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宋华清 《四川医学》2000,21(11):101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和主要的护理操作技术 ,特别是手背静脉穿刺在临床上使用最多。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工作中 ,本人经多年探索 ,采用握掌势手背静脉穿刺 ,一次性成功率高达99%以上 ,而且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方法 :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前 ,先扎好止血带 ,嘱病人将传统的握拳后穿刺方法改为握拳后自然放松 ,护士的左手掌握住病人穿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中上段 ,略向下倾斜 30°~ 4 0°角 ,拇指在指掌关节下 1~ 2 cm处固定手背皮肤 ,右手持针按静脉注射要求进行静脉穿刺固定。优点 :1根据现代护理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常规静脉穿刺嘱患者握拳。非握拳穿刺法一是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护士主张穿刺手自然放置,穿刺者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方法二是让患者采取反复握拳、松拳,可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方法三是嘱患者握拳,数秒钟再半握拳(掌心呈空虚状态)。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手背浅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部位.传统的输液方法是选好静脉、扎好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消毒局部皮肤,然后进行穿刺[1].我们通过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比较发现,在嘱患者握拳时握拳的松紧度及方法对静脉充盈的影响较大,正确的握拳方法可以使静脉迅速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穿刺和拔针都可引起疼痛 ,为减轻疼痛 ,我们对穿刺与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1 方法1.1 传统法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以 2 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沿静脉潜行刺入见回血 ,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改进法穿刺时让患者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并绷紧皮肤 ,以 30°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血管 ,以 15°角平行向前送针。1.2 传统拔针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改进法拔针时让患者放松 ,关闭输液器 ,左手食指在针眼上约 3cm处绷紧皮肤 ,以 2 0°角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拇指纵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采血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380例需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2组,研究组190例;大面积按压法、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cm-3cm全部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9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塞(完全、不完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确实有效,使患者的血管得到保护,减少痛疼,给每次静脉穿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种握拳方法对静脉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采取传统的握拳方法即穿刺前嘱病人握拳,消毒后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取先反复握拳数次,静脉穿刺前嘱病人松拳,护士握拢病人五指成背隆掌空悬垂状,消毒后行静脉穿刺.结果常规组静脉穿刺成功率89.2%,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97.2%.结论对照组采取改进后的握拳方法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发现我校学生视力明显下降。故在1993年对63名假性近视,63名真性近视进行了按摩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假性近视视力在0.6~1.0之间。真性近视度数在-1.0—-3.0D,年龄在13~14岁。2穴位与方法:鱼腰,丝竹空,攒竹:按摩者双手拇指的指腹从攒竹穴开始进行按揉。补为逆时,泻为顺时。港竹、丝竹空、鱼腰,用同样方法,每穴按摩20次左右。睛明穴:双手背指尖按压在晴明穴的中心,两食指在穴位上,进行振额性按摩,振颤方向为前后持续一分钟。球后穴、承泣穴:双手食指指尖扣人球后穴,其余中指稍提拢,…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之一,而手背浅静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输液部位.传统的输液方法是选好静脉,扎上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消毒局部皮肤,然后进行穿刺[1].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比较发现,非握拳法更能提高手背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摧拿、针刺治疗了肱骨外上髁炎16例,经过一次治疗14例症状消失,仅2例局部有轻压痛,效果比较满意,故将方法介绍如下:1.嘱患者取坐位,将前臂旋后,屈肘放于桌上。先行肱骨外上髁痛点按摩3—4次;2.轻柔地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沿肱  相似文献   

10.
<正> 先天性巨指畸形伴有增生性骨关节病者少见,我们遇见1例。 患者,男,43岁,出生时左手食指中指均大于其他各指,因患指挤压伤就诊。查食指尖软组织有一破口,大小约0.3cm×0.5cm,皮肤翘起出血,左食指中指粗大,中远端不能并拢,掌部软组织亦明显增厚。全身他处无任何异常。家族中及胞弟(双胞)无类似畸形病史。  相似文献   

11.
材料与方法1 材 料 采用美国 B- 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2 2~ 2 4 G号 ,宽 4cm的 3L医用透明胶贴。穿刺部位选大隐、前臂手背及头皮静脉。2 方 法2 .1 消毒及穿刺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 ,直径 8cm,松动外套管。操作者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血管 ,右手拇指、食中指握住套管针回血针管腔两侧 ,采用 1 5~ 30 0 角 ,在血管上方进针 ,见回血后 ,分甲、乙两组方法置管。2 .2 甲组常规置管法 见回血后 ,压低套管针角度约 5~ 1 50 ,继续进针 0 .2 cm,左手拇食指固定外套管 ,余指握拳状 ,待右手退针芯 0 .2 cm后 ,将套管全部置入。以…  相似文献   

12.
左文萍  王虎兰 《农垦医学》2003,25(2):151-151
1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常见失败原因1.1 技术操作水平不够熟练1.2 静脉血管选择不当1.2 .1 对长期静脉输液给药的病人和老年病人 ,由于血管硬、滑 ,如使用传统的方法 ,操作穿刺不易成功。1.2 .2 年轻的女性患者 ,有的手背部静脉血管纤细、弯曲 ;有的患者皮肤较黑 ,看不清血管走向 ,按传统方法操作 ,使失败机率增高。1.2 .3 肢体肥胖的病人 ,血管暴露不够明显穿刺困难。1.3 穿刺方法不灵活1.3.1 手背部较瘦的病人 ,皮下脂肪少 ,操作者选择好手背静脉时 ,扎好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后 ,由于指关节突出 ,不利穿刺。1.3.2 末稍循环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松拳法对手背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0例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嘱其松拳,对照组160例穿刺时嘱其握拳。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1%,较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91.2%高(P〈0.05)。此法护士着力好,护患易沟通,患者痛苦少。结论松拳法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实用价值高于握拳法。  相似文献   

14.
前臂有些静脉看上去不显露,但经轻轻推拿后,往往即清楚可见。亦可于扎好止血带后,嘱患者手臂下垂数分钟,或稍加甩动,同样可使静脉清晰。若使用上述措施仍未收效时,尚可用手指探触法寻觅隐藏静脉。隐藏静脉的手指探触方法是:扎好止血带后嘱患者用力握拳,术者以左手食指轻加压力细心地探触肘窝或前臂的几根主干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凡感到有弹性圆柱形突出时,即可穿刺。必要时可嘱患者前臂  相似文献   

15.
临床工作中,常有某一患者同时静脉滴注2种或2种以上药物。对此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在更换注射器时防止气泡进入血液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1.拔开头皮针与注射、输液器的连接处后,待血液回流人头皮针,使药液倒流,充满连接处,这时再连接另一个注射防,推注时就不会有气泡人血。2.在应用方法1时不能自动回血,可放低头皮针的连接处,待回血后.药液充满连接处,再插入另一注射器。3.如用方法1、2仍不能自动回血,可嘱患者握拳(穿刺的一例),待回血后,药液充满连接处,插入另一注射器。4.如用方法1、2、3仍不见回血,可在穿刺点上端…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30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0例:大面积按压法,示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3cm全部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有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5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塞(完全、不完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确实有效,使患者的血管得到保护,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7.
治疗方法:患处常规消毒(无条件者不消毒也可),取小毫针或缝衣针1枚。以拇食指持针,中指抵靠针体,使针尖稍长于指尖约1mm。于患处,由外周向中心作环形密集点刺,以微出血为度。在血管暴露部位用力要小,以免刺破血管。刺毕用棉或布蘸饱和盐水,揩擦患处至皮肤变红,针孔出现小丘疹为止。每日1次或隔日1次。适应症:主要治疗风寒湿痰瘀所致的局部皮肤肌肉疼痛、麻木症。不论发病新久,病势轻重,疗效均好。多数病例首次见效,2~3次痊愈。  相似文献   

18.
阑尾炎肋间压痛点临床探讨陈贤才,董功祥,付世亮,金传锁,罗志奎,甄茂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偶然发现阑尾炎的肋间压痛点,并在临床上进行了仔细观察和研究。1检查方法阑尾炎肋间压痛点为左侧第5肋间(简记VL)锁骨中线外一横指。病人仰卧位,以中指、食指指尖深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采用不握拳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成功率。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握拳手背静脉穿刺注射法;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握拳静脉穿刺注射法。观查患者血管的显露情况以及穿刺的成功率。结果:患者采用不握拳穿刺法,由于皮肤松弛,血液在血管流动畅通,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率达98%。而传统的常规握拳法,在患者静脉穿刺时,由于患者握拳、皮肤绷紧,明显影响到手指的动脉流入及静脉回流,患者血管充盈较差,穿刺成功率较低,成功率仅达到76%。结论:手背浅静脉不握拳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行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O)时,用手术剪和用食指尖两种方法调整吊带张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分析TVT-O术76例,术后随访3~12月.用手术剪调整吊带张力21例,用食指尖调整吊带张力55例.结果手术剪调节张力组和食指调节张力组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分别为19例(90.5%)、51例(92.7%)(P〉0.05),剩余病例症状均获显著改善.手术剪调节张力组发生排尿困难2例(9.5%),食指调节张力组1例(1.82%)(P〈0.01).结论TVT-O术为治疗女性SUI安全有效的方法,使用食指调整吊带张力较传统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且并不降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