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给药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及时的给药措施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促进病人的康复;给药误差必将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安全给药是护理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影响安全用药的因素如处理医嘱、药品的保管、配置及静脉给药方法制定相应的对策,不断提高护士安全有效用药意识,严格遵守用药原则,才能保证临床静脉给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汪红芳  朱玲玲  寿军  周权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02-1704
<正>静脉给药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这个环节发生护理差错的风险较高,因此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正确对待。在美国,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用药失误约60%来自于静脉给药[1]。微泵静脉输注(In-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临床静脉给药的闭环管理流程,达到保证病人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利用条码技术、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住院病人静脉给药从医嘱开具、药品调剂、交接、运输、发放、给药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在关键环节,通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提示、警告、控制,对医疗行为进行反馈控制。[结果]建立基于信息平台的用药闭环管理,医院静脉给药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扫描核对率达到95%以上,护理给药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同期降低75%,病区药品签收平均节约时间20 min(P<0.05)。[结论]通过静脉给药闭环管理,可以达到降低护理给药风险、保证病人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安全使用静脉药物的策略。方法:对医院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给药错误、输液污染,举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论:通过完善医院给药系统,改变给药流程,让药师参与到药品使用环节中,采用新科技产品等诸多手段,可有效减少给药错误,确保医院静脉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方秀敏  王群 《全科护理》2014,(21):1998-1999
[目的]促进静脉给药查对制度的落实,保证临床护理用药安全。[方法]对全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影响护理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结果]影响护理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最常见的忽略环节是转运交接时和更换补液时;常见的忽略核对的内容为有效期/批号和病人性别;影响护士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①操作者因素:操作者个人因素,包括精力不集中、查对不严谨;对查对流程不够熟悉;对查对制度重视度不够。②管理因素:护理岗位职责设置不合理;护士翻班频率太高;操作考核不到住;床位管理不规范、人员配备不足、操作时被打扰、查对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每日一次(quaque die,qd)液体是患者住院期间的静脉给药长期医嘱,包含所有给药次数及给药时间的静脉用药,是临床上对住院患者每日静脉给药的通称[1]。目前许多医院已设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使用打印机直接打印输液卡,但在基层医院还是由护士手工抄写输液卡,在病区治疗室完成静脉药物配置。qd液体摆放是静脉给药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摆药正确是给药的前提。为了减少和杜绝qd液体摆放缺陷,保证静脉给药安全,本次研究对  相似文献   

7.
王琼莲  何兰萍  陈春蓉  宋晓萍 《现代护理》2007,13(14):1282-1282
护士给药对住院患者而言,是整个用药过程中的最后一环,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由于诸多原因可造成在给药对象、药物品种、药物配伍、给药途径、给药技术等方面发生失误而使患者受损,尤其是静脉用药过程中,有效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问题,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1护士在静脉给药中的  相似文献   

8.
杜心平 《天津护理》2014,(4):329-330
通过对102例护士给药缺陷的回顾性分析,提示管理者应从系统入手完善给药流程,创造安全的给药环境,重视临床护士常用药物的针对性培训和轮班护士处理医嘱技能的培养,加强上午静脉治疗高峰时段的管理,实施弹性排班,提高护士长督查管理力度,规范护士行为,落实给药制度与流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对降低静脉用药错误发生率的影响,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静脉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定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给药管理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定为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的静脉给药错误例数和发生率。结果对静脉输液进行前馈控制后,给药错误例数下降,给药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输液前馈控制提高了静脉输液的查对效果,确保了患者输液安全,降低了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护士给药对住院患者而言,是整个用药过程中的最后一环,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由于诸多原因可造成在给药对象、药物品种、药物配伍、给药途径、给药技术等方面发生失误而使患者受损,尤其是静脉用药过程中,有效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问题,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静脉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为制订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过去5年护理非惩罚性主动上报静脉药物治疗给药错误环节、给药错误类型及发生给药错误原因。结果静脉药物治疗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给药操作、护士医嘱处理、护士配药、医生开具医嘱、药房配药发药、病人依从性差;发生给药错误涉及护士、医生、药师、病人;给药错误类型为:药物错误、遗漏给药、发错病人等,操作不规范和流程设计不合理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结论由护士失误引起的给药错误所占比例最高,特别是由护士个人完成的环节,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整体理念是研究预防给药错误发生对策的关键,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要从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规范终端给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端给药是指通过医嘱将药品发给病人或护士注入病人体内的最后一个环节。规范终端给药的管理,对于临床正确治疗、合理用药,排除各种差错甚至医疗纠纷或事故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对本院2005年终端给药的调查分析,从规范护理操作、剂量书写、药品存话、校对与审查等几个环节加强管理,在杜绝终端给药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3.
王微  肖适崎  范玲 《护理研究》2012,26(29):2708-2710
[目的]探讨给药差错发生的高危环节,为提高病人用药安全、制定护理给药安全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辽宁省88所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填写自行设计的给药差错调查问卷,对护士发生的给药差错高危环节进行分析.[结果]给药流程中最容易发生给药差错的是给药环节;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类型是药物剂量错误;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时间是每日08:00~12:00.[结论]根据给药差错的易发环节制定安全规范能够最直接、高效地避免给药差错的发生,达到提高病人用药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注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给药方式.据统计,我国住院患者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以上,高于国外20%~30%[1].长期以来, 我国静脉输液的配置均为临床护士根据医嘱,在病区开放或半开放状态下操作完成,这种配液方式存在着极大的静脉用药安全隐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 是在符合GMP 标准并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环境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在内的静脉滴注药物的配置、管理, 为临床医疗提供用药服务的机构.  相似文献   

15.
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关键,而在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最突出的问题[1]。在我国,临床静脉给药占全部用药的44.5%甚至更高,主要存在两大问题:给药错误和污染[2]。药品从进入医院到正确地用于患者,要经过多个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的缺陷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给药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具有其它给药方式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它会引起静脉炎、输液渗漏、发热反应、血管栓塞、肉芽肿等。为了对病人的健康负责,保证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必须认识其缺陷并提出预防对策。1静脉给药的缺限1.1引起静脉炎由于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因在静脉内放置时间过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1],或由于个体差异对外来异物的抵抗能力差及对药物等刺激的敏感度过强所致,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头皮针穿刺引起的静脉炎为17.9%…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编制静脉给药环节护理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量表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在信效度较好的基础上进行实测,了解护士在静脉给药环节存在的风险,分析影响护士护理风险评估的因素。方法应用编制静脉给药环节护理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5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在信效度良好的基础上,对编制量表进行初步应用,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8所医院450名护士进行正式调查,分析影响护士在静脉给药环节中护理风险因素。结果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49个条目,总体的Cronbachα系数0.955,分半信度为0.804;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提取5个公因子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86%。结论影响护士的因素有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科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流程在肿瘤靶向药物静脉给药过程中的管理效果。方法依据《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指南》对传统的经验式靶向药物静脉给药流程进行优化,为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标准化、全程监控的静脉给药流程。比较流程优化前后给药错误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流程优化前静脉给药的错误发生率为3.6%,优化流程后无一例给药错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3, P=0.027);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94.4%升高至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5, P=0.029)。结论优化靶向药物静脉给药的护理流程,进一步确保了护理用药安全,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临床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在静脉给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适用于静脉安全给药的对策,帮助护士及护理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的应对能力。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以目前护理队伍中存在的静脉给药不安全因素为内容,抽样调查3所县级以上医院222名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内容中,各类护理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同年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不同学历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静脉给药安全知识的学习,规范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静脉给药安全性应当遵循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努力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统计并分析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医嘱.方法 对本院2008年11月1日~2010年11月30日通过审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审查出不合理医嘱5218例,主要是配伍禁忌、溶酶限制、给药方式不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认为应规范临床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