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科院前急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降低院前急救意外发生率。方法确定主题为"院前急救风险管理",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分析风险因素、确立高危因素、制订控制方案,以降低失效模式所产生的危害。结果院前急救患者意外发生率及投诉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减少院前急救意外发生率,对降低院前急救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丽君  贡浩凌  高燕  王辉  徐蓓 《护理研究》2014,(12):4389-4391
[目的]完善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加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方法]成立输血安全护理管理团队,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列出输血护理流程的各个步骤,以及各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查找目前输血护理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影响安全输血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临床输血过程中。比较实施FMEA 前后 RPN 值及病人安全输血效果。[结果]实施 FMEA 后取血、输血时间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护士输血查对实践考核合格率较实施前提高,影响安全输血高危因素的 RPN 值明显下降。[结论]FMEA 模式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士评估风险意识与能力,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输血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郭丽君  贡浩凌  高燕  王辉  徐蓓 《护理研究》2014,(35):4389-4391
[目的]完善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加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方法]成立输血安全护理管理团队,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列出输血护理流程的各个步骤,以及各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查找目前输血护理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影响安全输血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临床输血过程中。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及病人安全输血效果。[结果]实施FMEA后取血、输血时间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护士输血查对实践考核合格率较实施前提高,影响安全输血高危因素的RPN值明显下降。[结论]FMEA模式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士评估风险意识与能力,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输血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门诊患者执行输液流程改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流程改造工作小组;列出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的流程;指出门诊患者"执行输液"子流程中可能导致缺陷发生的环节及原因;提出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追踪整改的效果。结果流程改造后门诊患者"执行输液"流程优先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明显降低,改造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使护理管理者前瞻性地发现门诊患者在执行输液流程中潜在的漏洞与风险,从而降低风险,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加用FMEA模式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疗效、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均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护理14d后,2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FMEA模式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其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病区静脉液体过期率,有效预防给病人输注过期液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静脉液体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成立跨部门多学科的FMEA团队,用FMEA方法对病区静脉液体有效期管理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评估,对事先风险系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126分的九个高风险因子采取针对性的改善行动,并于采取改善行动一年后重新估算RPN值和对所有病区静脉液体基数进行有效期追踪检查。结果采取改善行动一年后各项RPN值均63分,九个高风险因子的RPN总分值与改善行动前相比下降82.83%;所有病区静脉液体基数过期液体件数、过期率与改善行动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用于病区静脉液体有效期管理能显著降低静脉液体过期现象,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为医院管理者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提升手术室软式内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1日-12月1日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27镜次设为FMEA实施前组;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1日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44镜次设为FMEA实施后组。运用FMEA工具,对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操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值查找每个环节中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比较FMEA实施前后失效模式RPN值、内镜消毒合格率、内镜故障维修率、手术患者等待时间、手术室护士AER使用熟练度以及医生满意度的变化。结果:FMEA实施后,经过筛选并整改的5个项目的RPN值均下降至<125分;总体的RPN值由1247.24分下降至475.05分,RPN值下降率为61.91%;比较FMEA实施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FMEA实施后手术患者等待时间为10.35±1.57min,低于实施前的12.38±1.91min(P<0.05);手术室护士AER操作考得分为92.50±3.92分,高于实施前的80.49±5.64分(P<0.05);医生满意度为93.87±2.16分,高于实施前的83.07±3.10分(P<0.05);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室软式内镜故障维修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FMEA干预,优化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流程,加强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使手术室护士软式内镜清洗操作更加熟练,提高清洗效率与质量,减少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滑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应用FMEA对管道留置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危机值找出优先需要干预的因素,并针对各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对措施,从环节上寻找原因杜绝其脱管.结果 危机值由FMEA实施前的1 874分降至429分,危机值下降率77%.结论 FMEA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脱管中能有效降低其脱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静脉用药流程,促进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静脉用药流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及潜在原因,针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通过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规范药品转运交接制度并应用屏障技术,优化了静脉用药的流程,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的及前瞻性的分析方法,用于识别一个程序或设计出现故障的方式和原因,并为改善故障提供建议和制定措施,是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1]。由于医疗运作包含各式各样的流程与功能,彼此间也可能环环相扣,如果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研究小组,绘制流程图进行流程危险分析,确定失效模式,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改进。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及居家期间并发症(置管周围血栓、感染、维护延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而患者住院期间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的患者进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输液港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改进输液港维护流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并绘制儿科静脉药物调配流程图,以风险危机值评估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危机值≥8分的项目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的差错率及失效模式的风险危机值。结果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实施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由0.120%降为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药物与标签不符、调配剂量不准确、溶媒量与标签不符、肠外营养液调配顺序错误、注射器漏液(微量泵专用)、液体内有异物及签字或标识不完整7项失效模式的风险危机值均比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流程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降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肠内营养输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1日~6月30日接受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输注流程;将2018年7月1日~9月30日接受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模式的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输注中的风险因子危机值(RPN)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输注中RPN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FMEA重视操作流程实施前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输注安全,规避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列举了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国内外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和实施效果,包括在给药流程、手术流程、医疗器械管理以及病房护理等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现有研究,探索该模式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维护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列举了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包括在辨识患者身份、高危药品管理、患者手术、医源性感染、降低跌倒等不良事件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在护理安全中应用的局限性,以期为我国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模式失效与效应分析(HFMEA)在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出生的1 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在爱婴区同时进行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选取2010年1~12月出生的1 000名新生儿为实验组,应用H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风险管理,针对高危流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卡介苗使用数量.结果:新生儿出生24 h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对照组95%,实验组100%;实验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H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风险管理,可降低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提升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宋朝晖  覃沅华 《全科护理》2023,(16):2184-2186
介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的应用方法,对其在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能力,保障病人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造影剂外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造影剂外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建立统一规范的高压自动注射造影剂流程,找出高风险的关键环节,并进行量化分析,制订解决方案。结果护士选择穿刺工具和套管潜行长度明显改善(P〈0.01),外渗率下降(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理论管理,能显著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1项多地区的7所综合医院2001-2005年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调查表明临床中较常见的护理风险有:用药错误;患者意外事件包括摔伤、烫伤、坠床;导管滑脱和药物外渗.调查同时发现,超过一半的医疗错误是可避免的,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能够为改进护理操作流程提供科学依据,从宏观上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2].为了改进护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the healthcare 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HFMEA)近年来在临床逐步开始应用.本文将就5个护理高风险事件中应用HFMEA的效果进行分析、综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