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例年龄在18~46岁脑干肿瘤患者的 MRI 检查(其中19例作过 CT 检查)均显示出脑干的增粗,其中全脑干增粗2例,中脑粗大3例,桥脑粗大3例,中脑桥脑同时粗大1例,延髓粗大6例,延、桥脑同时粗大5例。肿瘤多以长 T_1与长 T_2信号显示。MRI 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差别:以均匀增粗的内生型生长的肿瘤15例,以向脑干周围脑室,池突入生长之外生型生长的肿瘤5例。对脑干肿瘤的观察方面矢状面为最佳,轴位可观察左右对称情况。CT 的阳性率为13/19例。在脑干肿瘤的诊断方面,MRI 是一种比 CT 更敏感、更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脑干肿瘤与脑干脑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干肿瘤与脑干脑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 94例脑干肿瘤和30例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 ,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干肿瘤与脑干脑炎患者在平均发病年龄(19 8岁、36 7岁 )、缓慢起病 (6 7 0 %、10 0 % )、双侧神经体征 (2 2 3%、90 0 % )、CT未见异常 (39 4 %、73 3% )、出现低密度灶 (4 7 9%、2 6 7% )、MRI未见异常 (1 4 %、31 2 % )、出现长T2 信号 (95 5 %、6 8 4 % )、边界清楚(5 0 7%、10 5 % )、有增强表现 (79 5 %、2 0 0 % )及预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0 1) ;而脑脊液 (CSF)、脑电图 (EEG)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干肿瘤与脑干脑炎在临床症状、体征和预后有其不同点 ,尤其影像学 ;而CSF、EEG则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2年元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脑干肿瘤35例,33例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位于桥脑13例,延髓11例,桥、延脑交界处9例。方法:均经头颅CT、MRI扫描确诊后施行显微手术,镜下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7例。结果:临床痊愈16例,好转14例,死亡3例。7例部分切除者5例术后半年至2年肿瘤复发死亡。结论:脑干既往视为“禁区”,随着CT、MRI临床应用,器械改进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有条件的单位施行脑干肿瘤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3.1适应证与禁忌证近几年随着神经影像学和显微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对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有不同的认识,国内许多单位开展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但由于各医院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临床效果也不相同,主要还须根据不同类型的脑干肿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手术适应证有:(1)脑干各部位的局限性肿瘤;(2)脑干囊性或结节状肿瘤;(3)长入四脑室、枕大池、桥小脑角和斜坡外生性脑干肿瘤;(4)CT扫描或MRI检查显示肿瘤为局限性,边界清楚,有占位效应;(5)肿瘤病程缓慢,病人神经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5.
作者复习了10例儿童后颅窝室管膜瘤的 CT 表现,这些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男、女孩各5例,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6岁(10个月到15岁)。肿物9例位于第四脑室,一例累及脑干并有钙化,作者认为这是 CT 首次发现脑干室管膜瘤钙化的病例。10例中5例 CT 表现有钙化.小的钙化为结节灶;大的为极高的密度增加区.CT 扫描,在室管膜瘤未钙化区,呈密度增加者2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1例;混台型密度4例。10例中8例边界完整,7例边界不整齐。所有肿物均位于中线.对比剂强化后的 CT,2例显示均匀一致的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恶性脑膜瘤CT与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CT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肿瘤中,大脑镰旁5例,大脑凸面4例,海绵窦旁3例,鞍上2例,鞍旁2例,小脑半球2例;边缘规整者4例,边缘分叶状者14例,肿瘤边缘清晰者2例,边缘模糊者16例;CT密度、T2WI信号不均匀者15例,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显著,15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13例表现为短、粗不规则硬膜尾征;轻度水肿8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5例;临近颅骨破坏5例,2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突向颅外,6例颅骨增生、硬化。结论恶性脑膜瘤具有特殊的影像学特征,正确分析其表现,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颅底至下方毗邻的颞下窝、翼腭窝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技术和效果。方法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3年—2018年收治的17例中颅底至颞下窝、翼腭窝沟通性肿瘤患者。其中4例患者经翼点、1例患者经鼻内镜、12例患者经眶颧或耳前颧弓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患者术后定期复查CT及MRI;并予以门诊及电话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示恶性肿瘤4例、交界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10例。10例良性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者8例,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者1例。3例交界性肿瘤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 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全切者2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者2例,其中1例患者发展为脑积水;动眼神经损伤1例,一过性面瘫1例,一过性面部麻木1例; 2例患者遗留轻度面部麻木。CT及MRI复查示,16例患者无肿瘤复发(或明显进展),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残余肿瘤明显进展。结论 中颅底至颞下窝、翼腭窝沟通性肿瘤中的良性肿瘤多可通过耳前经颧弓入路切除,效果良好。对于恶性肿瘤采用更为激进的入路,争取整块切除,或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该区域结构复杂,病变起源多样,多学科联合手术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脑干受压的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经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手术证实的胆脂瘤9例,位于脑干腹侧面8例,脑干左侧1例。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或不典型,晚期可具有脑干轻微受压表现。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及包膜全切2例,包膜及肿瘤次全切3例,包膜保留内容全切4例。结果4例术后出现化学性脑膜炎,经治疗后痊愈,5例表现为一组或多组脑神经障碍。结论①引起脑干受压的胆脂瘤,其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同步,影像学反映的病灶大,临床上却不能表现相应的症状。②手术治疗以保留神经功能为主,不必强行剥离肿瘤包膜。  相似文献   

9.
脑干神经节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脑干神经节胶质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干神经节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均位于延髓,其中单纯位于延髓3例,累及上颈髓3例,累及脑桥3例,累及小脑1例。均经枕下后正中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辅助放疗2例。病理诊断为神经节胶质瘤。随访3个月~12年,失访2例;存活7例,未见肿瘤复发;术后4个月因急性呼吸道梗阻死亡1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脑干神经节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主要切除突出到脑干外及脑干内相对表浅的肿瘤。脑干神经节胶质瘤预后较好,后组脑神经麻痹是其主要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脑干占位性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21例脑干占位性病变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脑干肿瘤12例,自发性脑干血肿8例,脑干空洞症1例。手术死亡1例,症状加重1例。脑干脑瘤肉眼切除1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2例,活检术4例。肿瘤性质:星形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3例,桥脑胆脂瘤、神经鞘瘤和中脑血管脂肪瘤各1例。脑干血肿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血肿壁上可疑部位行活检并采用激光或双极电凝凝固之。仅2例病理证实血管畸形。全组病人随访1个月~6年;能参加工作3例,生活自理8例,需要照料2例,死亡4例,失访4例。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本组共6例均经CT扫描和/或脑室造影证实为脑干肿瘤,其中男1、女5,年龄6~20岁,发病至住院期间15~70天。症状主要为走路不稳、构音不清、复视,头晕,呕吐、呛咳。神志除1例嗜睡外均清楚,言语含糊4例,2例伴声音嘶哑,颅神经以眼肌麻痹、角膜反射迟钝、面瘫、眼震、吞咽障碍为主,四肢或偏侧肢体肌力减退、共济失调、病理反射阳性,2例偏身疼觉减退,3例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3例脑电图检查2例正常、1例广泛轻度异常,3例行CT扫描,2例行脑室造影,1例先后作了上述二种检查,CT扫描主要表现脑干区低密度阴影,有的伴脑池脑室改变,脑室造影主要表现导水管向后向上移位,有的伴脑室改变。住院后均用氟美松、ATP、辅酶A等治疗,症状渐加重,1例住院期间死亡。  相似文献   

12.
脑干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早期怀疑脑干腔梗 (或小片状梗死 )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BAEP)变化。方法 :对 2 0例临床以椎一基底动脉缺血为主患者进行 BAEP检查并以 2 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早期怀疑脑干腔梗 (或小片状梗死 )患者中 ,1 3例 BAEP异常 (占 65% ) ,其中 6例经 CT证实为脑干小片状梗死 ,6例经 MRI证实为脑干腔梗 ,这些腔梗和小片状梗死多涉及桥脑被盖侧方 ,1例 MRI未见异常 ,7例 BAEP均属正常范围 (占 35% ) ,其中 CT示桥脑小片状梗死者 3例 ,MRI示桥脑腔梗者 3例 ,这些脑干腔梗和小片状梗死多接近中线部 ,MRI正常者 1例。结论 :BAEP图形的异常改变 ,是脑干梗死患者早期变化的一个指征 ,而正常 BAEP不能排除脑干腔梗或小片状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起源于脑干内神经纤维的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起源于脑干内神经纤维的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头部CT表现为低或混杂密度病变。MRI表现T1加权像为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低或混杂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可见明显强化或肿瘤结节样强化。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位置选择手术入路,采用远外侧入路6例,后正中入路5例,额颞入路1例。手术切除尽量在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分界的界面内进行;如果肿瘤与周围界面不清,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如延髓,为保证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可残留部分肿瘤囊壁。结果肿瘤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7例。病理诊断均为神经鞘瘤。随访2~137个月,平均82.3个月。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10例,生活恢复自理1例,死亡1例。结论起源于脑干内神经纤维的神经鞘瘤术前难以确诊。首选手术治疗,但不易达到肿瘤全切除。即使残留部分肿瘤,多数病人仍可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过去外伤性小脑内血肿因临床表现多变难于发现.故早期诊断困难.自CT出现后已有改观,即使是一般神经放射学检查难以发现的某些小的小脑病变,现在CT扫描也能发现.在CT出现后,已有文献报导用非手术治疗小脑血肿,因而过去认为所有小脑血肿均必须早期手术的结论应重新研究,本文分析了CT在头部外伤性小脑血肿中的作用.本组7例,年龄:9-73岁.外伤原因除1例癫癎发作致枕部受伤外,均为交通事故.枕部直接受伤3例.所有病人均在伤后5小时入院.入院初期GCS记分>7者3例,5分4例.伤时意识不清者4例,伤后病情很快恶化者2例,有中间清醒期者1例.出现小脑征者2例,脑干征者1例.颅骨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特点,探讨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HPC,术前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复发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单发,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可见分叶,T1WI示肿瘤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不均匀低信号,CT呈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实体性部分显著强化,内可见斑点、片状囊变或坏死区;4例可见脑膜尾征,肿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或强化血管信号;瘤周水肿随肿瘤增大而明显;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是一种少见颅内脑外肿瘤,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有分叶,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内均可见斑点、片状囊变、坏死无强化区,瘤内无钙化,肿瘤周边可见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恶变时,可见大片坏死出血,肿瘤可侵犯破坏周围脑组织和骨组织,但无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华山医院(1989年8月~1996年12月)收治的115例血管母细胞瘤病例,其中有详细病史者77例,包括囊性肿瘤43例,实质性肿瘤34例.诊断主要依靠CT、MRI和DSA.77例详细病史者均手术治疗,其中囊性肿瘤全切42例,术后症状改善41例、不变2例;实质性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症状改善24例、不变或加重4例、死亡6例.结果提示,CT和(或)MRI、DSA是CNS血管母细胞瘤诊断的必要手段,手术全切是最佳治疗方案,术前栓塞和术后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脑积水的原因有先天畸形、肿瘤、炎症粘连、寄生虫及血块堵塞等。 1995年 1月至今 ,我们采用神经内窥镜技术 ,对该类疾病进行对症对因治疗 ,共 4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 0例 ,女 18例 ,年龄 3月~ 76岁 ,平均 13 3岁。其中先天性脑积水 19例 ;脑室脑干肿瘤或脑干受压的幕下肿瘤 11例 ,室间孔炎性粘连 5例 ,四脑室出口炎性粘连 3例 ,脑室内囊虫 5例 ,脑室出血引起急性阻塞性脑积水者 5例。单侧侧脑室扩大者 8例 ,四脑室及其以上脑室扩大者 2 9例 ,双侧侧脑室扩大者 11例。2 手术方法2 1 三脑室底造瘘 2 9例 由于先…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本院共收治术后病理证实脑胶质肉瘤患者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3 ̄70岁,平均46.5岁。病史:1 ̄9个月,症状:4例均有头痛、头昏伴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1例,意识障碍1例,视力下降1例。影像学表现:4例均行CT扫描,肿瘤位于颞顶区2例,枕叶1例,额叶1例,肿瘤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3例,略高密度1例,增强扫描3例中有中等度增强,无明显强化1例。强化后肿瘤边界清晰,周围水肿明显。瘤中心有钙化斑1例。4例中3例伴有囊变及坏死。MRI检查T1WI呈不规则长T1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呈不均…  相似文献   

19.
报告26例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简称脑干电位)检查结果。26例中,17例脑干电位异常,9例脑干电位正常。异常组中11例表现为波峰潜伏期延迟和波峰间期延长;4例为一侧Ⅲ波消失或伴有V波延迟,Ⅰ—Ⅴ时间延长;2例反应波形紊乱。本文从电生理角度提示运动神经元疾病可能同时累及听觉的传导通路,结合临床,凡有脑干损害症状者,脑干电位均异常,说明病变一旦累及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也可能同时受累。脑干电位异常组病情大多处于中、重度;其中10例临床虽无脑干损害症状,而脑干电位已出现异常。故脑干电位检查有助于早期判断病损范围,对预后的估计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脑干内血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脑干内血肿文献报道不少,多数为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凶恶,常突然昏迷、死亡。但亦有经手术清除血肿而存活的报导。亚急性或慢性脑干内血肿,临床上常易误诊为脑干肿瘤,部分患者可类似脑干脑炎或多发性硬化症。多数患者可经手术治疗而获得明显改善或恢复。近50多年来文献中可找到的脑干血肿手术成功者共有37例。近年来,由于CT扫描的广泛应用,脑干内血肿的发现率和手术率均有明显增加。本文就脑干内血肿的发病率、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问题,综述如下: 一、发病率由于脑干内血肿多数为个案报道,其发病率较难统计。但一些作者认为一般为10%左右。二、发病机理如因高血压引起的脑干出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