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3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全部具有影像学资料,其中26例摄取常规X线平片,12例使用数字化X线摄片装置,11例行CT扫描,随访2~21年,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根据典型影像学特征及追踪随访诊断,总结缺损转归的X线及CT特点。结果:共累及43骨,47个病灶,缺损表现为杯口状或蝶状,内缘有硬化线与骨髓腔分隔,外缘无骨壳。23个病灶随访复查大小无变化,16个病灶痊愈,2个病灶逐渐扩大并广泛累及髓腔,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2个病灶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有自愈倾向,缺损亦可长期存在,病灶扩大有可能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缺损有可能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2.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及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及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资料。19例均有平片资料,其中9例有CT资料,1例有MRI资料。重点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19例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包括胫骨13例,股骨6例;部位:干骺端10例,骨干9例。X线平片、CT表现为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房状(6例)或多房状(13例)偏心性骨质破坏区,伴有轻度膨胀,灶内可见纤细的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有清楚的硬化边,以髓腔侧明显。1例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病理学上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相似,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明确的影像学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X线和CT是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资料,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CT检查12例,MR检查1例。结果19例病灶位于长管骨,包括胫骨11例,股骨6例,肱骨2例,另1例位于肋骨;干骺端11例,骨干5例,骨端4例。按影像学表现分为两型:皮质型(或偏心型)14例,髓腔型(或中央型)6例。皮质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或骨皮质下,X线平片、CT表现为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房状(10例)或多房状(4例)偏心性骨质破坏区,伴有轻度膨胀,灶内可见纤细的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有清楚的硬化边,以髓腔侧明显。髓腔型病灶位于骨髓腔,X线平片、CT表现为呈中心性扩张的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有薄层硬化边,可伴有轻微膨胀,骨皮质变薄。1例皮质型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病理学上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相似,但影像学特征不同,明确的影像学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典型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在骨内的位置,灶内及周围骨结构的详细情况,对明确诊断起重要作用;MRI显示软组织及骨髓优于CT,能帮助对个别病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对2002/2007年笔者搜集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8例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4例,年龄2~16岁,平均8.5岁。无症状者12例,系因外伤或其他原因就诊;6例因间歇性钝痛或运动后局部疼痛就诊,其中1例有局部轻微肿胀和压痛。1例因诊断为“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追踪3 a以上,2例追踪5 a,经随访观察确诊,其余14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首诊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8例均有X线资料,其中6例有CT资料,2例有M R I资料。2结果2.1病灶的分布本组共21个病灶,其中股骨远端14个,胫骨近端5个,股骨近端1个,腓骨近端1个;单发15例,多发3例;长骨干骺部19个,骨骺边缘2个。线检查单发15例,多发3例,本组资料都为多骨多发,均发生于股骨干骺端且双侧对称。21个病灶,发生于右侧肢体18个,左侧肢体3个。2.2 X线表现(1)病灶部位:19个病灶切线位显示位于干骺端骨皮质内,2个位于骨骺边缘。(2)病灶大小、形态:大小为0.5~3.2 cm,平均1.2 cm。圆形4个,椭圆形13个,长径均与长骨一致,这两种形态的缺损长径较大。泪滴形2个,不规则2个。(3)边缘:边界清晰16个,模糊5个;16...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肉瘤亚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重点描述肿瘤的位置、骨皮质改变、髓腔内侵犯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分别位于股骨骨干和股骨远端,X线及CT显示病灶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影明显.1例小细胞型骨肉瘤位于胫骨近端,X线显示渗透样髓内骨质破坏,临近骨皮质破坏.5例皮质旁骨肉瘤中4例位于股骨远端,1例位于胫骨近端.3例肿瘤围绕骨表面生长,2例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透亮间隙,3例CT扫描显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骨干,X线表现为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呈垂直状排列延伸至周围软组织肿块内.2例多发性骨肉瘤病灶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及骨盆,为云团状瘤骨,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临近软组织肿胀.结论: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纤维骨皮质缺损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质缺损症。讨论本文2例,经对症治疗及休息,症状消失。例1随诊10个月拍片病灶完全消失,被正常骨质修复。纤维骨皮质缺损好发于4~8岁儿童,可单发或多发,多发时往往双侧对称性发病。以股骨远端多见。本文2例均位于股骨远端干骺端且双侧同时发病,部位对称,形态一致,但大自愈。纤维骨皮质缺损主要需与干骺端结核做鉴别诊断,干骺端结核也发生于干骺端骨松质内,但常跨越骺板,病灶内可有砂粒状死骨,密度不均,其边缘硬化范围不一并逐渐移行于周围骨质内。另需与非骨化性和骨化性纤维病鉴别,二者病灶向骨骼腔内发展,而纤维骨…  相似文献   

7.
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B)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股骨DF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股骨干骺端见偏心性或中心性类圆形或梭形透亮影,病灶长轴沿股骨的长轴走向。CT可见股骨干骺端局部软组织肿块,邻近骨皮质缺损,骨质向内凹陷,边缘稍硬化,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MRI表现为肿瘤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 结论 DFB具有侵袭性特征,手术时需要较大的切除范围;其影像特征与非骨化纤维瘤等相似,易导致误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39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结果:39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7例、右侧18例和左侧14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3 ~ 28mm.CT表现为有硬化环的低密度灶,并伴前方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殊的CT表现,CT可依据病变典型部位、形态确诊股骨颈疝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 NOF)的X线影像学特征,提高X线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长骨NOF,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远侧干骺端19例,胫骨近侧干骺端10例,胫骨远侧于骺端3例,均为单发.病灶多沿患骨的长轴生长,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3例边缘有分叶,28例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结论:熟悉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影像学特点,对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CR)、CT表现及病理学改变,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确诊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CR)、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病变发生于股骨下端4例,胫骨上端2例。病变在X线片上表现为界限清晰的透亮区,呈偏心性生长,紧靠骨皮质内侧,外形呈卵圆形,长轴多与骨纵轴平行。部分可见骨嵴存在,其周围可见硬化带,无明显骨膜反应。在CT平扫片上可见病变对骨皮质、髓腔的侵犯范围,并可见硬化缘、骨嵴及分隔等,无坏死低密度区。瘤体非骨质部分CT值平均为63.3Hu。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有典型的X线(CR)、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术前能够确诊,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通过分析MRI征象,建立肝细胞癌的MRI信号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28例肝细胞癌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男24例,女4例,年龄32~80岁,平均52岁。检查使用0.5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常规SE序列T1W成像.TSE序列T2W双回波成像。采用双盲法作前瞻性回顾分析。结果:MRI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周围组织关系及继发改变。其MR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即T1WI多呈低信号强度,T2WI第一回波(PDWI)呈稍高信号强度或等信号强度,T2WI第二回波多呈不均质性稍高信号强度。结论:根据MRI表现,尤其是信号变化特征,对肝细胞癌能作出定性诊断。并建议把SE序列T1WI,TSE序列T2WI双回波成像技术作为肝细胞癌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本文共收集25例肝细胞性肝癌和1例肝脏恶性组织细胞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急诊肝切除术,6例行肝固有动脉结扎加填塞缝合术,5例行单纯填塞缝合止血术。结果:1)手术止血率96.15%(25/26),仅有1例行填塞缝合术者未能成功止血。2)住院死亡率为7.69%(2/26),分别发生于急诊肝切除组与填塞缝合组。3)术后1年生存率:急诊肝切除术为40%(6/15),肝动脉结扎加填塞缝合术为16.67%(1/6),填塞缝合术为0%(o/5)。4)生存1年以上者均于术后行TACE等积极的辅助治疗。其中3例肝切除术者生存2年以上。结论:急诊肝切除术是肝癌自发破裂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积极TACE等综合治疗有利于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3D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来分析儿童单纯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经病理学证实的57例单纯型FCD患儿的MRI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6月~11.5岁。分析其主要MRI阳性征象、各种征象在不同类型FCD及各亚型中出现的频率,然后比较各种征象在不同类型FCD及各亚型中检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Ⅰ型FCD主要MRI征象为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轻度)(n=9,39.13%)、局灶性皮层变薄(n=9,39.13%)及节段性脑叶萎缩与局部白质体积缩小(n=8,34.78%),上述3种征象的检出率高于Ⅱ型F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主要MRI征象有: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较明显)(n=29,85.29%)、局灶性皮层增厚(n=25,73.53%)、transmantle征(n=16,47.06%)、灰/白质内信号异常(n=17,50.00%;n=24,70.59%)及异常脑沟/回形态(n=13,38.24%),上述征象检出率高于Ⅰ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DⅡb型中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较明显)、局灶性皮层增厚、transmantle征(自皮层下向脑室方向延伸类似锥形信号)及白质信号异常的检出率(100.00%、95.00%、80.00%、90.00%)高于FCDⅡ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DⅠ型各亚型的MRI征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成像能够在术前判断FCD类型,对FCDⅡ型各亚型也具有鉴别价值,这对指导其术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成像机制的特异性,进行医学样品的成像研究,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使用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对肝、肾样本进行成像,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图像分辨率,并对摇摆曲线上的不同位置成像结果进行分析,与病理和常规吸收像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获得的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显示更多的微细结构,摇摆曲线上的不同位置对成像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DEI对样品,尤其是弱吸收组织(软组织)显示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望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of imag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fetal face examinations using the electric scalpel. METHODS: A total of 232 cases were examined. The fetuses were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including normal fetuses (n = 152) and Group B, fetuses with facial pathology (n = 80). The fetuses were divided into eight subgroups according to gestational age (9-12 weeks, 13-16 weeks, 17-20 weeks, 21-24 weeks, 25-28 weeks, 29-32 weeks, 33-36 weeks and 37-40 weeks). RESULTS: The number of cutting step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mage quality ranged from 1 to 9 (mean value 3) in the group of normal fetuses and from 1 to 10 (mean value 3) in the group of fetuses with facial pathology. In the group of normal fetuses, superior image quality improvement was achieved in 68.4% of cases, moderate improvement in 28.9% and poor improvement in 2.6%. In the group of fetuses with facial pathology, high image quality improvement was obtained in 72.5% of cases, moderate improvement in 25.0% and insufficient improvement in 2.5%.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 eight subgroups in the number of steps required relating to gestational age. CONCLUSIONS: The use of the electronic scalpel was associated with diagnostic improvement in 71.1% of cases in the group of normal fetuses, and in 75.0% in the group of fetuses with facial pathology.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颅脑肿瘤注入Gd-DTPA(磁显葡胺)以区别瘤体与水肿,鉴别肿瘤良、恶性及囊壁,显示脑转移瘤和子瘤灶,达到临床诊断目的;资料和方法:72例颅脑肿瘤,其中脑内肿瘤48例,脑外肿瘤24例。均用ASM-015P永磁型MRI扫描机,采用头线圈,SE序列:T1加权像TR=500ms,TE=30ms,T2加权像TR=2000-3000ms,TE=100-120ms,,层厚5-10mm,方位行横、冠、矢状位,增强扫描为:静脉缓慢注入Gd-DTPA(磁显葡胺)按01-02ml/kg体重,注药后5、10、25、35min作相应方位T1加权像扫描;结果:1脑内肿瘤48例,胶质瘤33例,明显及部分强化25例,不强化8例,脑转移15例均强化共39个瘤灶(其中新发现8个);(2)脑外肿瘤24例,脑膜瘤14例,垂体瘤6例,听神经瘤3例上述均强化,硬膜外表皮样囊肿1例不强化;结论:颅脑肿瘤通过静脉注入Gd-DTPA(磁显葡胺)可以明确瘤灶与水肿及发现T2加权像上被水肿掩盖的子灶,达到临床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像学表现阴性的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联合应用视频脑电图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通过视频脑电图特异表现,联合应用表观弥散系数值、部分各向异性值、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诊断和定位影像学表现阴性的颞叶FCD。 结果 FCD区域的视频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棘波、尖波和阵发性或节律性的棘波活动,慢波出现较少或没有。FCD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值较对侧显著升高,而部分各向异性值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38例患者依据视频脑电图和弥散张量成像确定的颞叶FCD范围行手术切除。病理回报为FCDⅠA型11例,ⅠB型13例,ⅠC型10例,ⅡA型4例。术后随访12~26月,本组患者Engel'sⅠa级7例,Ⅰb级16例,Ⅱ 级10例,Ⅲ5级。 结论 联合应用视频脑电图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定性、定位影像学检查阴性的颞叶FCD,为精确切除致痫灶,提高颞叶癫痫控制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26例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结果 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80.8%),22例(84.6%)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76.9%),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48h内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合型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Ⅲ型)的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8例符合FCDⅢ型的MRI影像资料,总结FCDⅢ型的异常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58例FCDⅢ型病灶中,有147例位于颞叶(比例约为93.0%),120例FCDⅢa型的FCD病灶均为前颞叶脑组织。113例FCDⅢ型中FCD病灶影像异常,阳性率约71.5%,其中FCDⅢa、FCDⅢb型、FCDⅢc型、FCDⅢd型影像阳性率分别为81.7%、47.8%、50%、11.1%。FCD病灶异常影像表现为病灶区灰白质分界稍模糊(83.2%),皮层T_2FLAIR序列信号轻度增高(69.9%),皮层轻度增厚(49.6%),皮层T2WI序列信号略有增高(20.4%),局部脑叶萎缩(14.2%)等影像特点。结论 FCDⅢ型中FCD病灶影像异常表现轻微,常为多个轻度异常影像相互存在,发生部位以颞叶为主,FCDⅢa型发病率最高,故发生于颞叶的海马硬化、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时,需要排除存在FCDⅢ型可能,尤其是在发现海马硬化时,要注意对前颞叶轻微异常影像表现提高警惕,对提高癫痫外科术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