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疗程为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收缩因子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行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FM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较正常体检组血清NO、SOD、GSH Px以及FMD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升高(P〈0.01),两组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NO、ET-1、SOD、GSH Px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FMD值增高,此外,六味地黄丸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除FMD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六味地黄丸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史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2-10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的60例患者为治疗组,分别在住院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ET和NO。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前后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均明显升高(P〈0.01);通心络组较对照组ET水平下降(P〈0.05),NO和FMD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通过抗凝、降脂、减少黏附分子、降低ET、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刘梦堃  赵治  韩景献 《天津医药》2006,34(12):863-86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针灸治疗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针灸治疗组31例和药物治疗组3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DD%、血浆中NO浓度升高(P〈0.01),ET浓度降低(P〈0.01),针灸疗法更显效。结论: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可以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ET-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丽  王献 《中国实用医药》2009,4(5):148-149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法舒地尔60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有效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6.
张晔  陆赛花  刘秀凤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889-1890
目的研究L-精氨酸对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n=30)和L-精氨酸治疗组(n=30)。L-精氨酸对照组给予口服精氨酸7g每天。两组治疗28d后再过7d的药物洗脱期。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及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进行分析。结果L精氨酸治疗组较安慰剂对照组,血浆NO浓度升高,vWF和ET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精氨酸治疗的FM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L-精氨酸可影响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影响血管内皮的收缩舒张作用,从而对高血糖伴随的血管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滴丸对血浆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慧  胡永寸  陈俭 《天津药学》2003,15(2):39-4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对80例冠心病与8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并测定血中内皮素(ET—1),进行比较。将80例冠心病人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肱动脉FMD及ET—1。结果:冠心病组肱动脉FMD及ET—1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肱动脉FMD、ET—1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功能较正常紊乱,复方丹参滴丸对其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服用麝香保心丸(SXBXW)6个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SXBXW组和对照组。SXBXW组在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XBXW每天6丸,服用6个月。以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检测FMD及血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这些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的FMD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SXBXW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SXBXW组NO、ET均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长期服用SXBXW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后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疗程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NO、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丹参多酚酸盐组ET值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1),NO、VEGF值较治疗前上升更明显(P〈0.01)。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受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的变化,并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肺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FEV1和FVC均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名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益心舒胶囊加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对照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治疗组对改善临床胸闷、气短、心悸、出汗、口干、头晕乏力及心绞痛等方面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对心电图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此3项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降低收缩压比对照组疗效好(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生丸活血化瘀作用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N0)、内皮素-1(ET-1)含量。采用超声法测血管舒张功能(DO、FMD)。给药方案为:治疗Ⅰ组(50例)口服抗生丸每天2次,每次2丸;治疗Ⅱ组(50例)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参片每天3次,每次4片;对照组(50例)口服丹参片每天3次,每次4片;三组连续用药时间均为45d;正常组(20例)不给任何药物。结果:三组治疗前后三种物质(NO、ET-1、FMD)比较,P〈0.05;三组治疗前组间DO、治疗后组间DO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三种物质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生丸对高血压患者NO、ET-1、FMD具有调节作用。病人同时患有骨质增生和高血压疾病时,亦可只应用抗生丸,无需加服丹参片,利用抗生丸活血化瘀功能,在调节NO、ET-1、FMD方面与服用丹参片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用益心舒胶囊加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80例,用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冠心病室性早搏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HRV)和QT离散度(QTd)均有一定的改善;两组间SDNN、SDANN、SDNNIndex、PNN50变化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和中医证候有明显疗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兰心宁软胶囊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院行PCI术的100例NSTE—AC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葛兰心宁软胶囊4粒(0.58g/粒),3次/d,2组疗程均1个月。于PCI术前空腹12h和术后1个月抽血检测患者血脂、NO和内皮素1水平;PCI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PCI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脂水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用药1个月后观察组TG、TC、L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内皮素1较术前降低[对照组:(66±10)ng/L比(74±18)ng/L,观察组:(61±15)ng/L比(75±24)ng/L,P〈0.05],NO较术前增加[对照组:(101±8)μmol/L比(79±8)μmol/L,观察组:(131±7)μmol/L比(79±11)μmol/L,P〈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的FMD较术前升高[(8.6±1.4)%比(5.8±2.2)%,(9.0±1.3)%比(5.8±2.1)%,P〈0.05],观察组FMD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NSTE—ACS患者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兰心宁软胶囊能进一步改善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病毒性·,22肌炎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三磷酸腺苷(ATP)40mg+辅酶A200+维生素C5.0g静脉滴注治疗,1日1次,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胶囊1次3粒,1日3次,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体现了中药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朱飞  何平  刘地川 《中国药房》2011,(24):2229-223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培哚普利(4~8mg,qd),对照组口服氢氯噻嗪(25~50mg,qd),2组均治疗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NO、ET-1、vWF、舒张压、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降压同时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何金波  焦俊芳  王超 《河北医药》2012,34(8):1130-1132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组(治疗组),每组60例,另6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多普勒超声测定3组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肱动脉充气加压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血管内径的变化。用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的数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胰岛素、HOMA-IR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2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