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分析二尖瓣脱垂(MVP)患者不同程度反流瓣环立体结构在全心动周期的变化规律。方法57例行RT-3DTEE检查的患者,对照组33例,MVP患者24例,其中14例为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组,10例为二尖瓣轻度反流组。应用QLab 7.0软件分别于舒张早、中、晚期和收缩早、中、晚期测量二尖瓣瓣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MR组DAP于收缩中晚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增大(P0.05);中-重度MR组于全心动周期瓣环C3D、A2D、DAP、DAlPm均明显增大(P0.05)。与轻度MR组相比,中-重度MR组DAP于全心动周期均明显增大,A2D、C3D、DAlPm于收缩晚期、舒张中期增大(P0.05),而H、H/DAlP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MR瓣环结构变化不同,瓣环前后径扩大比前外后内径出现较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技术评价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环的立体结构特征.方法 对32例正常人和32例二尖瓣脱垂患者行RT-3DTEE检查,用Qlab软件后处理,测量二尖瓣环的10个参数,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尖瓣脱垂组的二尖瓣环的周长(C3D)、在二维平面的投影周长(C2D)、面积(A3D)、在二维平面的投影面积(A2D)、前外侧交界到后内侧交界的距离(DA1Pm)及前叶瓣环中点到后叶瓣环中点的距离(DA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二尖瓣环的高度(H)、椭圆率(E)、与主动脉瓣环平面的夹角(θ)及高度与前外侧交界到后内侧交界的距离之比(H/DA1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TEE能够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环立体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RT-3DTEE)分析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瓣环立体结构在全心动周期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 57例行RT-3DTEE检查,对照组33例,二尖瓣脱垂患者(MVP组)24例。应用二尖瓣定量分析软件于舒张早、中、晚期(ED,MD,LD),收缩早、中、晚期(ES,MS,LS)测量二尖瓣瓣环。结果 (1)MVP组DAP于ED最大,DAlPm至LD最大,逐渐减小至ES,H于LD至LS升高,H/DAlPm至MS最大,E2D至ES最大。(2)与舒张期相比,MVP组DAP于MS明显减低,H、H/DAIPm于LS明显增大,E2D于MS明显增大(P0.05),而DAlPm各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P瓣环是动态变化的,收缩期仍保留"马鞍形"结构,但运动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容积-时间曲线(VTC)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同步性。 方法 对37例DCM患者(DCM组)和27名正常人(对照组)行RT-3DE检查,分析其VTC,得出左心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心肌收缩期最小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SD)及舒张早期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edv-SD),用R-R间期标准化后,作为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SDI)、舒张早期不同步化指数(DDI)。 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早期不同步化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在DCM组中,心肌收缩期SDI及舒张早期DDI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 结论 DCM患者左心室既存在收缩不同步,也存在舒张早期不同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临床治疗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特殊类型ASD患者分别通过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及RT-3DTEE进行术前评估。观察ASD相关声像图表现,并对比三者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 57例特殊类型ASD中,采用2DTTE及2DTEE对46例可清晰显示ASD的形态和数目,对其余11例仅能诊断ASD为不规则或两孔可能,而RT-3DTEE对57例均可直观显示ASD形态和数目。采用2DTTE、2DTEE及RT-3DTEE测量收缩末期左心房横径(LATD)、右心房横径(RAT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量ASD的最大径(ASDD)时,2DTEE与2DTTE、RT-3DTEE与2DT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方法测量ASD上腔静脉侧、主动脉侧及心房顶侧的残边长度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方法测量ASD下腔静脉侧残边长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9,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RT-3DTEE对57例均可指导ASD治疗方式,而2DTTE对5例不能确定,2DTEE对2例不能确定。结论 RT-3DTEE可提供丰富的影像诊断信息,对特殊类型ASD治疗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定量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对瓣环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伴有左心室增大分为两组,A组为左心室内径正常患者,共10例,B组为左心室内径增大者,共20例。于二尖瓣成形手术前后分别行RT-3D-TEE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二尖瓣环结构参数变化。结果 ①与二尖瓣成形术前相比,术后A、B两组瓣环面积、周长、前后径均明显减小(P均<0.05),主动脉瓣二尖瓣环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术后瓣环左右径、高度、高度/左右径比值明显减小(P均<0.05),而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术后B组瓣环面积、周长、左右径、前后径及高度变化率均明显大于A组(P均<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后,特别术前伴左心室增大时,瓣环部分三维结构可产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病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为主要表现;左心室收缩功能是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的 对比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及Tei指数评价DCM 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分析其与传统Simpson法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的33例DCM 患者[DCM 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18)岁]及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男12名,女8名,平均年龄(52±13)岁]分别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RT-3DE及脉冲组织多普勒(PW-TDI)检查,心尖四腔心切面,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LVEF;RT-3DE测量LVEF时选取心室长轴舒张末期(房室瓣关闭后一帧容积图像)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房室瓣开房前一帧图像)容积(LVESV),依据公式LVEF=(LVEDV-LVESV)/LVEDV 计算得出RT-3DE 法的LVEF;通过PW-TDI测得Sm,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频谱中舒张晚期峰末至下一舒张早期峰的起始时间a、收缩波持续时间b,计算得到Tei指数。结果DCM 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CM 患者LVEDV、LVESV 及Tei指数增大,LVEF(Simpson法与RT-3DE法)、Sm 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T-3DE法LVEF、Tei指数及Sm 与Simpson法所测LVEF均具有相关性(r=0.883、0.604、-0.513,P均<0.05)。结论 RT-3DE法所测LVEF、Simpson法所测LVEF、组织多普勒所测Sm、Tei指数均可有效评价DCM 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综合和各种指标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叶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在二尖瓣叶裂(MV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17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MVC的患者在左心室长轴切面和二尖瓣短轴切面实施RT-3DE全容积显像,在三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水平位)、六个方向对图像进行剖析观察,对二尖瓣瓣叶裂进行定位诊断,测量裂口宽度及长度,观察裂口与周围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 结果 RT-3DE全容积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瓣叶裂的位置、宽度、长度及裂口宽度随心动周期的变化及其与周围腱索、主动脉瓣的空间位置关系。 结论 RT-3DE能为超声医生对MVC的诊断提供更明确的诊断依据,为心脏外科医生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DCM患者32例(LVEF≤35%组23例,LVEF>35%组9例)、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查,测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TMAD)参数,包括后间隔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TMAD sep)、左心室侧壁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TMAD lat)、后间隔-侧壁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TMAD Midpt)及左心室长轴缩短率(TMAD Midpt%),分析比较各组各参数及TMAD参数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LVEF≤35%组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1);LVEF>35%组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1);LVEF≤35%组TMAD 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 Midpt%均低于LVEF>35%组和对照组(P均<0.01),LVEF>35%组TMAD 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 Midp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DCM患者TMAD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 Midpt%均与LVEF呈正相关(r=0.64、0.69、0.70、0.75,P均<0.05)。结论 TMAD技术所测的瓣环位移参数有可能成为评价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320排螺旋CT观察正常心脏二尖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评价正常人心脏二尖瓣形态与功能的价值。方法 50名心脏瓣膜正常成年人接受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重建心动周期10个时相,采用各时相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色彩点亮技术(Colored Lit)、容积再现技术(VRT)并结合容积电影成像观察和分析二尖瓣的形态,在垂直或平行室间隔左心室长轴、双口位和左心室短轴位上测量二尖瓣长度、厚度、二尖瓣附着缘宽度、二尖瓣开口直径和面积、二尖瓣环直径和面积、二尖瓣口环直径比、面积比以及二尖瓣前后瓣开放角度。结果 二尖瓣前瓣长(25.91±4.70)mm,厚(1.97±0.05)mm和后瓣长(13.19±2.52)mm,厚(1.13±0.03)mm,二尖瓣附着缘宽度前瓣(39.14±6.84)mm、后瓣(81.50±9.90)mm,二尖瓣口直径(18.90±3.12)mm、面积(413.44±69.92)mm2,二尖瓣环直径(31.89±5.78)mm、面积(823.94±114.17)mm2,二尖瓣口环直径比为约1 ∶ 1.68,面积比约1 ∶ 1.98,二尖瓣前后瓣开放角度分别为(63.26±12.03)°和(53.54±10.35)°。结论 320排螺旋CT可定量分析二尖瓣形态特征及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环及瓣叶三维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对比研究,确定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形态学指标和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1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在全麻下于二尖瓣成形术前后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Philips IE33超声心动图成像仪、X7-2t探头)扫查。分别采集二尖瓣环与瓣叶结构的全容积三维动态超声图像以及二尖瓣反流束的彩色多普勒实时三维动态超声图像。运用Qlab7.0MVQ软件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获得二尖瓣瓣环在二维投影平面中的面积与周长、瓣环的最小三维面积与三维周长、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夹角、二尖瓣的暴露面积、前叶面积、后叶面积、脱垂高度、脱垂容积等二尖瓣环及瓣叶的各项形态学参数测值,计算二尖瓣对合指数及二尖瓣环与瓣叶各参数在二尖瓣成形术前后的变化值,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环在二维投影平面中的面积和周长,瓣环的最小三维面积和三维周长,瓣环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前后直径、环的高度及环高度与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的比率均明显小于术前(P<0.01)。②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叶的暴露面积、前叶面积、后叶面积、脱垂高度、脱垂容积、前外侧至后内侧接合直径、前外侧至后内侧接合在投影平面内的弧长、投影在近似小叶表面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的接合弧长及非平面小叶角度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二尖瓣前叶角度、后叶角度及二尖瓣对合指数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③将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环与瓣叶各项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值与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对合指数的变化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11.069-0.059χ1+0.530χ2(Y: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对合指数的变化值,χ1: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前叶面积变化值,χ2: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间角度变化值,P=0.002)。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为定量评价二尖瓣环与瓣叶的三维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二尖瓣对合指数作为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效果最重要的指标可以通过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得到准确测量。二尖瓣成形术要获得较大的对合指数,应尽量保存二尖瓣前叶的面积;二尖瓣成形术对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间角度的改变应在确保二尖瓣有效对合指数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其接近正常的解剖角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IE33 超声诊断仪、X7-2t探头.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6例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进行评价,并与心外科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和真实显示二尖瓣脱垂的形态、部位、范围、空间关系及并发症,与心外科视野和手术结果一致,在二尖瓣成形术前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结论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快速而准确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正常人二尖瓣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正常人二尖瓣环立体形态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12名正常人心脏进行实时三维成像,并应用TomTec 公司的三维软件加以分析.结果二尖瓣环立体形态在心动周期中不断变化.最大二尖瓣环面积指数发生于舒张晚期,最小二尖瓣环面积指数发生于收缩中期,平均二尖瓣环面积缩小(30±5)%.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环持续呈"马鞍形".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作为人体二尖瓣环动态特性的一种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二尖瓣环在心动周期中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正常人二尖瓣环立体构形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12名正常人心脏进行实时三维成像,并应用TomTec公司的三维软件加以分析。结果二尖瓣环面积在心动周期中不断发生变化。最大二尖瓣环面积指数发生于舒张晚期,最小二尖瓣环面积指数发生于收缩中期。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环持续呈“马鞍形”,二尖瓣环于收缩期较舒张期平坦。其形态于收缩期较舒张期更为椭圆。结论二尖瓣环的立体构型在心动周期中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二尖瓣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食管三维超声的二尖瓣定量技术分析心内结构、功能正常的二尖瓣结构参数的范围并总结其随心动周期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评估二尖瓣病变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收集37例心内结构、功能正常的二尖瓣食管中段2D及实时三维全容积成像,完整包括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结构。存取动态图像后记录舒张早、中、晚期及收缩早、中、晚期共6个时相内瓣环前后径、左右径、内纤维三角、瓣叶交界距离等18个二尖瓣结构的数据,总结其参考值范围并分析其运动规律。 结果:总结出该37例研究对象二尖瓣瓣环结构的参考值范围,并发现其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变化:瓣环前后径及左右径,瓣环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瓣环长度,内纤维三角距离,瓣叶交界距离,这些参数的最大值出现在舒张期,最小值出现在收缩期。瓣环高度,瓣环高度/左右径,非平面角度,AO-MV瓣环夹角,AO-MV中点距离,它们的最大值出现在收缩期,最小值出现在舒张期。与前面的结构不同,瓣叶3个分区的Tenting高度及Tenting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收缩期早期及晚期。 结论:经食管三维超声的自动定量分析系统能较为快速、直观的重建二尖瓣模型,自动测量多项结构参数。本研究通过分析各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时相,有助于加深理解二尖瓣结构的运动规律,所总结出的参考值范围对于判断二尖瓣病变提供了理论参考,为进一步研究二尖瓣病变结构的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观察正常人二尖瓣环空间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研究正常人二尖瓣环空问结构形态的价值.方法 25名正常人接受RT-3DE检查,应用Philips QLab 6.0三维软件进行分析,对瓣环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二尖瓣环各项指标.结果 通过RT-3DE能够较精确地对二尖瓣环空间结构形态进行三维重建,并可根据三维坐标计算瓣环指标.二尖瓣环呈"马鞍形",与舒张期相比,收缩期的瓣环周长、面积、前后径、左右径、瓣环高度较小,而前后瓣环角度、左右瓣环角度较大,即收缩期二尖瓣环较舒张期更平坦.结论 RT-3DE可对二尖瓣环结构进行较精确的三维重建,可作为研究人体二尖瓣环特性的一种非介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二维(2D)基础上应用三维实时超声心动图(RT-3DE),探讨RT-3DE在评价人工瓣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3例受检者进行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二尖瓣位18例,主动脉瓣位5例。结果23例人工瓣均获得较清晰的三维图像。20例人工瓣功能正常。3例功能异常,其中2例为人工瓣瓣周漏,另有1例为二尖瓣位人工瓣血栓导致梗阻。结论RT-3DE在2DE基础上,可获得更丰富的空间信息,可以对2DE做出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Medical image analysis》2014,18(1):118-129
Comprehensive visu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 vivo human mitral valve morphology is central to th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mitral valve disease. Real-time 3D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3D TEE) is a practical, highly informative imaging modality for examining the mitral valve in a clinical setting. To facilitate visual and quantitative 3D TEE image analysis, we describe a fully automated method for segmenting the mitral leaflets in 3D TEE image data. The algorithm integrates complementary probabilistic segmentation and shape modeling techniques (multi-atlas joint label fusion and deformable modeling with continuous medial representation)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3D geometric models of the mitral leaflets from 3D TEE image data. These models are unique in that they establish a shape-based coordinate system on the valves of different subjects and represent the leaflets volumetrically, as structures with locally varying thickness. In this work, expert image analysis 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automatic segmentation. Without any user interac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automatic segmentation method accurately captures patient-specific leaflet geometry at both systole and diastole in 3D TEE data acquired from a mixed population of subjects with normal valve morphology and mitral valve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联合斑点追踪(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房(LA)容积和功能的早期变化.方法:纳入92例中重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 OSAS患者和50例健康人.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OSAS患者分为2个亚组:左室肥厚(LVH)组(n=...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二尖瓣关闭不全形态的超声显像分型与二尖瓣重建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对68例二尖瓣重建者,超声心动图上二尖瓣环大小、瓣膜在对合区的形态和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可分为三型。超声分型与二尖瓣重建术方法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形态的超声显像分型为二尖瓣返流的诊断提供了一个逻辑判断法,使得外科医生能够在术前正确选择二尖瓣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