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经穴情绪释放法结合团辅的方法,对新入学伴焦虑抑郁情绪的高职护生进行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将8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高职护生,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等,观察组在完成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经穴情绪释放法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进行干预,并对两组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测量。结果:两组护生经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因子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穴情绪释放法结合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高职护生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团体心理咨询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08--2012年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先咨询,查明患者主要顾虑及原因,然后进行个体心理护理和团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抑郁和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分从护理前的(35.34±6.18)分下降到护理后的(26.25±2.53)分,心理抑郁指数从护理前的0.67±0.13下降到护理后的0.50±0.10.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乳腺癌护理中起重要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病友示范、家属配合是咨询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74名孕妇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常模比较,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4名孕妇SCL-90测评显示阳性项目数明显多于常模(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5);31~40岁孕妇躯体化、偏执、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孕妇(P<0.05或P<0.01),20~30岁孕妇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40岁孕妇(P<0.01);初孕妇(包括离异孕妇4名)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与再孕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不同家庭收入的孕妇抑郁、偏执等因子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家庭收入低下与中等的孕妇抑郁、偏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收入良好的孕妇.结论: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差,与母子健康安全与否、身体外形活动改变以及分娩经验有关,受年龄、婚姻状况和家庭收入及胎儿性别能否为家人接受影响,应进行心理卫生干预.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等院校执行延迟开学的规定。由于医学院校教学和培养进程的特殊性,有较多数量的研究生在疫情期间留在了校内居住,根据疫情防控的整体要求,学生们只能在校园内活动,时间和范围也比平日增加很多限制,在此期间,留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应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线上问卷及电话访谈,对留校268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覆盖调查,电话访谈其中学生45名,结果显示,目前留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学校通过开展线上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发挥导师作用跟进指导,开设线上课程,实施学生晨间健体计划,组织"岐黄心语"线上活动等多种途径,进一步缓解学生负面情绪,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浙南地区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特征;研究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的辅导模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高中一年级女中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约150人。入组时及经结合模式的心理辅导8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及比较。结果:女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主要集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方面,总发生率为22.82%。心理干预后,SCL-90总体得分及7个因子分、SDS及SAS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南地区女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团体结合个别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模式,可显著改善女中学生学习期间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团体辅导在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时的有效性。方法:使用SCL-90进行前后测;对团体中的部分成员进行随机访谈。结果:SCL-90人际敏感因子(t=3.35,P〈0.01)、偏执因子(t=4.22,P〈0.001)、敌对因子(t=3.53,P〈0.01)、恐怖因子(t=3.02,P〈0.01)、焦虑因子(t=5.77,P〈0.001)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个案访谈同样显示了团体成员在辅导前后的巨大变化。结论:团体辅导对促进和谐沟通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团体辅导在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时的有效性.方法:使用SCL-90进行前后测;对团体中的部分成员进行随机访谈.结果:SCL-90人际敏感因子(t=3.35,P<0.01)、偏执因子(t=4.22,P<0.001)、敌对因子(t=3.53,P<0.01)、恐怖因子(t=3.02,P<0.01)、焦虑因子(t=5.77,P<0.001)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个案访谈同样显示了团体成员在辅导前后的巨大变化.结论:团体辅导对促进和谐沟通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辅导对脊髓损伤患者整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实施我院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计划,采用精神动力学作为团体干预的基础理论依据和辅导方式,对6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团体自评量表对团体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脊髓损伤患者SCL-90显示多个症状因子分比团体心理辅导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0.01),尤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负性因子分统计学处理有--差异.团体自评评量表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分之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整体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肿瘤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效果。方法:选取肿瘤内科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由心理咨询师每周进行90分钟的团体心理辅导,按照开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结束阶段展开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调查护士的心理健康情况、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护士工作压力的变化。结果:团体辅导干预后,护士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以及总分与辅导前的差异均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患者问题、管理及人际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压力与辅导前的差异均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帮助肿瘤内科护士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提高肿瘤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郭辉  苏萌  陈旭  李蔓荻 《中医教育》2012,31(2):61-63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1组新生进行适应性团体辅导,采用SCL-90量表对团体成员辅导前、后的测评,及自制团体反馈表的考察,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团体辅导后,被试的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4个心理健康因子上的评分有明显改善;多数成员比以前自信、开朗,表达内心想法的愿望与能力增强.结论 团体辅导能增进大学新生归属感,促进其人际关系和谐,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了解、调控自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地研究在羊膜腔穿刺孕妇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羊膜腔穿刺孕妇进行对照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SCL-90评分以及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羊膜腔穿刺孕妇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其疼痛症状,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邱连利  蒋花 《西部中医药》2014,(11):131-13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对围绝经期情志抑郁的影响。方法:将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心理健康辅导,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辅导。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Gr、HAMD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能改善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症状,较单纯心理健康辅导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孕妇焦虑心理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围产期保健的妊娠早期孕妇,发现有焦虑心理的孕妇78例,对其焦虑心理的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早期孕妇焦虑心理相关因素:年龄、孕次、胎儿营养、胎儿发育不正常、妊娠期疾病、合并乙肝、停经后用药情况、不良产史、胎儿性别、工作情况、自身及家属的不良生活习惯、分娩方式及分娩痛苦。经分析显示,胎儿营养、停经后用药情况、不良生活习惯、分娩方式和分娩痛苦是妊娠早期孕妇焦虑心理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及时发现妊娠早期孕妇的焦虑心理的相关影响因素,才可以针对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干预,使其顺利渡过妊娠早期。  相似文献   

14.
社区护士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社区护士通过12个月进入四川郫县某三个社区将60-90岁老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入户调查,将没有严重精神疾患和身体疾患老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208人,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支持性心理干预。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惊恐、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等分值高于正常。②干预组经干预后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惊恐分值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等分值无明显差异。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妇心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产前门诊初诊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孕妇41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4人,干预组209人,干预组应用了个人辅导、心理热线、心理讲座等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随访至产后4周。结果:干预组产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促进产妇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92例孕妇为对照组,社区产后访视165例孕妇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孕期检查及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围生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2天抑郁情况。结果:产后32天及产后3个月观察组SDS量表及SA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怀孕初期阶段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分娩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能保证产妇产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卫生教育、团体辅导及个体咨询相结合的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干预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人.采用上述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对照组则为空白对照,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我和谐量表(SCC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为评估工具,在实验前、中、后期对两组被试进行测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E(外倾)分升高,SCL-90总分及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下降,对照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以及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分升高(P<0.05);实验组P(精神质)分(46.8±7.3)低于对照组(49.7±10.3),灵活性分(49.0±7.6)高于对照组(46.5±4.7,P<0.05).结论 综合心理辅导模式能够改善被试人格结构、减少心身症状,促进自我和谐、提高社交能力、提升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以便确定治疗重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我院自制的医护测评表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220例高血压患者中共有168例合并抑郁情况,概率为76.36%,其中31例为单纯焦虑,概率为18.45%,29例为单纯抑郁,概率为17.26%,108例焦虑、抑郁共存,概率为64.29%。结论:高血压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关注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4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常规和激励机制管理,使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对比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两组护士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说明护士大多存在一定负面心理状态,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激励机制管理能改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结论: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不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以缓解护理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医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提高特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2名中医特困生进行调查,并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对照。[结果]中医特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项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中医特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症状异常比例较高。宜采取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搭建贫困生心理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完善校园助困措施、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