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宇军 《中国骨伤》2011,24(12):1036-1038
目的:探讨CTA和MRI在四肢骨骼肌肌内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以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至2011年2月,采用手术切除或密集环形缝扎方法治疗18例四肢骨骼肌内血管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5~28岁,平均12.5岁;病程1~5年。主要症状为易变性肿物和疼痛,部分有多次破溃出血史。18例行MRI检查,11例同时行CTA检查,证实为骨骼肌内血管瘤。据肿块变化、疼痛、复发3方面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8例分布情况:上肢6例,下肢12例。病理分型均为血管畸形,其中毛细血管型畸形13例,静脉型畸形4例,动静脉瘘型畸形1例。18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8.8个月。术后显效15例,有效2例,不满意1例。结论:CTA和MRI对四肢骨骼肌内血管瘤诊断符合率高,CTA三维立体解剖成像,对确定最佳的手术入路、保护重要血管以及处理瘤体供应血管有重要的价值。在肌肉侵犯的术前判断及手术方式决策上,MRI较CTA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肌肉内血管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肌肉内血管瘤(intramuscular hemangioma,IMH)的诊断、治疗与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自1962年10月-1998年12月术后经病理证实、110例资料完整的IMH病例,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分类、临床状与体征,以及X线片,CT、SPECT、MRI与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描述其手术方法,病理学分类,手术效果与复发原因,提出鉴别诊断,并发症及复发的预防措施,结果:解剖分布:颈部占11.82%,躯干占10.91%,上肢占16.36%,下肢占60.91%, 以局部性疼痛,深压痛,运动或劳累后肿块增大,疼痛加重为主要症状与体征;可分为毛细血管,海绵状,混合三类、混合型IMH常存在静脉型,上皮样型与肉芽肿等血管瘤的组织学表现,毛细管型IMH42例(38.18%),海绵状IMH37例(33.64%),混合型IMH31例(28.18%),随访49例,占44.55%,。术后疗效优24例(48.98%),良11例(22.45%),不满意10例(20.41%),差4例(8.16%),结论:体积小而深同时合并纤维、脂肪、瘢痕增生的混合型IMH易误诊,行MR检查能够诊,核素显像参考价值。IMH增大可压迫神经引发疼痛,一般不侵犯神经组织,手术治疗最为理想,主张将IMH相关血管结扎,手术不彻底易引起复发,难以切除的残余肿瘤可以行血管硬化剂等方法治疗;IMH易感染但不会产生恶变,反应区相关血管的结扎对预防肿瘤复发,减少术中出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肌肉内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2例患者均经临床及相关检查确诊后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失防7例,复发1例,再次手术痊愈。结论:肌肉内血管瘤容易误诊,MRI对手术计划的制订有重要帮助;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根治性手术切除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7.
肝脏血管瘤31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价值.方法对31例肝血管瘤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中,单发者21例,2个及多发者10例;肝右叶19例,左叶9例,左右两叶3例;肿瘤直径<5 cm者5例,5~10 cm者20例,>10 cm者6例.术前诊断率93.5%(29/31),其中BUS确诊率90.3%(28/31),CT 95%(19/20),同位素100%(9/9).31例均行肝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率,并发症率19.4%(6/31).结论 BUS和增强CT扫描是肝血管瘤的重要诊断方法;对于瘤体直径>5 cm伴有临床症状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四肢肌间血管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DSA引导下对24例四肢肌间血管瘤患者共施行31次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上臂或肩部5例,前臂2例,大腿14例,小腿3例,全部病例随访26~74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的载瘤动脉及其周围畸形血管团得到全部或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其中13例稳定至今,5例于肿块缩小后外科手术完整切除,6例复发增大者经瘤内注射硬化治疗后稳定。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四肢肌间血管瘤安全有效,联合外科手术或瘤内注射等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1986~1996年我科收治之婴幼儿腮腺血管瘤10例,年龄2个月~3岁,均施行保留面神经腮腺全切术,面神经剥离采用主干到分支的顺行法;治疗结果满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认为对本病手术宜早期施行,顺行法剥离面神经可很大程度上防止面神经损伤和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0.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4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0-1995年12月我科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84例,肿瘤平均直径9.8cm,最大直径约40cm,其中位于Ⅷ段或累及Ⅷ段12例,位于尾状叶或累及尾状叶4例。术前有4例在外院接受肝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术前确诊率为95.2%,手术切除率98.8%,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栓塞治疗存在较大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77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直径5~9cm42例,〉10cm24例,≤15cm11例。手术前确诊7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确诊率94.8%;4例误诊,误诊率5.2%,分别误诊原发性肝癌2例,巨大肝囊肿癌变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3例腹腔出血、休克,急诊剖腹探查均死于术中;4例肿瘤巨大,经剖腹探查未能切除。70例均皆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90.9%,肝叶切除术38例(4914%),剥除术21例(27.3%),局部切除术11例(14.3%)。7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手段;手术剥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量少,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经外科治疗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手术方式包括胆道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胰肠吻合术,Whipple术及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等。结果行胆道T管引流术两例术后近期情况良好,1例胰头肿块消失。行胆肠吻合术和/或胰肠吻合术8例胰头肿块持续存在,3例疼痛复发,1例胰头肿块恶变。切除胰头病灶2例症状完全缓解,未见糖尿病加重等并发症。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肿瘤难以鉴别,应根据临床症状与胆道、胰腺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外科治疗时机与方式。胆道T管引流仅在严格选择的病例施行,单纯胰肠吻合、胆肠吻合术等引流术式疗效不理想,各种方式的胰头切除术效佳,兼顾了胰头肿块活检假阴性的风险或炎性病灶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T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PTC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5.7%,男女各4例,男性发病年龄较轻。其病程明显短于其他PHPT患者。6例以急性高血钙症状就诊,7例可扪及颈部肿块。患者血钙(3.75±0.34)mmol/L,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1429.47±841.75)pg/ml。仅1例术中冰冻明确诊断。4例接受甲状旁腺癌根治手术,随访10-58个月血钙正常。另4例接受肿瘤摘除术,其中3例在术后12-18个月复发。结论PTC急性高钙症状较多见,术中冰冻诊断价值有限。首次手术时根治切除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至2004年6月问收治的15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年龄17.54岁。人院前有9.5个月至50.0年(平均21.4年)的长期便秘、腹胀史;6例患者有急性腹痛史;均无脱水或营养不良表现。钡剂灌肠可见肠管狭窄段和扩张段。予以Soave手术2例,次全结肠切除加结肛吻合术13例;术后所有患者排便功能优良。结论自幼长期慢性便秘史和钡灌肠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肠次全切除加结肛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合并膀胱血管瘤患者的诊治水平. 方法 患者,女,23岁.主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发现膀胱肿物20 d于2010年11月入院.外院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血管瘤病.既往:左下肢血管瘤23年,分别于3个月、3岁、13岁时行左下肢血管瘤切除术.查体见左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增粗并长于右侧,左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增生.B超检查提示膀胱左前壁实性占位,范围4.1 cm ×3.0 cm ×2.5 cm.膀胱镜检可见膀胱顶部略偏左侧黏膜隆起并可见曲张静脉血管,范围3.0 cm x5.0 cm. 结果 患者诊断为膀胱血管瘤,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膀胱肌间血管瘤.术后肉眼血尿消失.术后3个月复查B超,膀胱未见异常. 结论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可能合并膀胱血管瘤,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以作为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126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1979~1998年,我院对126例需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实施了剥除术,其中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8例(14.3%),位于肝实质内者6例(4.8%),对直径大于10?cm和累及第Ⅰ或Ⅷ肝段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时采用了肝门间歇阻断的方法.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平均失血(1?015±577)?ml[(200~4?500)?ml],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切口感染共15例(11.9%),随访72例,无复发.结论通过与文献中的肝切除术组进行比较,我们体会,剥除术是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2005年收治的77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B超、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可作出诊断,本组确诊51例,确诊率66.2%(51/77),误诊26例,误诊率高达33.8%(26/77)。本组77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有喉返神经损伤6例,Homer征4例,伸舌偏斜3例,颈侧疼痛、麻木2例,上肢放射性疼痛1例。该16例术后随访3~11个月症状均恢复。术中误切迷走神经3例,2例术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误切交感神经1例,术后有功能障碍。2例误切迷走神经及误切1例交感神经者随访3年功能稍有恢复,以后失访。结论B超和CT,特别是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型的诊断和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2)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诊断和治疗的MEN2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MEN2a型25例,其中23例分属7个家系,均有RET基因11外显子634编码子突变;MEN2b型3例,无家族史,为RET基因16外显子918编码子突变.MEN2a型中22例有甲状腺肿物伴降钙素升高,其中17例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12例合并嗜铬细胞瘤,其中5例为多发性,2例恶性;5例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例无临床症状及生化改变.3例MEN2b型均为甲状腺髓样癌合并黏膜神经瘤病和马凡样体形,其中1例伴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MEN2a型中12例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双侧颈淋巴清扫,5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甲状旁腺病变在甲状腺手术时一并处理;9例接受11次肾上腺肿瘤摘除术,3例为双侧肾上腺手术.3例MEN2b型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双侧颈淋巴清扫.结论 MEN2型以甲状腺髓样癌为主要病变,基因筛查可帮助早期诊断.根治性甲状腺切除能预防和治疗甲状腺髓样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