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9岁。因车祸致左侧股骨、锁骨骨折,多处软组织损伤,经手术内固定卧床休息28d后,自觉左膝关节上方约5cm处疼痛,并扪及一包块。查体:左侧膝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疼痛处扪及一范围约4cm×3cm×3cm的团块、质稍硬,站立时团块较明显,临床拟诊软组织挫伤、血肿机化?行彩超检查,左侧股四头股直肌远端回声连续中断,近断端明显挛缩增厚约1.6cm,(右侧股四头股直肌远端相应部位厚约0.8cm),相距约2.5cm的两断端间被无回声及絮状回声充填(图1)。超声诊断:左侧股四头股直肌远端肌束断裂。手术证实为股四头股直肌远端肌束汇入肌腱处断裂。讨论在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BLR-rec)与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内直肌缩短术(unilateral分析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BLR-rec)与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内直肌缩短术(unilateral recess-resect,R&R)在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98例,依照手术方选取我院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BLR组(n=49)、RR组(n=49),BLR组采用BLR-rec,RR组采用R&R。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RR组组手术过矫4.08%、正矫85.71%、欠矫10.20%情况与BLR组10.20%、83.67%、6.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组立体视功能提高69.39%、不变18.37%、降低12.24%情况与BLR组73.47%、16.33%、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RR组视近、视远斜视度高于BLR组(P<0.05);RR组复发率2.50%低于BLR组20.51%(P<0.05)。结论BLR-rec与R&R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均具有良好疗效,R&R受内直肌功能状态影响远期疗效稳定BLR-rec受内直肌功能状态影响远期疗效稳定性较BLR-rec差,但R&R复发率低于BLR-rec,因此,临床可根据患儿内直肌功能状态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 1例双侧臀肌挛缩合并左侧股直肌挛缩病例 ,并结合文献对股直肌挛缩进行讨论。1 病例介绍1 .1 病史与体检 患儿男 ,1 3岁 ,于 8年前发现下蹲、盘腿受限 ,并站立与俯卧位时左膝屈曲受限。该患儿出生 36天时因胎粪性腹膜炎做肠造瘘手术 ,半年后关瘘。 4岁时因双侧睾丸下降不全接受松解下移手术 ,5岁时又因左侧睾丸下降不满意再次手术。体格检查 :发育良好 ,智力正常。腹部有两处切口瘢痕 ,双侧腹股沟部各有一切口瘢痕。双下肢等长 ,步态稍不自然。屈髋、下蹲过程中双膝分开 1 5cm ,双髋屈伸到一定角度时臀部有弹跳感。双膝不能交…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患者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6例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膝关节屈、伸肌群的MIVC时检测并记录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计算积分肌电图(iEMG)和协同收缩率等。结果:在MIVC状态下,膝伸展时,健侧股直肌的iEMG大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患侧股二头肌的iEM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膝屈曲时,健侧股二头肌的iEMG大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侧股直肌的iEMG大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侧膝屈曲的协同收缩率大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膝伸展的协同收缩率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痉挛以伸肌群为主,对膝关节屈肌群和伸肌群收缩的协调性训练,尤其在膝关节屈曲运动时,增强主动肌收缩,抑制拮抗肌的协同收缩,应是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膝关节肌骨超声检测,观察KOA患者股直肌超声形态变化,并分析其与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KOA的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6月,纳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门诊和住院的6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商肌的超声解剖结构及其与不同部位股直肌外伤撕裂问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例健康志愿者的股直肌(20条)进行超声扫查,采用系列长轴和短轴切面依次获得股直肌的纵断面与横断面声像图,并将声像图与解剖描述及图谱相对照分析,识别股直肌的超声解剖结构。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1月14例超声诊断股直肌撕裂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声像图解剖进行分型诊断,并经随访和临床证实。结果正常股直肌近端由直头肌腱和反折头肌腱起源。连续超声扫查显示直头肌腱参与形成浅层腱膜,反折头肌腱在近端肌腹内形成中央腱膜,中央腱膜于横断面显示清晰,呈“逗号样”高回声结构位于肌肉中央。股直肌远端肌腱参与形成股四头肌腱浅层。以此为基础,14例股直肌撕裂可分为3类,发生在远端肌肉肌腱连接处1例,肌纤维与外周腱膜连接处5例,肌纤维与中央腱膜连接处8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显示股直肌存在特殊的解剖结构,识别其声像斟特点有助于对外伤撕裂的准确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5年5月以来,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治疗脑瘫患儿30例,在术后不同阶段对患儿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酚阻滞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酚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痉挛的效果。方法:从19卯年7月~1999年1月.有18例痉挛型瞄瘫患儿接受酚阻滞术治疗。年龄为2~17岁。应用5%的酚溶液进行31次阻滞.酚用量为06~46d,平均2.04d。结果:30次酚阻滞术取得成功,肌张力有所下降.功能有所提高,有效率为93.5%.显效48.4%,副作用少。结论:酚阻滞术有解痉见效快,选择性强、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廉等优点,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应用腹直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联合转移以及腹直肌、髂胫束联合转移代股四头肌36例,总优良率达70%。前者优良率较后者高,它的原始动力增加为腹直肌和阔筋膜张肌肌力的几何和。前一术式将髂胫束远端止点移至髌骨骨槽内固定,使之更符合股四头肌作用力线要求。两种术式术后康复治疗均从仰卧起坐开始,逐渐过度到下地活动,前一术式尚需附加其它锻炼。该二术式是治疗伴腘绳肌及其它下肢肌瘫的股四头肌瘫痪病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共同性外斜视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后矫正视力,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方法将81例不同年龄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分三组:3~6岁组31例,平均(4.1±0.3)岁;7~12岁组27例,平均(6.2±1.8)岁;≥13岁组23例,平均(25.4±2.2)岁,三组患者均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后比较矫正视力变化、正位率、近距离立体视功能的提高率。结果 (1)矫正视力:仅7~12岁组中2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余均未变化;(2)正位率:术后6个月时,3~6岁组为97%,7~12岁组为93%,≥13岁组为91%,三组结果经卡方检验:X~2=5.8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近立体视提高率:3~6岁组为97%,7~12岁组为37%,≥13岁组为4%,三组结果经卡方检验:X~2=12.5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机对正位率及双眼单视功能重建影响大,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仍存在一定的欠矫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10例带蒂腹直肌肌皮瓣(TPAM瓣)转移乳房再造术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使之进一步规范、并成为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供区、受区准备,术后加强皮瓣护理,掌握肌皮瓣的正确观察方法,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再造乳房外形逼真,自然美观,手感好,无异物感或其他不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充满自信。结论:通过加强乳房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乳房再造术肌皮瓣存活、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切口肿物的CT影像表现,探讨诊断思路及CT影像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术式、术后出现腹直肌肿物的时间、肿物触诊情况等)和CT影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25例均为腹直肌单发肿物,病灶位于切口处腹直肌内。(1)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9~48个月,CT表现为腹直肌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增强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韧带样瘤6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2~36个月,触诊为质硬无痛性包块;6例密度均等于或稍低于肌肉,均呈渐进性强化;5例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一致。(3)脓肿7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4周,触诊边界不清,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见气-液平面,增强呈环形强化。(4)血肿4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周内,肿物呈梭形局限于腹直肌内,边界清楚,增强后无强化,周围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是一组与手术相关的疾病,结合发病时间和临床特征,根据CT影像表现,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刘亚妮  王海莲  邢晓英 《护理研究》2012,26(33):3151-3152
高度近视性斜视属于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斜视,多见于中老年人,病情发展呈渐进性,斜视为恒定性,固定于内转位或内下转位,严重者瞳孔可被完全遮挡,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受限,以致不能视物,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1]。我科自2011年1月为高度近视致固定性内下斜视的病人施行内直肌后徙加外直肌上  相似文献   

14.
背景:既往对损伤骨骼肌的处理主要是修复肌膜及肌外神经.目的:实验拟观察肌内神经对损伤股直肌的修复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于2006-0912007-08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0~2.5 kg,右侧股直肌用于制备骨骼肌损伤模型,左侧股直肌作为对照.方法:20只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肌内神经完整组采用不全离断方式,在神经入肌点以远4.0~5.mm处横断股直肌而保留肌内神经完整,肌内神经断裂组采用完全离断方式在神经入肌点以远4.0~5.0mm处横断股直肌及肌内神经.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28周测量股直肌的湿重、股直肌等长收缩力的变化.②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股直肌形态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染色及还原型辅酶I四唑氮还原酶染色区别肌纤维的类型,并计算肌纤维横断面面积.结果:①与对照侧相比,肌内神经断裂组实验侧股直肌湿重下降,等长收缩力下降(P<0.05).②与对照侧相比,肌内神经完整组Ⅰ型、Ⅱa型肌纤维横断面面积恢复较佳,Ⅱb型肌纤维较差(P<0.05),各型肌纤维构成比例基本恢复;肌内神经断裂组Ⅰ型、Ⅱ a型、Ⅱb型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均恢复较差(P<0.05).结论:肌内神经能够促进损伤骨骼肌的肌纤维再生,减轻肌肉萎缩及纤维变性,恢复肌纤维的正常形态及组成方式,从而促进损伤骨骼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腹直肌悬吊技术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直疝患者86例,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3例。干预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联合经腹直肌悬吊技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随访1年,比较患者复发率及肿胀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1d、术后4d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血清肿、慢性疼痛及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腹直肌悬吊技术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PLC)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PLC手术患者,积极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本组随访12~31个月,平均26.7个月,屈膝活动均达到120°~130°;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8~100分,平均89.2分.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确保膝关节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共同性外斜视患儿眼直肌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后角膜曲率和眼球屈光度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6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眼直肌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治疗。测定患儿手术前、后的患眼角膜曲率和眼球屈光度,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后1个月不同区域各个方位的角膜曲率变化与眼球屈光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距离角膜顶点3、5 mm区域内鼻侧、颞侧方向的角膜曲率:术后1个月<术后1周<术前,上侧、下侧方向的角膜曲率:术后1个月>术后1周>术前(P<0.05)。患儿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时的患眼眼球屈光度绝对值显著大于术前(P<0.05)。患儿患眼术后1个月时距离角膜顶点3、5、7 mm区域鼻侧、颞侧、上侧和下侧4个方向的角膜曲率与术前差值和术后1个月的眼球屈光度与术前差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眼直肌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距角膜顶3、5 mm处垂直子午线4个方向的角膜曲率和眼球屈光度均会出现明显变化,但术后早期角膜曲率变化与眼球屈光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47-1148
探析脑瘫步态异常患儿临床应用肌内效贴布技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将我院收治的90例脑瘫步态异常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肌内效贴布技术)与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其步宽、步频、步速、步长等参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脑瘫步态异常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布技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步态异常症状,对改善患儿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Parks切口联合外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Parks结膜切口联合外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46例,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中13例术后未达到预期效果,欠矫4例,过矫9例,手术后24~48 h内于表面麻醉下进行眼位调整,13例均将眼位调整至预期效果。随访3~24个月显示,未调整者欠矫2例,过矫2例,调整者欠矫2例,余40例正位。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切口对合整齐,轻度充血、水肿,术后5~8 d完全愈合,睑裂部无明显瘢痕。4例患者调整缝线结对应的结膜面局部结节状隆起水肿,给予0.1%氟美瞳眼水点眼后消退。未见感染、巩膜穿通、肌肉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Parks结膜切口联合外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在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上有诸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红  王薇 《现代护理》2001,7(4):77-78
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可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我科自 1999年 10月始采用该方法治疗牙龈癌病人 3例 ,舌癌 2例 ,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 ,5 3岁。下前牙龈无痛性肿物 3个月。初始约花生米大小 ,呈桑葚状 ,遂自行剜除。 10余日后复发。范围较前扩大 ,伴下前牙松动。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双下颌及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下前牙龈外生性肿物。表面为粟粒状结节 ,伴糜烂 ,触之易出血 ,约 7cm× 5cm大小 ,|3|3唇侧附着龈受累 ,牙齿松动。术前周切取活检诊断为“高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