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微循环改变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R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视网膜睫状后短动脉(PCA)、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同时检测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NDR组动脉频谱呈S1、S2、S3三峰双切迹,NPR组和PR组为S峰降低,波形圆钝呈半圆形,D峰低平、宽大;4组间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11.34,9.85,P<0.05);CRA的PSV、EDV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24h尿蛋白呈正相关关系,CRA的RI与FB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24h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DFI能监测眼底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评价眼底微循环的变化,早期发现糖尿病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发生很大变化 ,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今年我们对干休所老干部体检时 ,发现血糖增高者为数不少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360例老干部均为男性 ,年龄 60岁以上。化验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 ( FBG)、餐后 2 h血糖( PBG)。测血压、检查眼底、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 ,记录既往患病情况。2 结果2 .1 血糖增高人员身体状况情况1 360例体检人员 ,血糖增高者 1 83例 ( FBG≥6.1 mmlo/L或 PBG≥ 7.8mmol/L)。其中 ,既往诊断糖尿病 (老糖尿病 ) 90例 ,冠心病 1 0 1例、高血压病 81…  相似文献   

3.
徐磊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4):458-45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瑞格列奈1mg餐前15min口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1%,43.3%,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未观察到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芳  万晓晨 《武警医学》2012,(11):950-951,954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部分老年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524例年龄大于60岁的体检人员样本,经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水平,分析性别及年龄对HbA1c的影响,并比较HbA1c参考值及2010年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老年人群糖尿病筛查的价值。结果老年人中男性与女性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9岁组中男、女性HbA1c分别为(5.86±0.74)%,(5.77±0.67)%,70~79组中男、女性HbA1c分别为(5.90±0.91)%,(5.96±0.78)%,男性和女性60~69岁组与70~79岁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地区老年人群男性与女性HbA1c总体水平相似,各年龄组HbA1c水平略有差异。依照2010年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筛查出糖尿病者疑似病例增多,为临床中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了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贝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试验组2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多贝斯1 500 mg/d,分3次口服,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均无统计学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无明显变化,治疗组UAER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多贝斯,可以降低尿蛋白排泄率,阻止肾脏损害的发展,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农村老年糖尿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常规糖尿病饮食。对照组给予一般糖尿病知识宣教;观察组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住院和家庭健康管理措施,并监督患者和家属落实。两组均随访6个月,测定两组出院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采用自我管理评定量表(DCP)和糖尿病知识问卷(DKT)测评两组自我管理等6项指标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等6项指标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健康管理利于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糖控制、控糖方式与老年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行2次头颅MRI检查的伴或不伴T2DM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模型FPG、HbA1c、血糖控制和控糖方式对WMH进展影响。结果:共纳入39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175例,非糖尿病219例。非糖尿病组基线水平WMH体积及WMH体积年变化(ΔWMH/y)均低于糖尿病组(均P<0.05)。不同模型中,HbA1c与WMH体积和WMH体积年变化均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WMH进展主要受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P<0.05),与控糖方式无关(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WMH体积年变化高于血糖控制良好和非糖尿病组(均P<0.05)。结论:T2DM与WMH进展相关,HbA1c可作为其进展的一种标志物。无论采取何种控糖方式,良好的血糖控制将有利于延缓WMH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安新焕  梁干雄  武会娟 《武警医学》2014,(11):1085-108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 gene,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4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正常眼底即DR0组153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即DR1组51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即DR2组41例,和101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DR0、DR1、DR2三组间在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血脂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病程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05,P〈0.05)。(2)基因型GG在NC、DR0、DR1、DR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9,P=0.002),DR1、DR2组GG基因型明显高于DR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5,P=0.022);等位基因G在NC、DR0、DR1、DR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7,P=0.009),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L-6基因启动子区-634G/G基因型、病程及空腹血糖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IL-6基因启动子区-634 G/G基因型是DR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DM)23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压、24h尿微量清蛋白、血脂等项目,以及检眼镜观察视网膜病变。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I)R)组、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230例中共确诊NDR130例(56.5oA)、NPDR82例(35.7%)、PDR18例(7.8%);三组在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含量、高血压病患病率等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在年龄、体重指数、血脂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DM并发DR与DM病程、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水平有关,应注意加强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和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及控制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ml,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检测HbA1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实验组FPG和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控制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武警广西总队医院进行诊治的10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1c水平,分析HbA1c与血糖、血脂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TC和LDL-C、HbA1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TC和LDL-C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6、0.327、0.456、0.520、0.428,P<0.05),HDL-C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值为-0.107,P<0.05)。结论血糖、血脂及HbA1c水平可作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诊断指标,且HbA1c水平与血糖、血脂水平间存在相关性,结合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7月解放军307医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OSAS初步筛查,根据OSAS患病与否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情况,并分析OSAS患病及严重程度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完成试验145例,病例组114例(男87例、女27例),对照组31例(男22例、女9例)。病例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AHI)、体重指数分别与空腹血糖(调整R2=37.1%,AHI 31.1%)、餐后2h血糖(调整R2=31.2%,AHI 26.2%)、HbA1c(调整R2=38.7%,AHI 33.1%)呈独立正相关,提示AHI为血糖控制差的主要危险因素。HbA1c(OR=5.86,95%CI 4.64~7.08)、合并OSAS(OR=2.38,95%CI 1.44~3.32)、糖尿病病程(OR=2.10,95%CI 1.80~2.40)及高血压(OR=1.04,95%CI 1.02~1.06)与DR患病呈独立正相关。HbA1c(OR=8.56,95%CI5.86~10.64)、合并OSAS(OR=3.21,95%CI 1.79~4.62)及高血压(OR=1.09,95%CI 1.06~1.12)与DPN患病独立正相关。结论合并OSA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升高。OSAS是血糖控制差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DR及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8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联合一般护理,观察组(n=44例)在对照组治疗和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依从性及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运动锻炼、饮食控制、戒除烟酒率、控制体重和血糖达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DR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内皮细胞受损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89例,按眼底荧光造影结果分为眼底正常组(NDR组,n=30)、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组,n=32)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n=27);同时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及相关疾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102名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成两组,A组38例(同时具备HbA1c<6.1%、FPG<6.1 mmol/L、2hPG<7.8 mmol/L),B组64例(HbA1c、FPG、2hPG任1项大于或等于以上值),分别对A、B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3项指标作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B组(异常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性正相相关关系(HbA1c与FPG:r=0.748,HbA1c与2hPG:r=0.766,皆为P<0.01),而与CRP也存在平行升高趋势(HbA1c与CRP:r=0.469,P<0.05);在A组(正常组)中HbA1c与2hP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r=0.276,P<0.05),而与FPG、CRP不表现出相关性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FPG、CRP、2hPG存在正相相关关系。同时检测患者的HbA1c、2hPG、FPG、CRP,能够为糖尿病诊断及其病情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弥漫型黄斑水肿(DDME)及视网膜下大片硬性渗出(MSHE)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12月共筛选DR伴DDME和MSHE患者12例15眼,男性7例9眼,女性5例6眼,年龄36-65岁,平均53.4岁。术前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治疗方法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眼内过氟化碳液体(重水)下视网膜激光光凝和长效气体充填。结果 术前15眼视力均≤0.05。术后随访4~25个月,平均10.3个月,视力2眼0.03~0.04,13眼≥0.09,其中1眼为1.0。术后视网膜水肿均明显消退,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视网膜出血和其的下硬性渗出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结论 玻璃体切除、眼内重水下视网膜激光光凝及长效气体充填术对DR伴DDME和MSHE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3-07~2015-07门诊或住院的500例确诊的T2DM作为研究对象,HbA1c≥7%为血糖控制不良。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静脉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有效。根据HbA1c值分为HbA1c<7.0%组,7.0%~9.0%组,HbA1c>9.0%组。结果:500例T2DM患者HbA1c<7.0%为31.67%;不同HbA1c水平的分组中TG、TC、LDL与HbA1c正相关,在与HbA1c<7.0%组比较中,7.0%~9.0%组、>9.0%组的脂代谢紊乱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TC、TG、LDL水平与HbA1c水平正相关,此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二甲双胍组35例,艾塞那肽组33例。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重指数,以及血糖波动指标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的变化。结果 治疗12 周后,两组FBG、2 h PG、HbA1c、血糖波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1.88±0.57)mmol/L,艾塞那肽组(1.58±0.21)mmol/L,相比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体重指数艾塞那肽组治疗前体重(25.14±2.21)kg/m2,治疗后(23.16±1.46)kg/m2,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具有同等的疗效,艾塞那肽在降低三酰甘油及体重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依存性。方法 50例初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2周临床观察,分别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相比,餐后2h血糖(2hF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相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那格列奈(120mg,3次/日)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与阿卡波糖(50mg,3~4次/日)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2hFPG)、HbA1c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依存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DN0组、DN组、DN1组、DN2组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DN组患者女性的比例、SBP和HOMA-IR较DN0组高,DN2组患者中糖尿病病程、HbA1c、SBP、DBP和HOMA-IR等指标均高于DN0和DN1组(P〈0.05);②TG和LDL-C与DN正相关(P〈0.05);③女性、TC、HOMA-IR、UA与DN正相关(P〈0.01),HDL-C与DN负相关(P〈0.01)。结论5年以上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尿酸等代谢紊乱、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女性可能是T2DM患者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