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L-5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0例门诊随诊的哮喘缓解期患儿作为哮喘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儿童均于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1.0 mL制备血清,应用ELISA法对2组儿童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IL-4、IL-5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8、2.63,Pa<0.05),但其血清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t= 3.02 ,P<0.01).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免疫失衡,Th1免疫功能低下,IFN-γ下调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对哮喘有负向调节作用. 哮喘患儿同时存在Th2细胞免疫功能亢进,以IL-4、IL-5为代表的Th2免疫功能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发挥正性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苏州城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过敏原分布及规律。方法应用美国ASI公司生产的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19例苏州城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进行血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并按年龄分为6-24个月(19例)、25-72个月(77例)、73-144个月(23例)3组。对各组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其中65例进行食物性过敏原测定。结果119例患儿中吸入性过敏原呈阳性90例(75.63%)。其中尘螨59例(49.58%)最高,室尘25例(21.02%)、宠物毛23例(19.33%)分列其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及多种过敏原同时出现阳性的比率均增高(Pa〈0.05)。65例患儿食物性过敏原呈阳性32例(49.23%),以鱼13例(20.0%)、虾蟹11例(16.92%)、鸡蛋8例(12.31%)分居前三。结论引起苏州城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尘螨是最重要的过敏原,亦需重视食物性过敏原对哮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浆IL17、IL10、IL4及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哮喘患儿22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LISA)检测其血浆IL17、IL10、IL4及IFNγ水平。结果1.哮喘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浆IL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缓解期血浆IL17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2.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IL10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均<0.01);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哮喘患儿缓解期血浆IL4明显低于急性期及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4.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患儿血浆IFNγ无明显改变。5.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中IL17、IL10、IL4、IFNγ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哮喘患儿T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具有特殊性。糖皮质激素对IL17、IL10、IL4的分泌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年龄在6个月-3岁,病程2 d以内、具有典型症状、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儿共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α1b 8万U/kg,1次/d&#215;3 d;对照组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和粪便动态排毒情况。结果 两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后症状评分和TNF-α水平、治疗3 d后粪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扰素可缩短粪便排毒时间,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症状及提高疗效,干扰素短程给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是否安全有效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儿单个核细胞产生IL—4,IFN—γ与血清IgE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IFN-γ水平与IgE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血清IL-4、IFN-γ和IgG水平,对检测结果统计学处理。结果哮喘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4水平分别为260.1±29.1ng/L和193.7±44.0ng/L(P<0.001),IFN-γ分别为462.4±69.1ng/L和548.1±78.0ng/L(P<0.001),Ige分别为2649.36±1413.88U/L和1726.39±1100.22U/L(P<0.001),IL-4与Ig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IFN-γ低于缓解期,IL-4、IFN-γ和IgE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白细胞介素(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2月~2006年6月儿科住院哮喘患儿36例,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中急性期及缓解期IL-4及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IL-4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急性期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IL-4/IFN-γ比值急性期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急性期患儿诱导痰IL-4水平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IFN-γ水平重症组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IL-4/IFN-γ比值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Thl/Th2功能紊乱,IL-4及IFN-γ参与哮喘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首次发作喘息婴幼儿IL-4/干扰素γ(IFN-γ)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发作喘息患儿60例首诊时取静脉血测血清IL-4和IFN-γ。选择20例体检的同期健康婴幼儿作健康对照组。按血清IL-4/IFN-γ水平分为IL-4/IFN-γ水平异常病例组38例,IL-4/IFN-γ水平正常病例组22例(C组);将IL-4/IFN-γ水平异常的38例随机分为A、B二组,B、C组仅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必可酮气雾剂吸入3个月。结果治疗前A、B二组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较C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a〈0.01,0.05),治疗后A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5,0.01),A组3个月内喘息发作≥3次的比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部分首次发作喘息患儿存在IL-4/IFN-γ失衡,吸入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喘息患儿血清IL-4水平,对其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起到调节作用,并有效减少反复喘息发作的次数,对预防哮喘的发生、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3(IL-13)、γ-干扰素(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了解长春市儿童哮喘常见过敏原。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0例哮喘患儿血清IL-13、IFN-γ及IgE水平,并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用酶免法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定性检测。结果 血清IL-13及IgE水平发作组显著高于缓解组,发作组与缓解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发作组与缓解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患儿血清IL-13水平与IgE呈正相关,IFN-γ水平与IgE、IL-13均呈负相关。屋尘和尘螨是长春市儿童哮喘主要过敏原。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存在IgE、IL-13和IFN-γ水平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IL-4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和随访2个月时血清IFN-γ、IL-4水平;2.将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呼吸困难评分平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3组患儿血清IFN-γ、IL-4水平变化.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儿童血清IFN-γ及 IL-4水平做比较.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水平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水平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诊2个月后,IFN-γ、IL-4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2.轻度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重度组(Pa<0.01);中度组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P<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FN-γ/IL-4水平失衡,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MMPs和TIMP-1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检测了我院收治的42例病脑患儿血清中MM-2、MMP-9和TIMP-1的水平,结果与30例同年龄的非感染性神经疾病患儿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病情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探讨影响哮喘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因素。方法收集哮喘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样品75例。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发作期组及临床缓解期组患儿各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其血清样品褪黑素水平。结果血清褪黑素水平轻度发作组[(22.76±5.16)ng/L],中度发作组[(16.79±3.35)ng/L],重度发作组[(11.54±1.45)ng/L],缓解期组[(22.06±3.36)ng/L],对照组[(28.72±4.32)ng/L],5组间进行多重比较,除缓解期组与轻度发作组无显著差异外,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a<0.05);随着病情加重,褪黑素的水平渐降低。结论哮喘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患儿睡眠紊乱、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高水平皮质激素对松果腺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IFN-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轻症组22例,重症组20例)和20名健康婴儿血清IL-13、IFN-γ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成组t检验,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 1.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6.88±2.12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28 )ng/L](P<0.05).2.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10.71±2.44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54)ng/L](P<0.05);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与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IL-13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但其水平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2.IFN-γ水平在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明显增高,而重症组不增高,可能与急性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产生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在病毒性脑炎(V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0例VE患儿(轻症组14例,重症组16例)急性期及恢复期及10例对照组儿童血清和脑脊液sL-selectin的质量浓度。结果VE患儿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sL-selectin质量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恢复期轻症组与重症组均明显低于急性期(P均<0.01),重症组血清和脑脊液sL-selectin质量浓度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而轻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electin参与VE的发病过程。血清和脑脊液sL-selectin质量浓度对于判断VE病情轻重、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测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规律,探讨高氧肺损伤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取2周左右的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暴露3、7、14d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FN-γ和TGF-β1在空气和高氧暴露3、7、14d组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IFN-γ mRNA在高氧3d达高峰水平,高氧7d后开始下降,高氧14d下降更为明显,与空气组比较P分别〈0.05,〉0.05,〉0.05;TGF-β1 mRNA的表达在高氧3、7、14d均明显高于空气组(P均〈0.05);高氧3d IFN-γ/TGF-β1比值显著增高(P〈0.05),高氧7d开始下降(P〉0.05),高氧14d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显示了基本一致的动态变化趋势。结论高氧肺损伤早期,IFN-γ的升高促进了高氧肺损伤炎症的发展;高氧肺损伤中晚期IFN-γ和TGF-β1的失衡可能是促进高氧肺损伤纤维化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T细胞的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急性期KD患儿35例和10例健康儿童血浆Th1/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变化,评价T细胞功能状态。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浆[IFN-γ(34±17)ng/L、IL-4(45±23)ng/L]水平较对照组[IFN-γ(59±21)ng/L、IL-4(69±28)ng/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IFN-γ/IL-4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受累(CA)组[IFN-γ(28±15)ng/L、IL-4(31±14)ng/L]与无冠状动脉受累(NCA)组[IFN-γ(39±25)ng/L、IL-4(43±21)n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样,两组IFN-γ/IL-4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D急性期T细胞功能受抑,这或许是KD免疫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1)在支气管哮喘(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炎性因子IFN-γ是否参与调节哮喘大鼠肺组织CysLT1的表达。方法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然后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组胺时大鼠呼吸道压力,再取其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IFN-γ干预前后哮喘大鼠肺组织中CysLT1 mRNA的表达。结果当各实验组大鼠吸入组胺质量浓度为0 mg·L-1、10 mg·L-1和20 mg·L-1时,测得呼吸道阻力值,任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正常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哮喘鼠雾化吸入低剂量IFN-γ干预组(L组)及高剂量干预组(H组)的CysLTl阳性细胞表达计数分别为11.889±2.369、19.333±3.240、26.000±5.522、33.222±4.493,任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RT-PCR法检测N组、A组、L组及H组的CysLT1 mRNA/β-actin相对密度分别为0.218±0.050、0.323±0.084、0.447±0.083、0.670±0.108,任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高、低剂量IFN-γ均能上调CysLT1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其中炎性因子IFN-γ可能通过上调CysLT1的表达水平而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或联用干扰素γ(IFN γ) /维生素A(Vit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发生喘息的效果。方法  4 4例毛支患儿予单独BCG或联用IFN γ/VitA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进行PPD皮试 ,并随访 ,平均 1年时间 ,观察喘息发作情况。 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支患儿 ,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 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 ,以联合IFN γ/VitA治疗组更突出。BCG单用或联用IFN γ/VitA组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 ,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BCG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降低 ,可预防毛支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IFN γ/VitA与BCG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尚云晓赵淑琴袁壮内皮素(ET)是近年发现对哮喘可能有重要影响的内源性多肽类物质。为系统观察体内ET含量变化与小儿哮喘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我们动态测定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哮喘患儿各期血浆ET水平变化,并...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儿血红素氧合酶-1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虹  李华强  潘捷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607-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