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57-158
目的:降低退药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分析140例处方,按照处方中标明退药原因将处方分类,分别统计出退药例数及所占比例。结果:患者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医务人员执行医嘱错误所占比例较大,退回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存在很多医疗安全隐患。结论:建议医务人员加强责任心、加强医患沟通,能够尽量减少退药情况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率及合理退药的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按所占比例依次为药品不良反应,占38.1%;医生原因,占31.4%;患者原因,占23.2%;药房原因,占6.2%;其他,占1.1%.所退药品种类主要以抗菌药物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为主.结论 建议建立完善有效的退药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力度,积极开展院内处方点评,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医患以及医护之间的沟通,以减少不合理的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3.
住院药房5962例退药申请单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退药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方法收集我院住院药房5 962例退药申请单,从退药科室、退药原因、种类、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总退药比例为10.55%,退药量最大的科室为儿科,所占比例也最大,为17.15%,存在退药的药品比例最大的是抗菌药物,主要退药原因有出院、变更医嘱、处方错误等。结论强化医生合理用药意识,加强药品管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有效控制退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规范并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减少药房退药.方法 对医院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处方,按照退药原因、科室及退回药品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 237张退药处方中,医师处方原因473张,占38.24%;患者原因398张,占32.17%;药品不良反应原因273张,占22.07%;药房原因93张,占7.52%.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同时加强与药师及患者之间的沟通.药剂人员应注重药物咨询,向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尽量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晓君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1):67-68,77
目的 分析我院2011年门诊退药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12月门诊退药处方共1 095张,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为依据,按退药原因、退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95张门诊退药处方中,退药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居首位,占36.71%,其次为医师处方录入错误,占19.82%;退药品种以抗微生物类药物为主,占24.48%;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占20.27%。结论 医院应提高诊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药学服务,开展药师用药咨询服务;完善退药管理制度以减少门诊退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门诊患者退药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退药率,保证药品质量,从而提高我院药房管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分析2013年6~12月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数据,根据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剂型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退药原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因医生开错处方导致退药的高达17.1%,患者退药金额共计52732.9元,其中神经类用药的退药金额最大,为23648.72元,所占比例为21.32%,皮肤外用药的退药比例和退药金额都较大,分别为48.34%和16705.85元,口服片剂占59.76%,注射剂占29.83%。结论: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强化医生合理用药意识,保证患者安全,减少退药,需要药师与医生协作与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找医院门诊患者退药原因,探讨如何减少退药现象。方法收集医院门诊药房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退药371起,统计和分析退药科室、所退药品的类别和退药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结果退药处方率为0.22%,患者自己要求退药占最大比例,检查取消占第2位。对造成80%责任的前6项因素实施干预,常态化后退药事件大大减少。结论医院发生的退药事件有一定的地域特点,通过提高患者用药的服务水平,与临床加强沟通,加强培训和退药事件的干预等措施可减少退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628张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减少门诊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门诊退药处方进行分析。方法:按退药原因系统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628张退药处方。结果:退药主要原因是药房缺药和药品收费错误,其次为发生不良反应,以抗菌药物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结论:必须加强对药房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要求临床医师提高药学知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处方质量;医院各科要通力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处方特点,减少门诊退药,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6月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277张,按退药率、退药科室、药物剂型、药物种类、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科退药多,注射剂退药多,抗生素退药多;退药主要原因有治疗变更、重复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通过分析退药的特点,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药师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减少门诊退药。  相似文献   

10.
吴恒 《淮海医药》2014,(1):74-75
目的探讨我院门急诊退药原因,提出相应措施,以减少退药,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3门急诊西药房退药处方,对总体退药处方原因构成比、不合理用药处理退药科室构成比及数量变化趋势、不良反应处方变化趋势及各类药品所占比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中不良反应比重最大;各科室合理处方中儿科与皮肤科最高;不合理处方数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不良反应处方数随时间变化平稳;不良反应药品分类中以抗生素和抗菌药数目最多。结论退药现象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减少和降低退药发生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戴滨  房德敏 《天津药学》2005,17(5):70-71
目的:统计门急诊处方退药原因,减少退药.方法:收集门急诊退药单(2004年1-6月)共计112份,按退药的类别和原因进行分类.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生素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4.8%和19.6%.药物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深入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加强门急诊药品管理,可减少门急诊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中国医药》2010,5(10):953-954
目的 分析并探讨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我院2009年809例退药处方进行退药原因分类统计.结果 809例退药患者的原因为:363例(44.9%)为药物不良反应,95例(11.7%)为医师处方错误,346例(42.8%)患者原因退药,,其他原因5例(0.6%).对809例退药处方分析时,对所退药品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其中抗感染药退药396例(48.9%),中药注射剂201例(24.9%),其他212例(26.2%).结论 退药处方中因药品不良反应退药所占比例较大,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卢惠萍 《海峡药学》2013,25(7):192-193
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门诊儿科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占退药比例的40.57%,其次是医务人员因素,占退药比例23.6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减少门急诊药房退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门急诊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562张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主,其中以抗菌素过敏为常见,其次为患者住院,收费有误等,且2011年退药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最大程度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核专科医院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3~9月患者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退药的453张处方中,患者因素所占比例较大,为29.80%,其次是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28.26%,医生因素占23.18%,药房因素占8.29%,其他因素为10.38%。结论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师、药师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制度是减少退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徐敏  余小黄 《北方药学》2010,7(3):43-44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退药原因。方法:收集门诊退药处方100例,按退药原因分类。结果:退药原因所占比例依次为:患者不同意占首位、用药不良反应退药、嫌药贵、重复开药、住院退药、检查未作、其他原因等。结论:完善退药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处方出错,加强门诊用药咨询,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服务、最合理用药,以减少门诊退药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梁尚宜  李棋 《中国药业》2011,20(16):67-68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患者退药原因,促进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患者退药现象.方法 对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科退药率最高;退药原因以医生开药太多、重复开药、错开、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呈阳性、药物不良反应等为主.结论 应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提高门诊诊治质量,完善门诊患者退药制度,减少或避免退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退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1—12月458份眼科门诊患者的退药处方,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458份退药处方中,因不良反应而要求退药的382例,占总数83.40%,其他各类原因共占16.60%。结论:应加强眼科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进一步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7~12月412例住院患者退药申请单,对退药科室、药品种类和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抗微生物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和营养药物占退药频次的前4位,内科退药现象较外科多,因药物不良反应退药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加强药品的规范管理,可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徐雪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56-157
为了总结退药原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本文收集本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本院住院患者退药主要原因:①医师因素占总比例的70.50%;②患者因素占总比例的12.65%;③操作因素占总比例的7.81%;④因各种不良反应占1.51%;⑤其他因素引起退药的占7.53%。退药种类比例最大的是抗感染药,占退药比例的18.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