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升上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肢体静脉,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无血栓形成两组,观察骨折部位、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凝血功能。结果 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消失;1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5%(6/173)。深静脉血栓形成组(6例患者)与无血栓形成组(173例患者)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骨折部位为肩关节周围和肱骨干。结论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也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多见于肩关节周围骨折,虽然发生率低,但是若未及时诊断干预,演变成为肺栓塞,则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患纠纷,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成康  梅卓贤 《新医学》2002,33(4):217-21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手术及介入化学治疗(化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妇科肿瘤术后及介入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本组病例发病中位年龄为50岁;②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③介入化疗后血栓发生率占介入化疗病例的2.3%;④血栓发生者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值高,中位数为343×109/L。本组20例,除1例未及时发现而死亡外,余19例病人经抗凝、溶栓治疗治愈。结论:年龄偏大、血小板计数偏高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介入化疗也易导致血栓发生,故术前应预防性应用抗凝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辅助预防老年骨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用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 d在凝血指标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泵能够有效减少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配合良好的护理,能明显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梅山医院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有中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及时治疗,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术后3个月行走,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无静脉血栓后遗症、血栓复发,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及常见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对比。材料与方法:通过对髋关节疾患行全髋置换术治疗的267例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程度不同,按随机分组设计将其随机分为4个研究组。甲组(对照组):无预防措施。乙组(预防组):(1)组: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2)组:使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预防;(3)组:使用中药川穹、当归等活血药物预防。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术前一天、术后第二天对患者双下肢静脉血管进行扫查,如有血栓形成,则继续动态观察,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及组内对照分析。结果:预防组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6),预防组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67)。四组中LDVT最常见部位为股浅静脉,占57.1%(16/28),其次为小腿肌间静脉,占42.8%(12/28)。甲组中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数于术后4天最多,第3-5天发现比例为76.8%。高危因素是引起LDVT的重要因素,其中甲组高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19/33=57.6%,中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3/28=10.7%,低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1/23=4.3%。高危患者发生率较后三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LDVT检查有重要价值。高年龄、术后患肢制动、血液高凝状态等高危因素是形成LDVT的重要原因。LDVT最常见的部位为股浅静脉及肌间静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第3-5天是LDVT的易发期。术后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8例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采取入院评估、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防止下肢静脉损伤、预防性抗凝治疗护理措施。结果:只有5例患者(7.35%)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48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AHH组)和B组(常规输液组)。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参数PT、APTT、PLT和FIB以及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A组血液稀释后PT延长,PLT、FIB降低。术后3 d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结论 AHH不影响凝血功能,对术后深静脉血栓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2 46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依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128例)和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2 3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布,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0%;影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78)、高血压(OR=3.59)、同型半胱胺酸血症(OR=4.28)、D-二聚体(OR=5.14)、手术时间(OR=2.86)、全身麻醉(OR=2.53)、植入物(OR=4.3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OR=3.70)。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针对高危因素尽早进行筛查和预防,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循环疗法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循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肢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14天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病人术后应用空气压力循环辅助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从我院选取104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普通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165例患者,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79例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3月的86例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肢体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应用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预防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泵运动对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外科术后评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外科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梯度压力袜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给予充气压力泵(气压式血液驱动带)、抗凝药物(拜瑞妥或克赛)等常规预防血栓治疗。A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穿短腿梯度压力袜,B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穿长腿梯度压力袜。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5d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A组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5.0%;肌间血栓25例,占31.25%。B组患者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2.5%;肌间血栓20例,占25.0%。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长度梯度压力袜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量化踝泵运动预防产科术后住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1日~2021年8月31日产科收治的90例宫颈环扎术后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踝泵运动,观察组给予量化踝泵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后第1、15、30天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肿胀发生率,干预前后肌力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第15、30天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量化踝泵运动可提高产科术后住院患者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及肿胀发生率,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管理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22例骨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管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采用何种静脉输液方法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方法:将手术的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上肢组选择上肢桡静脉留置针输液;下肢组选择下肢内踝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上肢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下肢组(χ2=14.05,P<0.01)。结论:术中选用上肢桡静脉输液,是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应加强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杨玲 《天津护理》2018,26(6):697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 Wells评分及Caprini 评分指导预见性护理对于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接受手术的患者 120 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联合评分指导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根据术后下肢血管超声筛查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程度在Wells及Caprini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术后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两组在血栓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04,P=0.027)。结论:在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联合运用wells评分及Caprini评分,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此类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在血栓预防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DVT发生后主要采用溶栓治疗,常规经上肢浅静脉注入溶栓药物,以溶解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栓,但治疗效果欠佳.临床上为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采用经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及超声学检查[2].  相似文献   

20.
江蕙君   《护理与康复》2018,17(1):49-50
目的应用Autar量表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进行分级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术前24h、术后24h、术后1周对192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Autar量表进行评估,针对不同风险进行干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h内中危组61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高危组58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术后1周高危组46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结论使用Autar量表筛查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并实施针对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