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过程中髋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7月~2006年7月收治36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Crowe方法分型:Ⅰ型13例,Ⅱ型8例,Ⅲ型8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在髋臼周围做结构性植骨,髋臼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摄片观察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10年(平均6.3年)。所有移植骨块经X线片证实均与宿主骨愈合,无骨吸收现象,植骨块对髋臼的平均覆盖率为35%,未见假体松动,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0.6分,术后平均90.3分,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暂无二期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结构性植骨、髋臼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的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时臼杯假体安放的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8例(56髋)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时,部分应用髋臼内陷成形术向内或内下方加深髋臼并选择小型臼杯假体。通过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及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应用Mark髋臼四分法判断臼杯假体的实际位置。行Harris临床评分及X线检查做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平均为18.2 mm,术后为1.52 mm;术前垂直距离平均为10.26 mm,术后为5.68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k髋臼四分区中,臼杯假体位于内侧区者为46髋,其中内下区34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2.5~60.3分,术后为76.6~96.5分。无假体松动和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在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中,应强调向内方或内下方加深髋臼,接近于真臼安放臼杯假体,以尽量恢复髋关节理想旋转中心;选择小型臼杯假体以获得髋臼宿主骨的良好覆盖,减少髋臼植骨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时不同方式髋臼重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36例(44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年龄42~65岁,平均48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9.9分,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为1.8 cm,髋关节平均活动度:屈曲59.6°,外展21.6°,内收13.9°,外旋10°,内旋8.2°。术中臼杯均安装于真臼处,髋臼内移14髋,髋臼内陷成形术18髋,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12髋。髋臼侧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9.2年,平均5.1年。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9.9分恢复到术后的90.1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28.807),其中评定为优23髋、良17髋、可4髋,术后优良率达90.9%。术后髋关节平均活动度:屈曲105°,外展35°,内收15.8°,外旋45°,内旋15°。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X线检查示假体无松动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采用恰当的髋臼重建结合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可获得满意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Zweymuller 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Zweymu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9例32个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患者全部为女性,单侧26例,双侧3例。Perner分型度17例,19个髋,Ⅱ度7例,7个,Ⅲ度4例,5个髋,Ⅳ度1例,1个髋。平均随访27.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最高59分,最低25分,平均44.5分.结果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Harris评分最高97分,最低63分,平均85分。结论 特殊设计的Zweymu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初期稳定,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结合打压植骨治疗髋臼内陷症的疗效.方法 对20例髋臼内陷症行全髋关节置换,辅以非结构性打压植骨修复髋臼内侧壁缺损.手术前后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术前髋关节评分平均为(40.5±7.8)分,术后为(88.9±8.1)分.所有髋臼侧移植骨生长良好,术后CT提示移植骨与内陷髋臼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或同种异体股骨头打压植骨填充髋臼结合多孔生物型髋臼假体治疗髋臼内陷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en B  Pei FX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1-1005
目的 总结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的经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96例 112髋 (双侧 16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半脱位 73髋 ,低位脱位 18髋 ,高位脱位 2 1髋。髋臼侧均采用真臼位置重建 ,其中骨水泥固定 16髋 ,非骨水泥固定 96髋 ,植骨 11髋 ;采用常规置换 83髋 ;磨削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 7髋 ;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髋。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 ,患肢长度平均延长 1 7cm。随访 85例 98髋 ,平均随访 3 5年 ,关节疼痛缓解 ,活动功能满意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 33 9分恢复到平均 89 3分 ,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X线片显示 ,关节假体位置正常 ,人工髋臼的平均外展角4 4° ,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 96 6 % ,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未见透光线 ;11髋髋臼侧植骨病例中 ,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良好 ,未见骨吸收现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术前应充分考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 ,尽可能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  相似文献   

7.
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 0 0 4年 6月 ,对 66例 (81髋 )髋关节发育不良 ,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 ,将其分为 4型 ,采用自体植骨于髋臼缘 10~ 3点钟位 ,改变髋臼朝向 ,并加深髋臼或植骨下移重建臼顶和后柱后壁等 6项要点 ,正确安置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假体抑生物型假体。结果 :对 66例 81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经平均 5年 2个月随访 ,植入骨均愈合 ,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 ,优 (>90 ) 42例 5 3髋 ,良 (80~ 89) 17例 2 2髋 ,尚可 (70~ 79) 7例 7髋 ,无失败 (<70 )者 ,优良率为 89 4%。术后有 9例并发症 ,且均已治愈或改善。结论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一步认识解剖和临床特点 ,自体骨植入重建髋臼顶和后柱后壁 ,使旋转中心下移和内移 ,是使人工全髋关节成功置换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经改良的经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内壁行Bem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方法] 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并对原截骨方法进行适当改良.患者平均年龄29岁,术前患者平均疼痛2.5年,髋关节活动度正常或基本正常,髋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狭窄.术前术后均测量CE角和AC角及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经12 ~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活动度保持正常.术后CE角和AC角及Harri评分明显改善,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骨盆内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Wu LD  Xiong Y  Yan SG  Yang QS  He RX  Wang Q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6-1009
目的:评价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1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女性18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50岁,采用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螺钉固定重建髋臼侧。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所有病例由于髋臼缺损而需要行自体股骨头植骨。平均植骨块覆盖的臼杯比例为31%(10%~45%)。8髋植骨块覆盖小于25%,13髋位于25%-50%之间。平均随访时间4.7年(1.5—8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随访时进行摄片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愈合。无植骨块塌陷和髋假体松动。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增加到89分。术前除1例双髋发育不良外,下肢不等长均超过2cm,术后只有2例仍有双下肢不等长超过1cm。3髋的植骨块外侧非支撑臼杯部分出现轻微的骨吸收。3髋发现有BrookerⅠ度异位骨化,1髋Ⅱ度异位骨化。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结果。该方法在植骨块支撑臼杯不超过50%的情况下,髋臼固定可靠,可保留髋臼的骨量。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对31例4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11例,单侧20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经过3个月~4年的随访,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4.65分增加到术后89.2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应充分考虑髋臼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髋臼成形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 沿髋臼上缘截骨 ,截骨后将骨瓣尽量向下翻转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截骨间隙采用髂骨植骨填充并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18例平均随访 3 5年 ,根据Gordon标准评定疗效 ,优 9例 ,良 7例 ,中 2例。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治疗2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医源性损伤。按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2例,不满意1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5个月。关节功能按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1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可明显提高复位质量,固定方便可靠,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51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0个月~7年的随访.对骨折复位质量、远期X线表现、髋关节功能、异位骨化分别评估:解剖复位42例(82.35%),满意复位6例(11.76%),不满意复位3例(5.89%).髋关节功能按D′Aubigne 6分法评定:优良45例(88.24%),可4例(7.84%),差2例(3.92% ).X线片按Epstein标准:优良41例(80.39%),可6例(11.76% ),差4例(7.84%).K-L入路发生Brooker Ⅲ度异位骨化2例,Ⅱ度4例,Ⅰ度3例.结论 联合入路可以改善双柱型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18例复杂髋臼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骨折切开复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12例,延伸髂腹股沟入路4例,改良S-P入路2例,结果:平均随访3年。11例解剖复位,疗效优,5例复位满意,4例优,1例良;2例陈旧性骨折复位不满意,疗效差,结论:手术可有效复合固定此类骨折,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头臼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移位髋臼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2例有移位复杂髋臼骨折通过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除3例切口延迟2周愈合外,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随访18~60个月(平均31个月),依据M 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9例,满意复位8例,复位不满意5例。M atta临床评分:优21例,良4例,一般3例,差4例。其中3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前后联合入路适合于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获得高质量的复位与可靠的固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30例患者33髋。结果:随访25例28髋,平均随 访5.3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3髋,良9髋,可4髋,差2髋,结论:术前准确测定髋臼骨质分布、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正确重建髋臼,术后积极康复训练,患者大都可以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臼发育不良致髋关节骨关节炎时人工髋臼的安放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因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进行随访,有52例(60髋)获得随访。其中男6例,女46例;年龄46~72岁,平均62岁;双髋8例,单髋44例。主要症状为疼痛及跛行。在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时,根据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采用了加深髋臼、髋臼内陷及髋臼外上缘植骨等三种方法。术后随访应用H 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第3、6、9、12个月及以后每1年以同等条件投照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观察髋臼假体与髋臼骨床愈合的情况。随访2~8年,平均4年6个月。结果加深髋臼和髋臼内陷的病例,髋臼假体与髋臼骨床接触良好,无松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而髋臼外上缘植骨的6髋中有5髋,术后2年时植骨块与髋臼假体间出现透亮带,但髋臼假体无松动。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在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根据髋臼骨床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安放人工髋臼。在髋臼底部骨质较多的情况下,应采用加深髋臼的方法。加深髋臼后仍有少量髋臼假体外露时可采用髋臼内陷安放人工髋臼。髋臼外上缘结构植骨的患者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同期手术的效果及优点. 方法随机分为2组:A组:双侧DDH者21例分次手术;B组:双侧DDH 26例行双侧同期手术. 结果随访2年~6年2个月,按照Muller和Seddon评分标准,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平均疗程恢复时间分别为2年3个月及1年1个月;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35万元及0.56万元. 结论双侧DDH同期手术与分次手术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前者具有双下肢对称性功能恢复好、无骨盆及脊柱代偿倾斜性疼痛、住院疗程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但手术创伤加倍,不能耐受者应行分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