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极高甲胎蛋白胃癌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较为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已经广泛用于肝癌诊断。研究发现,其他内胚层肿瘤也有AFP产生,如卵黄囊肿瘤、胃癌、胰腺癌、直肠癌,其中以胃癌相对多见,被称为产甲胎蛋白胃癌(AFP-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近年我们遇到产极高AFP胃癌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简讯     
《肿瘤》1985,(2)
70年代开始,由于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应用于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但是临床研究表明在原发性肝癌中仍有20%的甲胎蛋白阴性肝癌;1980年以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生化免疫诊断组在肝癌患者血清中发现分子量为54,000左右的α_1-抗胰蛋白酶具有较高的活力和含量,在相继建立抗胰蛋白酶生化检测法(T.I.C)和火箭免疫电泳检测法(R.I.E)的基础上,与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肿瘤防治院等单位协作,通过300余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验证,确认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去γ-羧基凝血酶原(DCP)与甲胎蛋白(AFP)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DCP作为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已得到认可并用于临床多年.在肝癌的诊断上,DCP与AFP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并表现为一定的互补性,联合检测DCP与AFP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同时对肝癌的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下称肝癌)的诊断价值早已肯定。随着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在普查中的应用,非癌甲胎蛋白增高病例,特别是低浓度甲胎蛋白持续阳性(低持阳)的出现,给肝癌的诊断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对有关病种1,687例的甲胎蛋白含量测定,和对297例甲胎蛋白增高(>30n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了Glypiean-3在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的总RNA进行Nonthern杂交分析。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Glypican-3在其中25例肝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41例AFP阴性肝癌中有30例为Glypican-3mRNA阳性,表达率为73.17%。但癌旁组织中只有4例弱表达。Glypican-3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在大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79.31%,在小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41.67%,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Glypiean-3mRNA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低分化肝癌(Ⅲ-Ⅳ级)中的表达率为76.47%,在高分化肝癌(Ⅰ—Ⅱ级)中的表达率为42.86%,两者相差显著(P<0.05)。Glypican-3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乙肝感染状况、包膜、门脉癌栓及肝内转移情况均无关。Glypican-3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和胞浆中。正常肝细胞、胆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Ito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均呈阴性。结论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且和肿瘤大小、分级明显相关。Glyrpican-3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Glypican-3基因可成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一个新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 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了 Glypican-3在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的总 RNA 进行 Northern 杂交分析。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Glypican-3在其中25例肝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41例 AFP 阴性肝癌中有30例为 Glypican-3 mRNA 阳性,表达率为73.17%。但癌旁组织中只有4例弱表达。Glypican-3mRNA 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在大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79.31%,在小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41.67%,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Glypican-3 mRNA 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低分化肝癌(Ⅲ-Ⅳ级)中的表达率为76.47%,在高分化肝癌(Ⅰ-Ⅱ级)中的表达率为42.86%,两者相差显著(P<0.05)。Glypican-3 mRNA 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乙肝感染状况、包膜、门脉癌栓及肝内转移情况均无关。Glypican-3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和胞浆中。正常肝细胞、胆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Ito 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均呈阴性。结论 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且和肿瘤大小、分级明显相关。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Glypican-3基因可成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一个新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7.
一、诊断标准(一)病理诊断: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二)临床诊断:具下列条件之一:1.如无肝癌其他证据,甲胎蛋白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500ng/ml 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2.有肝癌临床表现,加上同位素扫描(或肝造影)、超声波 X 线横膈征、酶学检查中三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肝良性肿瘤者。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十多年来,应用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局限性,即AFP阴性和低浓度AFP肝癌用该法无法测出。因而寻找AFP以外的肿瘤标志物,受到人们的关注。α_1-抗胰蛋白酶(A_1AT)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由肝脏合成和代谢。此酶的先天性缺损与新生儿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有关。我们于1981年曾报道A_1A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进一步报道AFP阴性(<20ng/ml)肝癌30例(全部均有病理证实)进行A_1AT检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核素标记抗体对肿瘤进行放射免疫定位是近年肿瘤导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八十年代起,国外用抗甲胎蛋白(AFP)及抗铁蛋白抗体对肝癌进行导向研究,并得到初步结果,最近肝癌的放射免疫定位在国内亦受到重视。本文用~(181)I-抗人肝癌铁蛋白抗体对裸鼠人肝癌模型及肝癌病人进行肝癌放射免疫定位的研究,旨在探索肝癌诊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标志物的放射免疫分析(RIA),作为体外诊断恶性肿瘤的新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已成为当今临床对肿瘤检查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而且特异性强,又且有早期诊断价值的一种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AFP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在最常见的肿瘤致死原因中位列第三。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的诊疗手段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往往使得早期肝癌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因此,开发有效的肝癌早期诊断手段也将是一个改善患者预后的合理途径。本文通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了肝癌部分常用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以及新型肿瘤标志物的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0引言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约占全球的40%~45%,每年约有20余万人死于肝癌。目前,临床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理诊断、肝肿瘤标志物诊断以及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为诊断HCC的"金标准",但是临床标本的获得较为困难,实际操作技术难度较大,这就使得病理诊断HCC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甲胎蛋白(AFP)  相似文献   

13.
肿瘤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1.胎儿蛋白 (1) α-甲胎蛋白(AFP) 主要作为肝癌和胎儿癌的肿瘤标志物。放免法(RIA)测定其正常值<10ng/ml。早期肝硬化等各种肝疾患亦见增加,且85~90%肝癌常合并肝硬化,因此,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AFP极限值为200~400ng/ml。但AFP<200ng/ml的肝硬化患者病程发展中出现AFP逐渐增高时,  相似文献   

14.
<正>癌症的早期发现对于治疗效果意义重大,但就"癌中之王"肝癌来说,早期诊断却一直是全球专家面临的难题。近期,中美科学家研究团队发现,通过检测少量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可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和疗效及预后预测。与原来常规的甲胎蛋白(AFP)检测相比,新检测手段可将肝癌的早期漏诊率降低一半以上,促  相似文献   

15.
血清酸性同工铁蛋白测定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蛋白(Ferritin)是机体的铁贮藏之一,分布于各器官,在血清中含量甚微,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自1975年发现肝癌病人血清中铁蛋白异常增高以来,国外屡有报道,认为血清铁蛋白测定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尤其在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和低浓度的肝癌患者中。Drysdale在研究了肿瘤铁蛋白组织特异性以及其免疫性质上的  相似文献   

16.
血清GPDA-F定量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癌相关性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同工酶(GPDA-F)定量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GPDA-F后进行扫描定量.同步检测肝癌和不同良性肝病患者血清GPDA-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甲胎蛋白(AFP),分析GPDA-F活性与肿瘤大小、AFP水平及ALT之间的关系,比较GPDA-F定性和定量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GPDA-F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P<0.01),GPDA-F活性超过诊断界值者在肿瘤<5cm的肝癌和AFP阴性(<50μg/L)肝癌分别达60.0%和71.4%,GPDA-F/ALT比值对肝癌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率均高于GPDA-F定量检测.结论:GPDA-F定量检测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自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的手段以来,已有不少无症状、体征的肿瘤直径≤5cm的小肝癌被发现,可以较早期进行手术切除,使肝癌术后的生存率有较大的提高,降低了手术死亡率,是肝癌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个突破。小肝癌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但是,从小肝癌根治术后随访发现,存在肝癌再发的问题,严重影响小肝癌的预后,为此,将我院从  相似文献   

18.
快速点免疫结合法检测甲胎蛋白在肝癌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点免疫结合法检测甲胎蛋白在肝癌普查中的应用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免疫研究室(530021)贺海平,唐东平,田春林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起重要作用。为了便于推广到肝癌防治的第一线,适合大量人群的检测,不仅要求检测方法灵...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最特异的肿瘤标志,但尚有10~30%的病人其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病人血清AFP值<400ng/ml。这些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以及某些良性肝病患者出现的AFP假阳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此,还需寻找另外肝癌标志以弥补AFP的不足。本文试对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5′-NPDase)同工酶对肝癌,尤某是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肝癌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除甲胎蛋白(AFP)外,其它肿瘤标志物在老年原发性肝癌外周血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组织中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PS(r=0.871,P<0.01)及CEA(r=0.955,P<0.01)与AF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TPS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2.5%,曲线下面积为0.87,优于CEA。结论 TPS与CEA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