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丹酚酸B(SalB)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情况及Desmin和α-actin mRNA的表达,确定大鼠MSCs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条件、规律及转化细胞的特点。[方法]选用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利用per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直接贴壁法进行分离、提纯MSCs,并进行培养扩增。免疫组化方法对第9代MSCs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分别应用10μmol/L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及250μg/LSalB联合5-aza(5-aza+SalB)对第9代的MSCs进行联合诱导24h,于诱导后第4周,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Desmin、α-actin mRNA的表达。[结果]1)第9代MSCs免疫组化染色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2)诱导4周后,细胞体积变小,可见由几个细胞连接形成的多核肌管样结构。5-aza组、5-aza+SalB组均出现明确的心肌早期分化基因与5-aza组相比,5-aza+SalB组的Desmin和α-actin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SalB具有促进5-aza诱导的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氮胞苷(5-aza)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诱导作用。方法分离2同龄小鼠胫骨、股骨,冲洗出骨髓,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的方法获得MSCs。取传2代MSCs培养48h后加10μmol/L5-aza进行诱导,3周后刮取贴壁细胞,离心收集,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α-actin的表达对所诱导细胞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电镜下见胞质内出现大量肌丝,线粒体数量增多,分布在肌丝周围,可见细胞膜电子密度增高的缝隙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显示α-actin呈强阳性表达。结论MSCs经5-aza体外诱导分化,可获得形态上类似、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5-氮胞苷诱导单层P19细胞向心肌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kx2—5基因在5-氮胞苷(5-aza)诱导单层P19细胞向心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为稳定表达Nkx2-5的P19细胞,对照组为P19细胞.两组细胞均单层培养,以5-aza(1μmol/L)诱导,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5-aza诱导的4,8,12,16d,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横纹肌α-actin(α-SA)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取5-aza诱导16d的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5-aza诱导的8,12,16d检测到α—SA和cTnT的阳性表达,表达量逐渐增多.对照组没有两种抗体的阳性表达;实验组5-aza诱导16d,电镜观察发现部分相邻细胞分化出细胞连接和心肌发育早期的闰盘结构,胞质中出现密集平行排列肌丝样结构.对照组没有发现分化的细胞.结论:外源表达Nkx2-5基因促进P19细胞单层生长时向心肌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分离2周龄小鼠胫骨、股骨,冲洗出骨髓,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的方法获得MSCs。取传2代细胞培养48h,分为4组:A组加入心肌组织块条件培养液、B组加10μmol/L 5-氮胞苷(5-aza)、C组为二者的混分液、D组不加任何诱导剂以作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特异性蛋白α-act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组细胞培养3周时可检测到α-actin阳性细胞,阳性细胞较多;B组培养1周可见弱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阳性着色增强且阳性细胞数增多,3周时呈强阳性表达;C组2周即可检测到细胞呈强阳性着色。对照组MSCs胞浆内未检测到α-actin的表达。4个组的阳性细胞率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组织块条件培养液和5-aza联合应用可促进MSCs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用5-氮胞苷(5-aza)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纯化大鼠MSCs,取第3代MSCs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加入5、10、20 μmol/L5-aza;每组分别孵育12、24、48 h,继续培养28 d.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肌动蛋白(α-actin)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表达,并通过Western印迹法对细胞cTn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SCs经5-aza诱导培养28 d后,电镜下见细胞胞浆有散在肌丝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α-actin和cTnT表达均呈阳性;5 μmol/L的5-aza孵育48 h、10 μmoL/L孵育24 h培养28 d的细胞cTnT表达量与10 μmol/L的5-aza孵育48 h、20 μmol/L 3种孵育时间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细胞生物学特性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MSCs在体外经5-aza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5 μmol/L的5-aza孵育48 h和10 μmol/L的5-aza诱导24 h是MSCs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MSCs,反复传代及纯化后,取第3代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CD44;取第8代MSCs进行分组诱导:黄芪甲苷组(终浓度为250 mg/L)、5-氮胞苷(5-aza,终浓度为10μmol/L)、黄芪甲苷加5-aza组(终浓度分别为250 mg/L与10μmol/L),并设空白对照组,诱导后继续培养4周;计算心肌样细胞诱导率,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诱导后MSCs中结蛋白(Desm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鉴定诱导后MSCs中心肌特异性蛋白α-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首先形成集落,传代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呈梭形,并出现肌管;MSCs表面抗原CD44表达阳性,而骨髓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阴性,表明本实验方法所得细胞为均一的MSCs细胞群;各组在不同时间的心肌样细胞诱导率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诱导后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Desmin和cTnI;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MSCs表达成熟的心肌特异性蛋白-αMHC和-βMHC。【结论】黄芪甲苷可在体外诱导大鼠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但诱导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G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与贴壁法结合获取MSCs,进行原代培养和克隆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CD34和CD44以鉴定该法所获细胞是否为MSCs;对传至第8代的MSCs进行分组诱导,分别为GS组(终末浓度为 250 mg/L)、5-氮胞苷(5-aza)组(终末浓度为10μmoL/L)、GS 5-aza组(终末浓度分别为250 mg/L、10μmol/L),每组再分 3个亚组,分别对MSCs进行24、48、72 h诱导,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数及阳性细胞数,计算心肌样细胞转化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的特异性蛋白结蛋白(Desmin)和肌钙蛋白(cTnI),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诱导前后心肌细胞特征性基因α-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 MHC)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后的细胞生长密集,形态呈纺锤状,表面抗原鉴定为CD44表达阳性,表明所获细胞为 MSCs;经GS、5-aza诱导后,MSCs分化成类心肌细胞,3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8%、35%、39%); 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Desmin、cTnI和MHC表达均阳性,阳性细胞呈梭形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表明MSCs在 GS体外诱导下已向心肌样细胞转化,并具有心肌样细胞的特性。【结论】GS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5-氮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5-氮胞苷(5-aza)对纯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下肢长骨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取第3代MSCs以10 μmol/L 5-aza诱导作用24 h后,用含体积分数为5%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在4周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α-Actin,Desmin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结果:5-aza作用MSCs 7d后细胞形态及排列发生变化,14~21 d左右细胞数量较诱导前明显减少,28 d后细胞稀落,周围伸出多个长的突起,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经抗α-Actin抗体、抗Desmin抗体、抗cTnT抗体鉴定部分细胞出现阳性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0%,19%和10%.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细胞移植治疗的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9.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MSCs )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取大鼠下肢骨骨髓,分离培养 MSCs,用 5-氮胞苷 ( 5-aza )定向诱导 24 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肌钙蛋白 ( cTnT )和心肌细胞结蛋白 ( desmin )表达,并通过 RT-PCR对肌球蛋白重链 ( MHC )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 MSCs经 5-aza诱导后,部分细胞呈梭形,并可见肌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示诱导后 MSCs的 cTnT阳性细胞数为 15%, Desmin表达强阳性, RT-PCR示诱导后 MSCs有 MHC表达.[结论] MSCs在体外能在一定条件下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心肌缺血干细胞移植的较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条件。方法抽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MSCs进行培养、传代,在第4代MSCs中添加诱导剂5-氮胞苷(5-aza)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大鼠MSCs贴壁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诱导后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向渐趋一致,有肌管样结构形成,肌钙蛋白及Connexin43表达强阳性。结论大鼠MSCs体外在5-氮胞苷作用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心肌细胞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能性,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寻求理想的细胞材料.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5-氮胞苷(5-aza)诱导24 h后继续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MSCs经5-aza诱导后3周心肌肌钙蛋白T和连接蛋白4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表达;RT-PCR显示诱导3周细胞有心肌肌钙蛋白I、α心肌肌动蛋白表达.结论:MsCs可在体外经5-aza诱导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2.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取大鼠下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用5-氮胞苷(5-aza)定向诱导24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肌钙蛋白(cTnT)和心肌细胞结蛋白(desmin)表达,并通过RT-PCR对肌球蛋白重链(MHC)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MSCs经5-aza诱导后,部分细胞呈梭形,并可见肌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示诱导后MSCs的cTnT阳性细胞数为15%,Desmin表达强阳性,RT—PCR示诱导后MSCs有MHC表达。【结论】MSCs在体外能在一定条件下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心肌缺血干细胞移植的较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与5-氮杂胞苷(5-Az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成年大鼠胫骨骨髓分离出MSCs。以1:3的比例传代,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后随机将MSCs分为黄芪注射液诱导分化组、5-Aza诱导分化组、黄芪注射液预处理后5-Aza诱导分化组。分别以黄芪注射液、5-Aza及黄芪注射液+5-Aza进行诱导,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纽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MSCs表面标志物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结果各组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之问形成连接,排列方向趋于一致,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肌钙蛋白I(eTnI)表达均阳性。黄芪注射液组与5-Aza组相比其诱导率无明显区别.但黄芪注射液+5一Aza组阳性细胞比率均高于5-Aza组及黄芪注射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采用黄芪注射液预处理后5-Aza诱导分化的方法优于单纯采用黄芪注射液或5-Aza谤导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第3代细胞(P3)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1b,CD90、CD29。以10μmol/L5-氮胞苷(5-aza)进行诱导分化,4周后,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MSCs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特征,RT—PCR检测心肌特异性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兔MSCs呈贴壁集落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P3细胞均一性在97%以上,纯度较高。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更加细长。14天后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4周后,透射电镜下有肌丝、心房特殊颗粒及线粒体等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成。RT—PCR显示B—MHC、cTnI呈阳性反应。结论:MSCs在体外经5-aza诱导可以向心肌细胞进行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脏营养素-1(CT-1)是否能促进经诱导分化剂5-氮杂胞苷(5-aza)诱导的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 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BMMSCs,分别以普通培养基(A 组)、加入含CT-1的培养基(B组)培养、经5-aza诱导后加入普通培养基(C组)及5-aza加入含CT-1的培养基(D组)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分化后细胞表达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情况.电镜观察分化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a-actin、β-myosin heavy chain(ffMHC)、Nkx2.5、GATA4基因表达.结果 C、D组的BMMSCs在培养4周后均形成心肌样细胞形态,并且均表达eTnT D组BM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形成了肌管样结构;D组α-actin、β-MHC、Nkx2.5、GATA4基因表达明显高于C组.结论 CT-1可能通过对GATA4、Nkx2.5基因表达的调控而促进5-aza诱导的BM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3种体外培养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诱导分化,探讨体外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分为5-氮胞苷(5-aza)组、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裂解液组和DCM模型大鼠血清+5-aza组,同时设对照组(同等条件下在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表现,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BMSCs,BMSCs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特征性表面标记CD44、CD29和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CD34;特定诱导条件下,BMSCs可以向成骨细胞及脂肪样细胞分化。体外3种培养方法均可诱导BMSCs表达cTnT,分化为心肌样细胞;5-aza组细胞生长状态差,其余2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DCM模型大鼠血清+5-aza组细胞中cTnT阳性表达率最高。结论:采用DCM模型大鼠血清联合5-aza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来源的心肌样细胞中代表性微小RNA(miRNAs)的表达。方法利用FITC-偶联的CD29、CD34和CDllb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分离的hMSCs的抗原表型。分别用5-氮胞苷(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传至3代的h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用免疫化学法检测hMSCs分化来源的心肌样细胞中心肌特异的α-肌节辅肌动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表达:利用逆转录PCR和DNA测序鉴定5个代表性的心脏特异的初级微小RNA(pri-miRNAs)的表达。结果hMSC标志分子CD29表达率为98.87%.而造血细胞标志分子CD34和CDllb的表达率只是5%和0.4%。免疫化学分析显示.分别经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诱导的hMSC均可表达α-肌节辅肌动蛋白和cTnI,而在未分化的hMSCs中无表达。miRNA-143,-181可在5-aza诱导的hMSCs中表达,miRNA.143,-181,-206,-208可在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的hMSCs中表达.而两种诱导方法均未能诱导miRNA-1-2在hMSCs中表达。结论利用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h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心脏特异的pri-miRNA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5-氮胞苷(5-aza)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50Hz脉冲低频电磁场刺激5-aza诱导7d后的MSCs,根据不同的感应强度和作用的时间分为A、B、C组和1、2、3、4亚组,设未暴露PEMFs的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结果】0.5、1和5mT组中20min、30min各亚组cTnT的表达量较对照组,5mT组在10min的表达量减少。【结论】50Hz的0.5~5mT感应强度的PEMFs作用20~30min为促进体外5-aza诱导MSCs向心肌方向的分化的有效窗口。  相似文献   

19.
丹酚酸B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嘉  孙京臣  邹移海  张进  黄冰 《医学争鸣》2007,28(23):2152-215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方法: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纯化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抗原CD44和CD34.分别用含5 μmol/L的5-氮胞苷(5-aza)和30 mg/L丹酚酸B的低糖DMEM培养液培养MSCs 24 h后,RT-PCR法检测培养1,7,14和21 d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GATA-4和心肌特异性蛋白α-actin 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后α-a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纯化的MSCs,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4呈阳性,CD34呈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逐渐发生变化.RT-PCR显示NKX2.5和GATA-4 mRNA在MSCs有基础性的表达,而分别以5-aza和丹酚酸B处理24 h后,NKX2.5和GATA-4mRNA表达增强,7 d时表达达高峰,以后维持在高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未诱导的MSCs α-actin mRNA表达呈阴性,丹酚酸B诱导后的第14日,出现α-actin mRNA的表达.结论: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纯化的MSCs,丹酚酸B可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特异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而且更加细长,呈长梭形。14d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心肌特异性cTnI呈阳性反应。结论MSCs可能具有表达心肌细胞的特异性启动或分化调控基因,5-氮杂胞苷能在体外诱导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