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俊玲 《天津护理》2012,(5):342-342
以往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内镜下注射药物、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等方法,但不能最终解除食管下端括约肌梗阻,疗效不肯定,复发率较高;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端括约肌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手术费用也较高[1,2]。我科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前后的食管动力变化。方法应用球囊扩张器对55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结果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明显降低(P〈0.01),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明显升高(P〈0.01),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食管测压是检查食管动力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Heller术合并胃底折叠术(LHT)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58例伴严重吞咽困难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实行了LHT。在手术前后均对临床症状和食管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吞咽困难的评分从术前10分下降至(1.9±1.1)。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显著下降。仅8例患者出现酸反流。结论:LHT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术中合理的使用纤维胃镜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和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胸腔镜和腹腔镜下Heller术都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腹腔镜具有创伤更小、术中暴露较佳、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即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障碍。临床上以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痛、体重减轻等为主要表现。该病症状顽固,一般药物治疗难以奏效。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6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红  夏培君  张武 《临床荟萃》2001,16(6):249-250
目的:探讨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贲门失弛缓患者40例行食管下括约肌肉毒杆毒素,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根据疗效计算有效率。结果:40例中显效30例,有效3便,无效7例,有效率82.5%,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作为一种新疗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蒋俭  于涛  李建业  曾多  杨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34-1636
[目的]利用食管测压技术,监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改良Heller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食管动力学的改变,探讨改良Heller手术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腹改良Heller手术,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食管测压,术前、术后24 h pH值检测及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等进行观察.[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食管测压显示术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吞咽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百分比等指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9例,1例偶有进食不畅,优良率达94.7%.[结论]经腹改良Heller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机制合理,并发症少,疗效满意.附加抗反流术式是防止反流的有效措施.术中食管测压对提高手术疗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贲门失弛缓症典型X线征象为食管下端呈“萝卜根”状或“鸟嘴”状狭窄,但单以食管下段“鸟嘴样”狭窄就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2例食管下段狭窄呈鸟嘴状,均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结果手术证实为食管贲门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laincter,LES)张力增高,食管正常蠕动消失,LES和贲门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为特征[1].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我院自2005年始,通过内镜下置入"Z"型双被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2例,有效解除了食管不当痉挛引起的吞咽困难[2-3],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 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下段括约肌(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的松弛功能受损,食管蠕动波减少或消失,食管同步收缩为特征.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是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治疗方式.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于POEM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围术期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艳  金延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44-6744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AC)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的动力研究和胃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扩张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特征及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方法 :35例患者 ,均在非透视胃镜直视引导下行扩张治疗。其中 17例扩张治疗前、治疗后 3d以内、治疗后 3月、10例治疗后 1年行食管测压 ,观察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松弛率 (LESR)及食管体部蠕动收缩的压力波幅和时限。结果 :35例患者扩张治疗全部有效。扩张后从症状积分看出 ,扩张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且持续一年 (P <0 .0 0 1)。扩张治疗后LESP ,LESR明显改善 ,以LESP下降尤为明显。结论 :气囊扩张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均好 ,气囊扩张治疗疗效肯定 ,应予推荐。  相似文献   

12.
姜云  牛守君  高玮玮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1021-1023
贲门失弛症是神经食管肌肉失调导致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正常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障碍为特征.非手术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Heller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正逐渐推广应用[1-4].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全电视胸腔镜(VATS)完成此手术17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一  胡霞云  周晨洁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095-1095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良为特征。临床上贲门失弛缓症表现为液体和固体食物的吞咽困难,体质量减轻,餐后反食,夜间呛咳以及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其发病率每年约为1/10万[1]。我科于2011年4月收治1例贲门失弛缓症特勤疗养人员,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盐酸乙哌立松、洛拉酮联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例报告傅文安(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312000)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吞咽动作后不能正常松弛,致使食物通过...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最早是1672年由 Thhomas Wil-liams[1]报道的,是一种罕见的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无推进型蠕动的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2]。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发作的吞咽困难,进餐或餐后发生反流,胸骨后疼痛,体质量减轻。目前,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以缓解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性梗阻、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为目的。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贲门失弛缓症(aehalasia)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以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性收缩为特点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药物治疗的疗效欠佳,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先天性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增高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返流以及食物返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及肺部感染等症状[1]。贲门失弛缓症是极其罕见的儿科疾病,年均发病率约为(0.02~0.11)/10万[2]。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一  相似文献   

18.
陈爱珠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398-1398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松弛异常及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和反食导致营养及生活质量厦降,口服药及探条、气囊扩张术极其痛苦,并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作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BTXA)内镜下分点注射疗法,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在吞咽时LES不能正常地松弛,以致食物不能顺利地进入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和食物反流。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以使食物能够在不完全切断括约肌的情况下易于从食管进入胃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改进,内镜下治疗AC的方法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性收缩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扩张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从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1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了扩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