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燕 《中国康复》2016,31(6):442-445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方法:将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按照第1周绝对卧床,第2周在卧床体息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增加活动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制定个体化早期康复方案进行早期康复。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肌酸肌酶、肌钙蛋白I(TNI)、脑尿钠肽(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指数)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酶、TNI、BNP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L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应用扩血管药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例数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安全可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于术前运动训练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癌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接受限期手术的胃癌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于专家共识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1个月术前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第3天白蛋白、CRP和血红蛋白水平,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24 h及48 h疼痛评分,术后第3天自理能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的三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RP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运动康复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9例,分为再灌注组78例,未再灌注组41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7d、14d、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天、第28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它的变化量(ΔLVEF)。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48h、7d、14d、28d再灌注组BNP浓度显著低于未再灌注组(P<0.01);入院第3~4天两组患者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第28天再灌注组LVEF和ΔLVEF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P<0.01)。结论: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于24 h内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于第7天开始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ADL(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第14天及28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ADL评分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规律及其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102例胸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数据,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AD组,48例)和急性心梗组(AMI组,54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健康对照组体检当日和CAD组、AMI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的肠道黏膜通透性指标(D乳酸),同时记录比较CAD组、AMI组患者心脏彩超、心肌梗死部位、住院期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①胸痛患者(CAD组和AMI组)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第1天D乳酸水平高于C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第3天D乳酸水平高于CA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AD组第3天D乳酸水平高于第1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第3天D乳酸水平高于第1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MI组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数值均高于CA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入院第3天D乳酸水平和患者ESV、是否发生心梗相关(P0.05)。结论:AMI组患者的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左心功能受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测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水平。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加用辛伐他汀组(42例),3周和3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3周时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升高明显。两组AMI患者在梗死后24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在治疗3周和3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辛伐他汀组BNP水平下降明显。两组AMI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AMI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所选患者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天、治疗第20天收集血浆样本测定BNP、Hs-CRP含量。结果患者发病当天血浆BNP、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3天达高峰,与入院当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逐渐下降,第20天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浆BNP和Hs-CRP含量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和判断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15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机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降低AMI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血浆脑钠肽测定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1例脓毒症组和18例一般感染组患者血浆BNP的浓度,并选择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动态观察脓毒症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及第4天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与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组血浆BNP浓度、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40%发生率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BNP持续增高提示预后可能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05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对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实验组(A组)50例在术后第3天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B组)55例在术后第3天按传统护理.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部骨折术后早期实施综合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孙菁  沈洪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4):303-305
目的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我院急诊AMI患者确诊AMI后即刻和再灌注治疗后第3天采集标本,12例对照者空腹采集标本,应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TM水平.结果 AMI组再灌注治疗前后血浆T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就诊时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血浆TM水平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治疗后第3天急诊溶栓 补救PCI组血浆TM水平升高最显著(P<0.05);AMI再灌注治疗后有并发症组就诊时血浆TM水平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治疗后第3天两组T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TM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血管闭塞性损害有关,可以作为评价再灌注对微血管损伤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AMI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①常规治疗组38例,患者在无用药禁忌的情况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等治疗.②阿托伐他汀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 mg口服,每晚1次,服药时间为3个月.③选择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成年人20名为健康对照.经超声心动图检测80例AMI患者以及20名健康对照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浆BNP的浓度.观察测定2组AMI患者治疗前(梗死后24 h内)、治疗后3周、治疗后3个月LVEDd、LVEF、LVFS和血浆BNP浓度.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结果 ①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AMI患者在治疗3周时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1.39、1.82,2.19、1.44、2.07,P均>0.05);在治疗3个月时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5、6.40、7.58,18.01、22.37、20.78,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1、8.89、5.43,P均<0.05).②2组AMI患者在梗死后24 h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AMI患者在治疗3周和3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BNP水平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8、7.06、6.29、7.24,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3周、3个月比较血浆BNP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8.11,P均<0.05).③2组AMI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1=-0.48,r2=-0.58,P均<0.01).结论 ①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②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逆转心室重构.③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评价AMI心功能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50例AMI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并与50例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前2组患者BNP[(480±140)ng/L和(458±12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第6天BNP[(190.2±98.9)n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t=39.433,P<0.01),且与对照组下降幅度相比存在明显差别(t=4.419,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6天BNP[(328.4±197.8)ng/L]低于治疗前(t=29.248,P<0.05).结论 检测AMI患者PCI术前后BNP的变化可以评估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0 d快速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介入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MI行PCI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两周(14 d)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10 d快速康复程序实施术后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肌耗氧量(D-P),出院时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疗效主观评价。结果:术后1,3,7天两组HR,SBP,DBP,D-P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疗效个人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0 d快速康复程序能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方江  张强  李清 《中国综合临床》2010,27(12):394-39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50例AMI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并与50例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前2组患者BNP[(480±140)ng/L和(458±12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第6天BNP[(190.2±98.9)n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t=39.433,P<0.01),且与对照组下降幅度相比存在明显差别(t=4.419,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6天BNP[(328.4±197.8)ng/L]低于治疗前(t=29.248,P<0.05).结论 检测AMI患者PCI术前后BNP的变化可以评估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健康者、其他疾病者以及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建立BNP在该方法下正常参考值并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分别比较AMI组与健康对照组和其他疾病组之间的差异以及AMI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血浆BNP的正常参考值为10.31~58.66 pg/mL(x±1.96s),且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差异不显著,AMI患者血浆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和其他疾病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再灌注治疗前后相互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BNP水平的测定不仅能提高AMI的诊断准确率,而且在AMI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评价血运是否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血浆B型脑钠肽(BNP)、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18例老年ACS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8例,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BNP、D-D和hs-CRP值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三指标间的差异;AMI组患者根据Killip分级行心功能分级,同时按BNP水平分为四个等级,比较分析Killip心功能分级与BNP水平的关系;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年,观察随访期间的药物治疗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MI组血浆3项指标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中,Killip分级Ⅱ级者共35例,按BNP水平分级2Ⅳ级者共35例,按BNP水平分级24级者分别为7、12、16例,BNP水平4级患者数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BNP水平3级与1、2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D-D均升高者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次数明显高于都正常者(P<0.05);BNP、D-D中仅一项高的患者组比较略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D-D和hs-CRP的水平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程度,联合分析有助于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姜巧明  汪芬华   《护理与康复》2020,19(3):40-43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烧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ICU康复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ICU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简明烧伤健康量表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康复中应用良好,能够改善患者早期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对重度脊柱侧凸行矫正术后患者的情绪反应、疼痛及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第一次站立时发生头晕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重度脊柱侧凸接受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脊柱侧凸矫正术后的康复护理常规及心理护理,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腰背肌与双下肢的等长收缩等。观察组患者按照患者手术后时间制订时间梯度、训练强度梯度的康复护理计划。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伤口疼痛(VAS)、焦虑(SAS)、抑郁(SDS)、术后引流管脱管发生情况,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头晕发生例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伤口疼痛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伤口疼痛V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术后第7天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一次站立头晕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引流管脱落情况。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能改善重度脊柱侧凸行矫正术后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手术后早期伤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予徒手淋巴引流,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14天患肢疼痛、肿胀和膝关节屈伸功能的变化。结果:疼痛得分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患肢髌上10 cm腿围差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腿围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膝关节屈伸度在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可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疼痛、肿胀,促进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