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3年抽验药品的质量分析,提出今后抽验工作的重点和思路。方法对陕西省2004-2006年25897批次抽验药品,从来源、类别等方面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计划性抽验药品不合格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监督性抽验药品不合格率仍较高(11.64%);在产、供、用环节,经营和使用单位抽验药品不合格率较高。结论陕西省药品质量逐年提高,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亟需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近3年抽验药品从来源、类别等方面进行的统计分析,指出宝鸡市药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方法对宝鸡市2006-2008年2646批次抽验药品从来源、类别等方面对质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率逐年下降,在产、供、用环节,经营和使用单位抽验药品不合格率较高。结论全市药品质量在提高,但应重视中药材及其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2011年山西省药品监督抽验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抽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我所承担了基本药物36类制剂44个品种的抽验任务,严格依据法定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对所有检品进行"全检",检验数据结果力求准确公正,现将药品抽验质量分析汇总如下。基本药物抽验概况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我市药品抽验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艳  杨瑞恩  冯家龙 《中国药事》2007,21(10):808-810
2006年,我市充分发挥药品快速检验的优势,对发现的可疑药品进行初步检验筛选,抽验药品的靶向性不断提高,从2005年的15.82%提高到2006年的27.40%。统计中发现,中药饮片的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说明中药材市场仍存在很多问题,其综合监督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张玉洁 《海峡药学》2009,21(10):223-224
目的通过对3年抽验药品的质量分析,提出今后抽验工作的重点和思路。方法对南阳市2006-2008年8887批抽验药品,从来源、类别等方面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计划性抽验药品不合格率较低,监督性抽验药品不合格率仍较高(52.89%);在产、供、用环节,经营和使用单位抽验药品不合格率较高。结论南阳市药品质量逐年提高,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亟需改进。  相似文献   

6.
杨学智 《齐鲁药事》2007,26(9):529-530
根据2006年聊城市药品抽验计划及其实施方案,我局对辖区内药品经营及医疗机构有重点的进行了抽验,并充分利用和发挥县级药品检验人员、检验仪器设备、药品快速鉴别箱等资源条件,对一些药品进行常规鉴别、检查项目进行初步检验。全年按计划、比例上转市药品检验所301批次,其中10  相似文献   

7.
王荭晖  徐庆辉 《安徽医药》2007,11(5):449-451
随着《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 [1]的颁布实施,省以下地市级药品抽验的目的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不再以反映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评价性抽验为首要任务,而是代之以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的针对性监督抽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根本意义在于利用有限的抽验资源,最大限度地查处假劣药品,从而净化药品市场,维护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王君铭  贾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41-142
目的:调查2008~2009年本市药品监督抽验情况。方法:对1414批检品的抽验情况及其质量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中药材、中成药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中成药违反生产工艺的问题突出。结论: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并提高技术监督的能力,相关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付晓玲 《淮海医药》2008,26(3):250-251
药品抽验是药品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假治劣和净化药品市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药品抽验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如何用有限的抽验经费达到检出假劣药品的最大效果,是当前药品抽验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安徽省滁州市2006年药品抽验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抽验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药品抽验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GSP与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勇  王瑜  程艳霞 《中国药房》2005,16(12):904-906
目的:探讨制订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方法:依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分析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结果: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应针对药品供应和使用两个环节分别制订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记录等。结论:制订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对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左毅  费路华 《中国药师》2016,(1):146-149
摘 要 目的: 对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抽验药品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2011~2013年抽验药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抽验药品批次分别为3 280批、3 614批、2 804批,不合格率分别为18.2%、12.6%、6.5%。原料药、化学药品、抗生素制剂、中成药、中药材(饮片)、辅料(胶囊壳)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7%、10.5%、1.4%、9.6%、36.6%、14.0%,其中中药材(饮片)每年的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性状和鉴别。结论:各类药品均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其中中药材(饮片)存在较大问题,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13.
薛娇  张仔志  王新意 《中国药师》2012,15(9):1334-1336
目的:调查2011年本省国家评价性抽验所承担品种的整体情况。方法:对813批检品的抽验情况及其质量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抗菌药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原因多为流通环节储存条件不当。结论: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并提高技术监督的能力,相关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周好田  孙守景  任敏 《中国药房》2009,(16):1209-1210
目的:确保医疗机构从合法的供货方采购到合格的药品。方法:对供货方按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分别对其资质证明文件进行收集、审核、编号存档。结果与结论:严格审查药品供货方的资质材料可促使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保证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春花  陈莉莉  陈玉能 《中国药房》2012,(44):4143-4145
目的:为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性和可及性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静安区和金山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对象进行调研,分析其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而借助层次分析法分析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监管策略。结果与结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是药品仓储条件与养护两大方面;间接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监管、人员素质、制度保障、供应能力4个方面。鉴于此,《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修订应以可及性为主和以覆盖率为辅,兼顾药品剂型和区域发展水平;应建立基本药物使用的激励机制;应以医院内控为主强化基本药物的储存与养护。  相似文献   

16.
安敏霞 《中国药事》2014,(6):633-637
目的从文献学角度研究探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院)十二年检定科研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不足,为促进中检院的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01~2012年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检院学术论文情况,并对论文数量、载文期刊、核心期刊、论文学科分布、高产作者的论文学科、基金资助论文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学术论文的整体情况进行展示。结果与结论2001~2012年,数据库收载中检院论文4101篇,论文数量及质量均呈上升趋势,充分反映了中检院科研检定学术水平,但高质量、创新性研究论文比例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抗微生物药在湖南西部地区医疗机构中的供应使用情况,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调查单位2008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抗微生物药供应品种、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乡镇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抗微生物药供应率为78.79%,年销售金额355800元;二级医疗机构供应率为51.52%,年销售金额437348元;三级医疗机构供应率为90.91%,年销售金额1989943元。结论:二级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抗微生物药供应品种配备不够。  相似文献   

18.
赖春花  潘莉丽  毕莹  贾静 《海峡药学》2016,(10):279-281
目的: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探讨先进管理模式,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和质量。方法将 PDCA循环模式纳入我院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工作,通过对我院不良反应上报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主要问题,确定整改目标,制定计划等措施,通过执行、检查改正处理,最后评价管理成效。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及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将PDCA循环运用到医疗机构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工作中,可提高管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沈芊  张丽  闫素英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12,(10):865-867
目的:建立和运行药物警戒体系,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介绍我院建立的药物警戒体系及开展药物警戒的工作模式。结果:我院的药物警戒体系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安全评价、合理用药监测等与临床安全用药相关的各项工作及相关部门整合而成。随着对药物警戒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从药品购入到临床应用全过程的药物警戒体系和运行模式。结论: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发挥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的作用,医疗机构有必要建立临床用药全过程的药物警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