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光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54-7555
现将我院202例宫腔镜电切结果分析和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3~65(平均44)岁。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15例;宫颈管肌瘤切除术2例;宫颈息肉切除术79例;子宫纵隔切除术1例;宫腔粘连切除术6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84例;胎盘残留电切术9例;不孕症6例。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电切术5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宫腔镜电切术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运用5%甘露醇液或5%葡萄糖液膨官,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除术283例,子宫内膜切除78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197例,纵隔子宫电切5例,其他宫内良性病变切除15例。结果官腔镜下电切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植入胎盘(陈旧性)宫腔中度多发粘连、子宫纵隔术后完全满意率100%;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术后完全满意率96.1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疗效好,可以替代传统的某些子宫切除手术,微创,痛苦少,保持了器官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监视引导下行子宫腔手术操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采用超声引导下全程监视子宫腔内手术操作的149例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射频消融凝固治疗术6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41例、子宫内膜息肉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3例)、宫内组织残留清宫术67例、异常节育器取出术13例、宫腔粘连伴有宫腔积液行粘连扩张术7例。结果 超声引导下149例均一次性完成子宫腔手术,未发生子宫穿孔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实施子宫腔手术操作使原来复杂、盲目、困难的宫内手术变为简单、安全、准确,可顺利完成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总结8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临床资料,着重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有62例阳性发现,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28例,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11例,子宫内膜息肉8例,子宫颈管息肉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4例,宫内节育器3例,颈管炎2例,子宫内膜癌2例。诊断阳性率为77.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颈管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及颈管炎行宫腔镜下电切手术。结论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阳性率高,与定位活检结合可明显提高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宫腔镜下电切术使可保守治疗的患者避免剖腹探查或子宫切除,并具有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电切术前负压吸宫及术后电熨联合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除术前负压吸宫及术后电熨联合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有手术指征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87例,采用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行子宫内膜切除40例,肌瘤切除33例,肌瘤及内膜切除3例,息肉切除5例,息肉及内膜切除6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11个月,总有效率96.6%,其中单纯子宫肌瘤及息肉切除术者,术后月经均减少或恢复正常;49例子宫内膜切除术同时切除肌瘤、息肉者,57.1%无月经,32.7%月经减少,4.1%月经正常,对痛经治愈率为100%,59列术前贫血者术后58例恢复正常,纠正贫血有效率为98.3%。术后并发症为3.4%,宫腔粘连并积血1例,月经无改善2例。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前负压吸宫可薄化子宫内薄,电切术后滚球电极电熨切面可灭活由于电切深度不够或宫角处遗漏的内膜,与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率,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腔镜技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选择无生育要求,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患者72例,子宫体积小于孕10周,先行宫腔镜检查术,根据检查情况行诊刮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或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择期放置曼月乐,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月经情况,阴道彩超了解子宫肌瘤大小、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检查曼月乐有无脱落、移位。结果宫腔镜下发现宫腔形态正常合并或不合并子宫内膜增生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其中0型3例,Ⅰ型6例,Ⅱ型6例;肌壁间内突肌瘤14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合并节育器嵌顿5例,择期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控制月经过多效果显著,且子宫肌瘤直径渐减小,子宫体积渐缩小。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减少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患者的月经量,纠正贫血,缩小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联合宫腔镜技术可拓宽曼月乐使用的适应证,降低曼月乐移位脱落的副反应,从而提高曼月乐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术后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官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稽留流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服妈富隆.应用B超监测两组患者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官腔、宫颈管粘连情况。结果:实验组子宫内膜修复较快,无出现宫腔粘连病例,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为6%。结论:稽留流产术后用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发现宫腔粘连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应用.方法 对12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和B超检查并进行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为:子宫内膜炎29例,子宫息肉22例,子宫内膜增生19例,子宫内膜萎缩15例,子宫肌瘤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宫内节育器嵌顿5例,子宫内膜癌6例.宫腔良性病变均经宫腔镜治疗,出血消失.结论 绝经后子宫出血以良性病变多发,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绝经后出血可同时行病灶摘除或电切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谊  易萍  金小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274-276,281
宫腔粘连又称为阿斯曼综合征,定义为子宫腔或内膜粘连,表现为月经减少或绝经、周期性盆腔疼痛、流产、生育率下降、不孕不育等,病理改变包括子宫内膜缺失、基质丢失、内膜纤维化或瘢痕化,腺体减少或被其他组织代替[1 ].导致宫腔粘连的原因包括人工流产、刮宫术、息肉切除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子宫内膜结核等.宫腔粘连是目前导致不孕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例接受子宫黏膜下肌瘤射频消融术后行宫腔镜下电切的病例,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及宫腔镜下电切后其超声表现及宫腔内情况,并对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2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5~10ml,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黏膜下肌瘤均完全消失,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9例,宫腔积液1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配合宫腔镜下电切坏死组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其超声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为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阴道斜隔综合征声像图表现为双子宫畸形、斜隔侧宫腔积液、宫颈管扩张、阴道上段积液、肾脏缺如及同侧附件包块等.结论 超声检查对阴道斜隔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子宫不正出血患者的资料,以探讨子宫不正出血与子宫腔内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02年10月~2006年3月1478例因子宫不正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宫腔未见异常194例,各种疾病共1284例,阳性检出率86.9%。其中,宫腔镜下怀疑子宫内膜癌者6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者44例,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12例。1478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分析1478例子宫不正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可了解宫腔内疾病与子宫不正出血的关系以及各病种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进而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6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3.2±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4.7±2.8)mL;平均住院天数为4~5 d;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子宫内膜息肉无一例复发.[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微创、不开腹、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保留子宫及盆底组织的完整性等优点,尤其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分析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200例,其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79例,并对其治疗后行宫腔镜复检。结果:200例子宫异常出血,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79例占39.5%,治疗后复检,痊愈率达89.8%。所有检查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使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提高,在宫腔镜指导下诊刮,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B超监视下宫腔镜治疗复杂性宫内异物 (附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B超监视下宫腔镜治疗复杂性宫内异物的价值。方法 宫内节育器、残留胚物、胎骨残留和取环钧断头嵌顿32例,曾经行常规取环或刮宫未能取出,全部患者在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宫内异物取出术。结果 32例患者在B超监视下宫腔镜成功取出宫内异物,无术中、术后并发症。一次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B超监视宫腔镜下治疗复杂性宫内异物是一项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结肠镜诊治小儿便血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庆胜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156-1157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小儿便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清洁肠道后采用结肠镜对52例便血小儿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49例(94.2%)患儿在镜下得以明确诊断,其中大肠息肉31例(63.3%),大肠炎9例(18.4%),溃疡性结肠炎1例(2.0%)肛周疾病8例(16.3%),31例经结肠镜电切31颗息肉,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大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主要原因;结肠镜在小儿便血的诊断和治疗中是较为有效和安全的,可达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后尿道闭锁的腔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窥视下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尿道闭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内镜直视下冷刀内切开加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后尿道闭锁。结果14例均获得闭锁段的准确切开和瘢痕组织切除,9例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尿,尿线粗,Qmax均>16mL/s,随访3~12个月无尿道狭窄复发。4例术后3个月内再经3-5次尿道扩张术后排尿情况保持稳定,1例最迟于6个月后尿线保持较粗,无需再行尿道扩张术。结论内镜直视下冷刀内切开加尿道瘢痕电切术是治疗后尿道闭锁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可反复治疗及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下插管注射MTX治疗持续异位妊娠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插管注药治疗持续异位妊娠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药物保守治疗失败的病人采取宫腔镜下插管注药(MTX),观察hCG、附件区包块的变化、腹部体征、肝肾功能。结果6例病人均成功治愈,达到临床目的,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插管注药治疗持续异位妊娠微创、痛苦小、经济、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的图像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宫腔镜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宫腔镜检查阴道异常流血妇女213例。首先,观察宫颈管的形态,有无异常隆起的新生物及其表面的血管形态。随后,检查宫底和宫腔前、后、左、右壁,再检查子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注意宫腔形态、有无子宫内膜异常,尤其注意有无异常新生物,并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和血管走行,必要时对可疑之处进行定位活检。结果213例接受检查的患者镜下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1例,其中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腺癌20例,符合率达95.2%。本组病灶呈菜花样新生物者9例,占45.0%;弥漫型病变6例,占30.0%;局灶性息肉状物5例,占25.0%。宫腔镜下内膜癌病灶多呈灰白、灰黄或暗红色,且缺乏光泽,常伴有坏死、出血、感染;清除表面坏死、出血、感染分泌物后,可见病灶表面血管怒张,血管走向不规则、迂曲等恶性肿瘤的特征。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具有典型的特征性图像,直视下对可疑病灶进行的定位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