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海荣  赵红 《河南中医》2013,33(4):478-479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证病因有邪气从太阳传入者,有邪气从阳明传入者,发病时有轻重缓急之分,故临证时应明辨疾病病因病机,根据同证异治的原则,分别采取“当刺期门”“小柴胡汤主之”“必自愈”的不同治法,方可体现仲景辨证之精细,治法之谨微.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篇不同证候类型下利病变的理法方药,六经辨治下利妙法层出、方药俱备,三阳下利并非皆为阳热实证,亦有病性属虚或虚实夹杂者,三阴下利并非皆为虚寒下利,亦有病性属实或虚实夹杂者。临证时应遵《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其表里先后,辨清寒热虚实、轻重缓急,治病方得良效。  相似文献   

3.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乃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之关键 ,乃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本质 ,即中医所称之证候。证同治同 ,证异治异。因之可知 ,中医治疗体系之核心 ,是证候的确立。故而《临证指南医案》云 :“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 ,此为三大关键 ,一有草率 ,不堪为医矣。……然三者之中 ,识证尤为紧要。”施治之时 ,法据证立 ,方随法定 ,是故一证有其主法 ,一法有其主方 ,如脾气虚弱证 ,治宜健脾益气 ,方选四君子汤 ,此乃众所周知之常理。然据临床实践 ,有同一证候治虽各异、而皆获其效者 ,亦颇为多见 ,乃临证处治之变局…  相似文献   

4.
岳阳吴氏医学,传至吴汉仙老先生,已历三世。凡疑难之证,诸医束手者,先生剖析微茫,常应指而愈。其决疑之关键,乃在于辨证求因,同中剖异,异中析同,自谓“临证四十余年,遇病理之微者,必再三审慎,以推究其原因,权变以治之,成效可决也。盖原因为证候之本,既得其本,则虽遇证候之万变纷乘,而我不为惑矣”。当时长沙名医余华龛氏称赞先生之据因剖析,“如犀照鬼,如锥画砂”,是“解决一切疑难之关键”,将其“质之国医,吾知必恍然大悟,如航海之得南针”,足见其影响之著。其所遗临证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张景岳云:“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临证,或虚实有难明,寒热有难辨,或病在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时,即当先用此法。”在其所编《十问歌》中亦指出:“……再兼服药参机变……”阐明了临证遇有一时难辨之证,通过“探病”(即视察病人对试探性汤药的反应),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及时调整治疗用药.此即现代医学所谓之“诊断性治疗法”.纵观《伤寒论》全文,考仲景之“探病法”,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兹分述如下。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医“探病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其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  相似文献   

6.
盗汗者,乃寐中汗出,醒来自止之证。历代医家多责之阴虚,如《医学正传·汗症》云:“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所主也……宜补阴降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然临证所察,盗汗未必尽属,故治疗亦不必囿于滋阴降火。现择临证病案,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因“肝开窍于目”而“肾之精为瞳子”,故有不少医者持“内障多虚”之论,遇昏蒙盲目等水轮内障疾患,动辄施以滋补肝肾之剂。若果为大虚之证,自然手应取效,然补而不效或愈补愈昏者亦多。因为水轮疾患,发病有寒、热、虚、实之别,且虚实夹杂、寒热相兼者亦不鲜见,故临证务必详察病情,辨证审因,绝不能拘泥于“内障多虚”之说而滥用补法。我院眼科主任医师张望之老师,行医四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相似文献   

8.
中医外科主要研究人体外部形症疾患,但随着医学发展,其领域亦不断扩大,诸如现代的急腹症、泌尿生殖系疾病等,亦皆属之。故临证失误者,屡有所见。现采录几则验案报告如下,冀能一隅三反,有裨于同道。 (一)乳腺癌误为乳痈而切开排“脓”周某,女,24岁,诉右侧乳房红肿疼痛20余天。患者产后2月,突然感觉右侧乳房疼痛。自以为“乳汁积滞”而然,继则皮肤发红,肿痛,  相似文献   

9.
哮喘是儿科四大证之一,其诊治困难,故受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景岳全书》言:“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近年来局部地区小儿哮喘的患病率、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因此临证时要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哮与喘不同,其证有轻重缓急之别。“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盖哮证多兼喘,而喘有不兼哮者。因临证时常同时出现,故合称为哮喘。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后遗症主要以口眼斜、肢体偏瘫、语言蹇涩为主证。中风后遗症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究其总的病机亦无非是气血淤滞,经脉闭塞。故临证当以“通”字立法。“通”者,通行经脉也。补气行血亦通,滋阴潜阳亦通,活血化淤亦通,清火化痰亦通,总之“通”之含义不可拘泥,但总离不开气血两个方面。《内经》云:“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少阳,中于背则下太阳。”阐明了中风之证,以三阳经络首当其冲。“头为诸阳之会”,足三阳经从头走足纵贯全身,统领全身气血。三阳经当中又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与气血的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归纳陈国权教授临证运用一贯煎合五苓散加味治疗杂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陈国权教授临证医案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陈师认为,现代人多痰湿体质,同时兼阴虚者亦多,故辨治时常将五苓散与一贯煎同用以达养阴利水之功。结论:一贯煎合五苓散加味用于杂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内经》提出的治病原则。笔者在卅余年之临证中发现:不少热病越“寒之”而热愈盛,后以“从者反治”、“火郁发之”之经旨酌投温热之品于主方中,则豁然收效,且屡用屡验。试述拙见,请同道教正。  相似文献   

13.
头痛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头痛的病因复杂,临床见证变化多端,涉及范围极广,"不荣则痛"者有之,"不通则痛"者有之,虚实夹杂之证亦屡见不鲜,然临证但需详查病机,辨证论治,随证遣药,有的放矢,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百合病钩玄     
笔者从事中医脑科临床近30年,反复诵读《金匮要略》“百合病”条文,并结合临证实践细细揣摩,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以求正于同道。1百合病可分两类百合病条文说:“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即寓有百合病有原发与继发两类之义。“其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土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脾胃虚寒之便血,然笔者于临证时用治脾胃虚寒为主要病机的诸多疾病,亦常能奏效,现撷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临证治病,所遇疑难之疾甚多,能一见便洞察其证,一矢中者有之,但辨治疏忽,药难奏功者亦有之,只有吸取教训,改弦易辙,而获效者亦不少。学问无穷,经验无底。成功经验诚可贵,失败教训亦重要。本文能实事求是地介绍经验之成败,值得借鉴。望同道除总结成功经验之外,更应分析误治的教训,医学方能有所前进,有所提高。本刊优先发表此类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穴位,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已为大家所共识,临证之时,辨证取穴,或经穴、或奇穴、或阿是穴,有时,穴虽异而效同,或穴虽同而效异。究其原因何在?笔者近日偶读《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有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参照临证心得,颇有所悟。针灸取穴,其见效在于对“神气”的把握,穴位只是“调神”的受激点。从历代书籍的记载可知,穴位概念的产生,是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发展而形成的。古人  相似文献   

19.
夏翔治疗老年痴呆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翔教授从事中医之医、教、研工作30余载,学术上善于融汇古今,临证治病论理透彻,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夏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经验整理成文,以飧同道。1病因病机老年痴呆属中医“呆证”、“癫证”、“痰证”、“瘀证”等范畴。临...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说:“腹处乎中,痛因非一”。故腹痛有当下者,有不当下者,务在求其根源,而不以西医学之诊断为依归。临诊之际,偶得不当下而下及应下失下,而致病情加重者二例,其救逆之法,悉本“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而获满意疗效,兹分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例一:王××,男,25岁,农民,住院日期1983年9月25日,住院号8306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