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我院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普外科临床药师深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病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干预后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96/100)降至39%(39/100)(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5/100)升至69%(69/100)(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药费、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显著(P〈0.05)。结论: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干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极大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药学服务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后用药情况。方法抽取围手术住院病历360份,其中临床药师干预前(2010年10-12月)180份,干预后(2012年10-12月)180份,根据抗菌药品合理使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抗菌药品用药时机、疗程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抗菌药品使用的干预,我院围手术期用药合理性有所提高,临床药师对规范抗菌药品的使用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第1—4季度四川省骨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78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比分析第1季度与第4季度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我院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无适应证用药比例、药物选择不合理率、术前给药时间不合理率、术后用药疗程,分别由第1季度的88.64%、31.82%、23.08%、15.38%、1.5 d 下降为第4季度的64.44%、24.44%、0%、3.93%、1.3 d(P值分别为0.01、0.44、0.00、0.04、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服务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7—12月哈尔滨二四二医院外科围术期病历50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医院进行一系列药学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2年1—6月外科围术期病历500份作为干预组。对2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选择、给药时间及疗程等较非干预组有较大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4.80%(424/500)下降为29.60%(148/500),选药以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前规范预防性用药的比例提高至94.59%(140/148)。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明显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相似文献   

5.
李锐  刘福 《中国药事》2018,32(1):150-155
目的:调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1-12月出院的997例(干预前组)和2016年1-12月出院的958例(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了9.87%;药物品种选择方面,干预后组预防性使用1、2代头孢菌素者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1.46% vs.62.12%,P < 0.01);用药时机及疗程方面,干预后组术前0.5 ~ 1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用药疗程≤ 24 h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96.15% vs.85.10%,P < 0.01;68.18% vs.29.55%,P < 0.01);适应证方面,干预后组的合理性用药比例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4.62% vs.73.67%,P < 0.01);另外,在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干预后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作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3年门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主要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抽取病史资料,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我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略有波动,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合理性有明显改善。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临床药师于2011年5月与9月先后2次对围术期用药情况进行干预,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每个季度手术患者病历50份,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对4个季度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合理性评价。结果:经过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明显下降,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减少。结论:经过2次重点整治,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趋于合理,但尚需继续努力,将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白内障手术围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09年(干预前)及2010年(干预后)的白内障手术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从年龄、性别、切口愈合程度、住院天数、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评价、费用、术后感染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切口感染率下降1.53%,平均住院天数下降16.66%,平均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下降83.57%。结论: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干预用药后,围术期切口感染率控制较好且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及临床药师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分别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98.56%下降至28.95%,降幅达70.63%;第2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31 DDDs/(100人·d)降至32.18 DDDs/(100人·d),降幅达66.59%;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均趋于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围手术期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师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选取2013年3—5月62例(干预前组)和2014年3—5月77例(干预后组)骨科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其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限及费用等指标作了分析。结果:经药师干预后,围手术期患者药品平均总费用、抗菌药物平均费用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100.00%(62/62)降至18.18%(14/77);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由88.71%升至92.86%;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由(1.27±0.55)d缩至(1.07±0.27)d;抗菌药物种类3类5种降至2类2种。结论:骨科内固定物取出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在药师干预下,其合理性显著提高,但与相关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尚需进一步加强用药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分两步制定干预措施,督促落实.对干预前(2011年)及干预后(2012年、2013年1~6月)心脏介入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诊断性介入造影术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预防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0.72%、99.07%下降至0,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预防用药时间由干预前的3d以上缩至为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药师有效地促进了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9一11月(干预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106例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1年9—11月(干预后)出院的107例普外科I类切1:2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干预,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85.85%(91/106)下降为47.66%(51/106)(P〈0.01);抗茵药物使用合理率由66.04%(70/106)上升为78.50%(84/106)(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茵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313.17元下降为233.52元(P〈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合理用药干预,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茵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某三甲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预前)和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干预后)的甲状腺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各90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6.67%下降到干预后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指标合理率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可行且有效,可对Ⅰ类切口围术期合理预防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整体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相关标准,抽取我院骨外科、普外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住院病历220份与2011年5月—2012年4月(干预后)住院病历260份,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合理率大幅提升,由干预前的2.3%升至71.9%,干预效果斐然。结论: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督导干预,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干预乳腺外科围手术期抗茵药物使用,推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干预前后,对比2007年4月与2008年4月乳腺外科围手术期用药的变化,比较抗茵药物使用时间、天数、品种数、金额数等指标。结果:干预后乳腺外科围手术期与干预前相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天数、品种、金额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经过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趋于合理,抗茵药物使用金额下降,住院天数缩短,但在抗茵药物品种选择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院5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与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第一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一季度5种清洁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介入手术、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第二阶段干预后该5种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92.7%下降到8.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从4.0%升高到19.4%,合理干预成绩可喜。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药物品种选择、术中追加方面已基本实现100%合理,但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适宜情况审视、术前给药时机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时间等方面仍存在多例不合理现象,致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仍不让人满意。结论:该院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采取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模式,但离原卫生部规定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应继续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我院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普外科400例清洁手术患者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应用情况、合理性评价结果及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94.5%(189/200),显著高于非干预组的28.5%(57/200)(P〈0.01);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6%(32/200),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93%(186/200)(P〈0.01);干预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8.52元,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424.56元(P〈0.01);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44 d,明显低于非干预组的7.79 d(P〈0.05)。结论:我院对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收效显著,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普外科出院病例205例,设为非干预组;干预分为2个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为干预的第1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51例;2012年5月—2013年4月为干预的第2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63例,对干预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99.6%,疗程由干预前的5~14 d(平均8.39 d,且出院还带口服抗菌药物)下降为1~8 d(平均2.8 d),未用抗菌药物者已有1例,疗程≤24 h、25~48 h的比例从零到明显提升,疗程≤24 h的比例已达40.64%,疗程为3~7 d、>7 d的比例明显下降,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中用药、用法与用量逐步合理,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全部合理;第二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5.70%,且后阶段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不预防性用药,疗程为0~1 d(平均0.057 d),其余各项也全部合理且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全部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