改良组(115例),保乳组行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保乳组死亡1例,改良组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非乳腺癌原因;保乳组2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为肺转移,1例为骨(脊柱)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改良组6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例为肺转移,2例为骨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与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相近,但保乳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能够保留乳房的美观外形,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莫春连  何沙  卢永刚 《实用癌症杂志》2012,27(4):382-383,38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手术技巧及合理的引流、护理,以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中13例发生皮下积液(16.3%),9例经反复穿刺抽液,2例经调整引流管位置,2例经重新置管、负压引流,加压包扎等治疗,2周内治愈。结论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手术组237例及改进手术组158例。统计分析传统手术组中患者临床因素与皮下积液的关系,确定术后积液的高危因素;对比2组患者术后积液发生率,分析改进手术方法在预防皮下积液中的作用。结果 2组积液发生率(41.77%vs 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传统手术组行统计分析发现,皮下积液发生率在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与腋窝淋巴结阴性者(48.85%vs 22.2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与BMI<25者(53.85%vs 35.85%)、合并糖尿病与无病者(56.10%vs 38.78%)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BMI≥25及合并糖尿病为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高危因素;改进手术方式可以明显减少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乳腺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与二期再造相比在术后效果、患者心理、住院时间以及所需费用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为乳腺癌术后患者选择一个合适的即刻乳房再造方式十分必要。本文对TRAM皮瓣、双蒂TRAM皮瓣、DIEP皮瓣、背阔肌肌皮瓣、扩张器/假体置入以及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置入等各种即刻乳房再造术式的适应证与禁忌症进行综述。并从肿瘤学角度针对各种乳腺癌根治术如改良根治术、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术,以及保留皮肤的乳腺切除术、保乳手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等术式的选择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植皮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临床乳腺癌治疗提供一些思路。方法随机将4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在改良根治术的同时行自体腹部皮肤移植,对所有皮瓣坏死的患者行二次植皮,观察植皮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的有8例,占对照组40%,而治疗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的仅有2例,占治疗组10%,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手术时间长短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皮瓣坏死后二次植皮对患者的影响,发现对照组明显二次植皮例数多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5~8年的随访观察,评价植皮对患者的影响,两组在肿瘤复发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同时行自体植皮手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以及远期临床效果都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肿瘤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4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或游离腹部皮瓣Ⅰ、Ⅱ期乳房再造的适应证、方法、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 本组选择性地对45例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术的同时或术后应用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或游离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 结果: 随访2~44个月,再造乳房自然、柔软、外观形态良好.Ⅰ期乳房再造满意率96.30%、Ⅱ期乳房再造满意率88.89%. 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既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又弥补了因乳房切除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精神创伤和形体缺陷,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改良根治同时以背阔肌瓣乳房形成术32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消除根治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所致的形体破坏,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探讨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又保留乳房美观外形的简便省时、安全可靠的手术术式。方法:选肿瘤≤4cm,距乳头≥3cm,未侵及皮肤及胸肌的乳腺癌患者,经腋后线纵形切口并切除肿瘤表面皮肤,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术中乳头后乳腺组织断面快速病检为阴性,即刻取部分背阔肌瓣行乳房再造。结果:手术32例,1例因背阔肌瓣坏死失败,31例乳房再造成功,其中优22例(71.0%),良5例(16.1%),差4例(12.9%);仅1例再造失败(背阔肌瓣坏死予以切除)。随访3年以上9例,随访2-3年11例,2年以下12例。除1例腋淋巴结转移17枚患者术后38个月出现骨转移及锁骨下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本手术切口稳蔽,且保留了乳头乳晕,再造乳房外形美观、逼真,手感良好。手术简便省时,安全可靠,损伤较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放化疗联合生物靶向治疗对乳腺癌早期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早期改良根治术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行放化疗(多西紫杉醇结合顺铂化疗+三维适形放疗)辅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生物靶向(曲妥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44.19%),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术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术后3年远处转移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乳腺癌早期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实施放化疗联合生物靶向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RM)与改良根治术(MRM)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RM组140例,MRM组60例,手术后1个月测量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计算其相应的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结果RM组术后1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49.8%,外展67.8%,内旋6.9%;MRM组后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20.6%,外展42.5%,内旋3.4%。结论MRM组后患侧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功能损坏程度明显轻于RM组。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BCS) o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RM) for breast cancer.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100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who underwent either BCS or MRM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April 2012 at a private health center and completed their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cyc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life, we used a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EORTC QLQ-C30)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 Breast Cancer (EORTC QLQ-BR23). Results: Using QLQ-C30, we found that patientswho underwent BCS had better functional status and fewer symptoms tha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RM. In QLQ-BR23, independent factors improving the functional scales were BCS,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and marital status (married); independent factors improving symptoms were BCS,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younger age and low and normal body mass index (BMI). In QLQ-C30, independ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functional and symptom scales were only BCS and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Conclusions: We determined that patients whoreceived BCS had better functional status and less frequent symptoms tha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