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临床医务人员针刺伤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伤是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害,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万人,其中护理人员每年发生针刺伤为80%。现将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情况、危险因素及防护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针刺伤.是由于医疗利器导致的一种意外伤害.例如:手术刀片、穿刺针、缝合针以及针头等~([1]).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状况的发生率较高.发生针刺伤后.带给护士不仅仅身体上不可预知的伤害,更影响到其心理的健康~([2])。实习护士由于刚进入临床工作.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很高.为了找出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自2014年06月起针对75名实习护士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4-2015年.对150名实习护理人员的实习信息进行分析,所有实习护士均为3-5年中等卫生学校与高等卫生学校中毕业的学生.实习时间为1年,所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护理程序中的有创性操作不断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缘性疾病的机会.中国2003年调查报告,80.6%的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健康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针刺伤所致[1].我们必须强化安全意识,严谨操作,避免针刺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实习护生被针刺伤意外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相关环节,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172名实习护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回顾性调查夏追踪调查。结果:100%的实习护生均有针刺伤意外经历,与针刺伤意外相关的操作主要有割锯、掰安瓿瓶(加药时)、重套针帽、分离夏处理钟头等(统称针刺伤)。绪论:实习护生被针刺伤意外的发生频率较高。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以减低实习护生被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1]。因此,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对于血透室针刺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血透室2009年6105人次血液透析中发生的针刺伤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并将此规范流程在2010年9471人次血液透析中予以实施,观察其对预防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效果分析。结果:2009年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0.3‰、0.5‰、0.5‰。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环节分别是医疗垃圾的转运,医疗垃圾的处理和医疗垃圾的运输。以此结果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应用此规范流程,2010年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率均为0。结论:通过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降低血透室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唐丽琴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27-127
据统计,在现代创伤中交通伤、坠落伤、刀刺伤和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伤残率居高不下[1],因创伤产生的巨大身心痛苦,并增加社会资源的耗费.意外伤害致骨折患者由于事发突然、时间急、伤情复杂、病情严重、抢救难度大[2],针对护理工作中患者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应激,给予相应的调整、疏导,能够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满意疗效.现针对意外伤致骨折后患者在伤后所表现出的共有的典型心理应激反应的心理评估、形成原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1],是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3%-16%[3,4],且发生气管插管滑脱或自拔会造成患者的再次伤害,可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5,6]。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1意外拔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人员与各种患者接触 ,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发生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等特殊职业损伤的几率非常多 ,这是造成护理人员发生血缘性疾病传播的最主要职业因素[1] 。在医院 ,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 ,但这种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因此加强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防护就更为迫切。1 发生锐器伤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多数锐器伤的发生不是随机、不可避免的 ,其发生与个人的认知、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因素有关[2 ] 。有 2 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 ,其中包括针刺伤后可能发生感染的HBV、HCV、H…  相似文献   

10.
防范针刺伤往往是指防范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被医疗锐器所伤,临床医生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患者群体,尤其是住院患者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对于患者针刺伤甚至没有处理预案、流程、规范等。笔者通过1例住院患者发生针刺伤进行反思医院管理的全面性及管理中的遗漏点,认为应促进医院风险管理,加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防范于未然,保证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探讨避免针刺伤发生的对策,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针刺伤危害。方法:回顾全院各种针刺伤50人,对针刺伤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针刺伤排在前3位的是内科、外科、妇产科,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其中护理人员违规操作是主要原因;护士资历与针刺伤发生有关;针刺伤多发生在白班。结论: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减少针刺伤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基层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以探讨基层医院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132名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96.9%被调查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过针刺伤,73.5%被针刺伤〉1次,在针刺伤发生后仅有39.1%的能正确处理伤口,针刺伤感染源的确认为16.4%,采取标准预防者2人占1.5%。结论基层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防护意识不强,职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医疗单位管理部门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制度,加强基层医疗职业安全制度,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防范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方法:翻阅科室《针刺伤登记本》,分析针刺伤的原因,规范临床操作规程细节化,互相监督,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等系列干预措施。结果:加强尖锐物品管理,改善工作条件以及合理安排工作等措施能够避免针刺伤在医疗活动中的发生。结论:提高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强化环节质量标准管理在避免针刺伤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晓灵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43-144
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CDC估计每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刺伤,仅有54%报告。医护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远远大于经皮肤、黏膜等途径的传染[1,2]。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我国是HBV和HIV感染高发区,HIV感染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5.
于先会  谭永霞  刘超 《中医正骨》2008,20(10):73-73
针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成为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一个很重要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为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打开了门户[1]。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乙型肝炎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时一般只需0.004微升血就可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1/5,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而感染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000。另外,针刺伤病原体经伤口而进  相似文献   

17.
张荔霜  丁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36-13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锐器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是护理人员一个很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意外刺伤,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被传染。在工作中临床护士应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意外的发病也相应升高,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并发症,占脑血管意外的20%~50%,严重影响了患者恢复进程以及生活质量[1],应予及时积极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浙江省龙泉市兰巨乡卫生院内科诊治的102例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患  相似文献   

19.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37-37
针刺损伤后意外血液接触很可能是医疗机构中最普遍的职业性健康意外伤害之一。 针刺损伤的定义 :在医疗过程中 ,被针头意外刺伤皮肤。 意外血液接触的定义 :在医疗过程中 ,无意间接触血液和 (或 )混有血液的体液。 危险性 :针刺损伤或伴随切、咬伤或溅洒等意外事件的损伤所导致  相似文献   

20.
<正>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1]。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的主要内容,是医院等级评审的内容之一[2],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与必要手段。精神科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长时间住院,封闭式管理,合并躯体疾病等,使各种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