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流程(FT)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6~12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127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采用FT模式管理的患者64例(FT组),采用传统流程管理的患者6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性介质和免疫指标水平,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从炎性介质看,术后第1 d、第4 d及第6 d,FT组患者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从免疫指标看,术后第4 d及第6 d,FT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优于传统组(P<0.05)。从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看,FT组患者术后首次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FT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 ,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4.69% vs. 14.29%,p<0.05)。结论 FT模式围术期管理能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维护细胞免疫稳态,促进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对临床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7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FTS组)及传统处理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并比较病人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及第4天外周血Th1细胞因子(L-2)、Th2细胞因子(L-4)水平.[结果] FTS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术前相比,FTS组L-2水平术后第1天下降明显[(32.34±9.84)pg/mL,(51.17±9.89)pg/mL,P<0.01],术后第4天逐渐恢复,虽仍低于术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传统处理组术后第1、4天L-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27.67±11.76)pg/mL,(50.43±11.14)pg/mL, P<0.01];[35.78±11.74)pg/mL,(50.43±11.14)pg/mL, P<0.05],且第4天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7.66±9.41)pg/mL,(35.78±11.74)pg/mL ,P<0.05].与术前相比,FTS组L-4水平术后无明升高(P>0.05);传统处理组术后第1、4天L-4水平均明显升高[(67.98±8.12)pg/mL,(41.89±6.56)pg/mL,P<0.05];[(65.54±7.76)pg/mL,(41.89±6.56)pg/mL,P<0.05],且与同时段FT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7.98±8.12)pg/mL,(47.54±7.43)pg/mL,P<0.05];[(65.54±7.76)pg/mL,[(46.33±7.30)pg/mL,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可以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行腹腔镜根治术老年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老年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拟行择期腹腔镜根治术,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ERAS方案干预。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中30 min及术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检测患者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术前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B)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前HR、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HR、SBP和DBP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SBP、DBP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与术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加速康复组),2005年~2007年5月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8例按传统方法 进行围手术期处理(传统方法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肠排气、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加速康复组与传统组相比,前组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医护一体化模式对炎性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炎性反应、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18年8月,选取74例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外科措施,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情况、应激反应及营养状态。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期进食时间及导管拔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前两组患者Hs-CRP (超敏C-反应蛋白)、ALB (白蛋白)、PA (前白蛋白)及Hb (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3d,观察组Hs-CRP、ALB、PA及Hb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手术后血乳酸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我院2008-01~2008-12期间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比较加速康复组35例患者和常规对照组4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 结果 加速康复组在术后1,6,12,24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较常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48 h基本降至术前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行之有效、成熟的围手术期操作程序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血乳酸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朱文刚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0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术前升高,而术后3d较术后1d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维持患者术后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结直肠癌患者因肿瘤消耗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而手术创伤会加重其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应激反应会使机体的免疫调控失衡,容易诱发炎症反应;减少应激,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关键[1]。术后炎症应激及免疫损伤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康复质量。加速康复(FTS)围术期管理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已得到了肯定[2‐3],其优点是能够减轻手术应激和器官功能障碍,加速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4‐6]。因此本文就加速康复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统模式(TC)与快速流程模式(FT)对不同手术方式下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入住金华市中心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快速流程模式(FT)组与传统模式(TC)组,比较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包括性别构成、平均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ASA分级等方面)、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名称、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情况等)以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观察指标包括术后住院时问、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以及并发症、监督各项fTr环节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FT组与TC组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ASA分级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FT组与TC组在手术类型的构成比、手术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T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TC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周病死率及再入院率均为0;FT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小于TC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一般并发症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流程模式(n)能够促进不同手术方式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康复,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能够随着FT环节完成度的不断增加而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FTS)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OLIF)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7月至2020年3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接受OLIF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按接受手术前后时间分为两组,即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32),分别接受FTS与常规康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及术后疼痛水平,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及术后腰椎的功能。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尿管拔出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疼痛评分在出院前及术后1个月更低(P<0.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腰椎功能ODI评分在出院前(P<0.001)及术后1个月(P<0.05)更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椎功能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早(P<0.001),首次排便时间更早(P<0.05),拔出尿管时间更早(P<0.001),住院时间更短(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用于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快通道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Steward麻醉苏醒评分及神经内分泌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Steward≥4分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麻醉诱导前血浆皮质醇以及血糖浓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开始后观察组患者在切皮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 h血浆皮质醇及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快通道麻醉能够使患者获得较快的术后苏醒,同时降低了麻醉及手术操作对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减少了麻醉损伤,且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31例,按照收治时间的差异而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FTS组14例按快速康复理念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17例按传统方法行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观察指标两组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FTS组术后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自行排尿时间、进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前,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FTS组2例,传统组3例。其中对照组于术后第5天发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溶栓处理3天后好转;发生吻合口漏2例对症治愈。FTS组发生不全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1例均对症处理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加FTS技术的应用能加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Fast-track Surgery(快通道外科)内涵的认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近年来,国际外科文献检索资料中,Fast-track surgery一词频繁出现,也有不少以此为题的文章,涉及到各个区域的手术,效果甚佳,明显的加快了病人的康复,缩短了手术后住院日。国内,外科学术会议也对此感兴趣,进行了讨论。在英语中Fast-track一词常用以描述事物能迅速完成的途径和方法,Fast-track surgery当指手术快速完成之意。但Surgery一词在此并非单指手术操作的部分,而是指手术治疗的完整过程,涵盖术前准备到治疗结束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相关指标与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23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检测指标,跟踪随访患者术后情况,用生存曲线分析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及肥胖对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 234例结肠癌患者中,MS患... 相似文献
17.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L-2和 IL-6含量变化的影响. 方法:30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未用药,实验组用UTI. 分别于麻醉前、术后4,8,24,48,168 h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L-2和 IL-6含量. 结果:对照组和UTI组患者术后4,8,24,48 h 时CD3,CD4,NK较麻醉前均下降(P<0.05);但术后8,24,48 h UTI组CD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24,48 h UTI组CD4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 UTI组NK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4,8,24,48 h时血清IL-2含量较麻醉前降低,IL-6较麻醉前升高(P<0.05);UTI组患者术后4,8 h时IL-2含量较麻醉前降低(P<0.05),4,8,24,48 h时 IL-6较麻醉前升高(P<0.05),术后4,8,24,48 h时UTI组IL-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4,8,24,48 h UTI组IL-6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乌司他丁对CPB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有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P的最佳用药方案.方法 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5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术,随机分为4组:术中大剂量MP组(A组,n=20)、术后大剂量MP组(B组,n=22)、术后小剂量MP组(C组,n=18)和地塞米松对照组(D组,n=15).根据JOA计分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2周、3个月定量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记录并统计相关并发症.结果 术前各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天、2周、3个月A、B组分别和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及术后30 min快速静脉输注MP 1 000 mg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及近期神经功能,术后小剂量应用MP则无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49-15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行传统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行多协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时间均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以加速结直肠肿瘤患者康复进程,安全性、有效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快速康复方案(实验组)及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