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薛传德 《临床荟萃》1996,11(2):89-89
心包积液是最常见的心包疾病,超声心动图导引心包穿刺,不仅能够迅速解除大量心包积液对心脏的压迫,而且可以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加快心包炎的治疗。本文报告我院1988年以来收治的24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心动图导引下心包穿刺,其中19例在心包穿刺排液后向心包腔内注入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并积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0例结核性心包炎并积液单纯心包穿刺治疗组与同期13例结核性心包炎并积液穿刺静脉留置管引流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单纯心包穿刺组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大部分积液及压塞未缓解,其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亦明显多于后者,13例引流组病人经引流治疗,大部分积液消失(12/13)采用两维超声定位、定向,未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并可引流较长时间(5—14天)。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小,可有效的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并积液病人。  相似文献   

3.
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易致心包粘连、缩窄 ,但对此的防治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我们自 1997年起采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尿激酶心包腔灌洗治疗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本组均系住院病例 ,其中男5例 ,女 3例 ;年龄 2 7~ 65岁。结合临床、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实验室和病理等检查 ,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 6例 ,放射性心包炎 2例 (排除癌性 )。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示中等量以上积液 ,部分形成积液包裹和心包粘连。1 2 方法  ( 1)采用心包穿刺套管针加负压行经皮穿刺心包腔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4.
寇淑霞 《护理研究》2009,(11):2961-2961
心包炎是最常见的心包病变,可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急性心包炎常伴有心包渗液,短期内心包的渗液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而危及病人生命。2002年-2008年应用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5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3岁.因乏力、食欲不振1个月,加重伴浮肿7天来院.体格检查:心界向两则扩大,心率116次/分,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水征阳性.胸部X线透视:心包积液(大量),双侧胸腔积液(少量).心包穿刺液常规检查:血性渗出液,结核菌、癌细胞、狼疮细胞均阴性.超声所见: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心包腔内大量液性暗区环绕整个心脏,左室后壁后方液性暗区宽2.5cm,左室后方心包壁层可见2.5×1.3cm的强回声团块,外形不规则,不随体位变动而移动,后方无声影.超声诊断:心包肿瘤并大量心包积液.入院第3天再次心包穿刺抽出淡红色液体600ml,并抽出0.5×0.1cm的“烂肉样”物,病理诊断为纤维蛋白渗出物及干酪样坏死物,符合结核性心包炎.入院1周复查超声所见,心包积液较前减少,左室后壁后方液性暗区宽1.8cm,内可见网格样强回声.超声诊  相似文献   

6.
1 一般资料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对于解除急慢性心包填塞 ,尤其是在心包内直接注药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疗途径优势。自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 ,我院对大量心包积液并有持续病理性心包积液产生、具有心包穿刺适应证的 2 5例患者 ,进行了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及管内注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 5例患者中 ,结核性心包炎 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2例、尿毒症性心包炎 2例、心包间皮瘤 1例、肺癌心包转移 1例。现将有关方法和资料介绍如下。2 置管方法2 .1 心包穿刺方法 基本同常规 ,患者取半仰卧位 ,选剑突与左肋弓缘交界点下 1~ 2 cm…  相似文献   

7.
小儿血性心包积液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小儿血性心包积液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血性心包炎患儿中化脓性血性心包积液26例,结核性血性心包积液11例,心脏创伤性综合征4例,肿瘤性心包炎2例。化脓性心包积液可使用抗生素及心包穿刺抽液等方法治愈,但要注意转外科治疗的指征;结核性心包积液可使用抗结核药物、皮质激素、利尿剂及心包穿刺抽液治愈;心脏创伤性心包积液可通过心包穿刺抽液治愈;肿瘤性心包积液可通过心包穿刺抽液短暂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结论:对大多数小儿血性心包积液可经内科疗法治愈。心包穿刺抽液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心包腔内灌注尿激酶与地塞米松结合心包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总结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8-2004年我院收治的有心包填塞症状的结核性心包炎患者12例,经心包穿刺置管行心包引流,并给予尿激酶与激素冲洗心包。结果 12例患者引流通畅彻底,引流时间2~5d,随访6~24个月未发生缩窄性心包炎。结论 经皮导管引流并使用尿激酶冲洗心包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防止或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将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改良为负压心包穿刺法,并用此方法对24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均获成功,无1例发生心包穿刺并发症。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5~71岁,平均47岁。结核性心包炎15例,肿瘤性心包炎4例,化脓性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各2例,阿米巴性心包炎1例。共作负压心包穿刺58次,其中剑突下穿刺47次,心失部穿刺11次。1.2 方法:负压心包穿刺在适应症、禁忌症、病人体位、穿刺点选择、消毒麻醉、进针方向、注意事项及穿刺包准备等均同常规心包穿刺。方法是将穿刺针针栓与  相似文献   

10.
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留置导管心包腔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心包积液必须反复抽液 ,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而且容易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 ,我科对 2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应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取得成功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女性 ,76岁 ,患非特异性心包炎 ,同时伴有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 ;冠心病、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塞 ;多囊肾、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一体多病 ,药物治疗心包填塞症状得不到控制、留置导管间歇抽液 ,5天后心包腔空气造影术 ,仍有大量心包积液 ,15天后复查B超心包积液完全消失。例 2 :男性 ,6 5岁 ,左肺腺癌心包转移患者 ,突然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心源性…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男,42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4个月入院。患者14个月前突发胸闷、气短,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无缓解。结核菌素试验(±),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脏超声示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抽出淡红色液体320ml,考虑为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结核治疗。12个月前症状加重,胸部CT检查示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右心房轻度扩大,心包有极少量积液;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下肺叶外基底段支气管内膜结核?行左侧胸腔穿刺抽出草黄色积液300ml,查抗结核抗体弱阳性,未见瘤细胞。继续予抗结核治疗,症状略缓解。6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心包腔内灌注尿激酶与地塞米松结合心包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 我院1998—2004年收治的有心包填塞症状的结核性心包炎患者12例,经心包穿刺置管行心包引流,并给予尿激酶与激素冲洗心包。结果 12例患者引流通畅,引流时间2—5天。随访6—24月未发生缩窄性心包炎。结论 经导管引流并使用尿激酶与激素冲洗心包治疗结核性心包炎能防止或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吴红  张生林  袁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9060-9060
笔者自2005年起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的基础上,应用氯化钠溶液、尿激酶等药物进行心包腔程序灌洗治疗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中量以上心包积液1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引起急性心包炎病因众多,较易出现误诊,漏诊,部分病例甚至难以明确病因。现将今年我科收治的2例急性心包炎伴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54岁。因胸闷、心悸1周入院,伴发热,上腹胀痛,无胸痛气促,既往有高血压病,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心包积液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74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炎7例,肿瘤心包转移2例,介入损伤心包填塞1例。患者取半卧位,经超声心动图确定穿刺位置,常规消毒麻醉,采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待抽出液体后停止进针,送入导丝,沿导丝送扩张管以扩张通道,之后拔出扩张管。再沿导丝送中心静脉导管入心包腔内,撤除导丝,用缝线固定导管,抽液留标本化验,末端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10例患者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任何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2~15天,平均5天。每例引流心包积液总量200~1800ml,平均600ml,每例引流2~5次,平均2.5次,引流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B超复查极微量心包积液。结论: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引流彻底,疗效确切,可避免心肌损伤及反复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16.
1病例 患者,男,45岁。因间断胸闷、气短、乏力2年,加重2月之主诉,于2002年1月2日入院,该患者2年前胸闷、气短、乏力住院检查示少量心包积液,当时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结核治疗,病情曾一度控制,胸水未再增长,配合心包穿刺,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病情又渐恶化,出现大量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多次住院多次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半年前在西京医院住院,发现心包积液中有癌细胞,大致为乳头状腺癌,但患者拒绝化疗等诊治措施,1月前症状再次加重,消瘦、乏力加剧,并有持续性骨痛,故来我科诊治,  相似文献   

17.
心包积液是心包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不少病人是以心包积液为首发和/或为主要临床表现来就诊的,为了解此类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分析了我院近10年来所有以心包积液原因待查入院的病例,通过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最终诊断,了解其病因构成,以便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心包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2年-1999年24例急性渗出性结核性心包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热、咳嗽、体重减轻和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有心音遥远、心界增大和肝肿大等表现,血性心包积液占85.7%(12/14),10例患者因心包积液复发为缩窄性心包炎而行手术切除。结论:心包积液的性质、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和合并其它部位结核灶等有助于诊断。早期心包填塞可能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预报因子。复发性或危及生命的心包填塞以及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切除的指征。  相似文献   

19.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切除术后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除术后的病因诊断,以提高其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行心包切除术并有病理检查结果的6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病历资料。【结果】结核性18例(29.0%),化脓性4例(6.5%),非特异性改变40例,其中2例为创伤性、1例为放射性,其他37例(59.7%)原因不能确定。与非特异性组比较,结核性心包炎患者的病程较短(P<0.01),有发热、急性心包炎、中至大量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病史者较多(P分别<0.01、0.05、0.01和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多数病例病因不明,在已知的病因中,以结核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评价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 :18例住院的心包积液患者 ,采用改良的心包穿刺方法 ,并在心包中放置心包引流管 ,根据病情的需要抽放心包积液 ,或者进行药物治疗 ,直至心包积液消失 ,拔出引流管。结果 :18例患者全部在B超指引下一次穿刺成功 ,顺利放置心包引流管 ,没有出现心肌、血管损伤或者感染等并发症 ,避免二次以上的心包穿刺。心包引流管放置的平均时间为 ( 3 4± 0 8)d。结论 :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方法安全、实用 ,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