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RM)的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万方数据》中有关药物引起RM的文献资料(1998~2011年),筛选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RM发生时间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引起的RM的个例报道中,60岁以上病例较多(63.38%);主要涉及药物为降脂药(85.92%),具体品种为辛伐他汀(30.98%)、非诺贝特(21.13%)和阿托伐他汀(11.27%)。发生于用药后1周内的RM较多(33.80%);69.12%的病例经停药、对症处理后,于2周内好转或痊愈。有3例死亡(4.23%)。结论:临床应警惕药物引起的RM,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9):4082-4086
目的:研究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RM)发生的因素与规律,以期避免或减少药源性RM的发生。方法:检索、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5年1月-2014年6月)所有药物所致RM病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史、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情况和RM的临床表现、出现时间、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药源性RM185例,61岁及以上者占57.8%,78.9%由调脂药引起,其中他汀类占55.7%。74.1%于用药后1月内发生,86.6%的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有4.9%死亡。结论:高龄、合并多脏器疾病、不合理的联合或超剂量用药均为致RM的高危因素。药物治疗应注重个体化,精简用药方案,以避免或减少RM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抗感染药物在门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发热门诊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报告,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相关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等信息,分析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患者的男女性别分布较为均衡(87例vs 75例),而其年龄则主要集中在>60岁(73例,占45.06%);162例ADRs所涉的抗感染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160例,占98.77%),其中主要的类别有头孢菌素类(44例,占27.16%)、喹诺酮类(38例,占23.46%)、大环内酯类(34例,占20.99%)和青霉素类(33例,占20.37%);162例ADRs所涉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115例,占70.99%),其次为口服(31例,占19.14%);162例ADRs主要的发生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药物相关性横纹肌溶解症(RM)的发生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RM为主题词,检索2002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有关药物相关性RM的报道,剔除资料不全、重复案例、综述以及非药物所致、药物过量和中毒引起药物相关性RM的案例。统计分析文献筛选结果 ,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情况,引起药物相关性RM的药物分布及帕累托图, RM发生时间,转归情况。结果 检索到药物相关性RM的原始报道个案321篇,剔除剔除资料不全、重复案例、综述、以及药物过量和中毒引起的药物相关性RM的案例40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报道281篇,共计病例300例。300例药物相关性RM患者中,男性155例,占51.67%;女性145例,占48.33%,男女比例为1.07∶1;年龄3~93岁。300例药物相关性RM患者的原患疾病主要为高血脂、冠心病、感染性疾病等,其中14例既往有过敏史, 76例有糖尿病, 47例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 34例存在低血钾, 18例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300例药物相关性RM患者中单一用药所致的RM共计231例,占77.00%,涉及1...  相似文献   

5.
我院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贤铭  李庆十 《中国药事》2010,24(5):519-520,F000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10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涉及的药品有47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居首位(占35.24%),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5.7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发ADR为主(占74.2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损害最常见(占24.7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ADR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常州妇幼保健院收集并上报的390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对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0例ADR报告共涉及9类30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引起ADR最多(265例,占66.92%);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ADR最常见(362例,占92.82%);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243例,占51.70%)。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有关。结论: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严格操作,加强ADR监测和预警,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潘娟  周玲芝  钟菁  聂格  张旭  李足意 《抗感染药学》2022,(10):1465-1470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所致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特点,为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左氧氟沙星“”横纹肌溶解“”肌痛“”levofloxacin“”rhabdomyolysis“”myopathy”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1年10月的相关文献,采集文献中左氧氟沙星致RM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左氧氟沙星所致RM的临床特点。结果:在国内外数据库中共检索到17篇左氧氟沙星致RM的相关文献,涉及患者17例(男12例,女6例),其中≥60岁者11例;17例患者中,用药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10例),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给药(10例),有5例患者存在超说明书剂量用药;使用左氧氟沙星至发生RM的潜伏期为3 h~19 d,其中潜伏期<10 d的有13例;RM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肌痛(13例)和肌无力(11例),其间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最高为451~159 450 U/L;在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的有15例。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RM...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2019年—2020年58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征,为该类药物的ADRs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5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病历资料,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和转归等方面分析抗菌药物所致ADRs的发生规律与特点。结果:58例ADRs报告中,以>60岁者为最多(22例,占37.93%),其次为40~60岁者(19例,占32.76%);涉及抗菌药物种类的前3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26例,占44.83%)、喹诺酮类(25例,占25.86%)和青霉素类(11例,占18.96%),且有38例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s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 d(32例,占55.17%)和>1~3 d(12例,占20.69%);ADRs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占37.93%)、消化系统(占20.69%)和神经系统(占17.24%);所有发生ADRs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药物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物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5年1月~2008年11月)药物所致ARF的病例。结果:药物所致ARF312例,男性208例,女性104例。引起ARF的常见药物达53种,发生例数最多的依次为甘露醇、阿昔洛韦、多巴胺、庆大霉素、右旋糖酐40等。给药方法中,静脉点滴引发ARF266例,占总例数的85.26%。发作的开始时间在用药中立即出现至用药后6个月,其中以用药后1~5d发生例数最多。312例中,治愈268例,占85.90%;好转6例,占1.92%;自动出院6例,占1.92%;4例转为慢性肾衰,占1.28%;死亡28例,占8.97%。结论:各种给药方法及许多常用药物均可引起ARF,使其发病率日益增多,但只要诊断及时、准确。治疗恰当,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我院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析。结果:114例ADR监测报告中,涉及药品52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ADR最为常见,共47例(占41.2%),由循环系统用药引起的疑似ADR其次,有28例(占24.6%);再者是由抗肿瘤药引起的疑似ADR,有9例(占7.9%);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8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57例(占41.6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药物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避免或减少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4-01~2009-08)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相关的医药期刊查找原文,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166例过敏性休克中≤10min有82例,≤30min有37例,共119例,占总数的71.69%。患者使用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药物,发生例数按药物种类排序前4位为:抗菌药物97例(占58.43%)、循环系统用药17例(占10.24%)、神经系统用药10例(占6.02%)、疫苗类7例(占4.22%)。发生例数按药品排序前3位的是:青霉素类35例、头孢菌素类2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10例。结论:严格用药指征,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其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8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5年1月~2007年12月)药物所致ARF285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致ARF285例中,男性186例,女性99例;引起ARF的常见药物达50种,发生例数最多的依次为甘露醇、阿昔洛韦、多巴胺、利福平、庆大霉素、右旋糖酐40等;静脉滴注引发ARF242例,占84.91%;出现ARF的时间以用药后1~5d最多;治愈251例(占88.07%),好转6例(占2.11%),自动出院5例(占1.75%),4例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占1.40%),死亡24例(占8.42%)。结论:各种给药方法及许多常用药物均可致ARF,且发病率日益增多,但只要诊断及时、准确,治疗恰当,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1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较多,共64例,占58.18%;静脉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为79例,占71.82%;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37例,占3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共19例,占17.2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39例占35.45%。结论:应以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为重点,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6%);抗感染药引发ADR居首位(75例,占28.52%),其次是中药制剂(56例,占21.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3例,占39.16%)。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学苗  赵欣  任秀华 《中国药房》2011,(34):3218-322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第1周期化疗后出现Ⅱ°药物性肝损伤且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的恶性肿瘤患者94例,在进行第2周期化疗的同时,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治疗组,47例)或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g(对照组,47例)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均为1次/d,疗程2周。肝损伤<Ⅱ°者为有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9%、55.3%(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20.8±9.4)、(35.4±7.1)U·L-(1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于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148例文献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1997年至2007年CNKI和CMB收我的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患者148例的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诱发癫痫药物、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癫痫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患者中,男82例,女66例,平均年龄(40.16±24.08)岁,有癫痫病史15例。诱发癫痫样发作居前三位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82例(其中喹诺酮类39例),占55.4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34例(其中抗精神病药物20例),占22.97%,麻醉药8例(其中氯胺酮6例),占5.41%;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为主,共120例(81.08%),其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5例(10.14%);患者年龄〈19岁32例(21.6%),年龄≥60岁52例(35.14%);超剂量用药21例(14.19%);45例联合用药患者中有10例出现癫痫样发作。癫痫发作时间为首次用药后3min至6个月.持续时间为4s至20min。147例癫痫样发作患者经停药及对症处理症状均好转或痊愈,1例因肺部感染,循环衰竭死亡。结论: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可能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患者的年龄(老年或未成年)、癫痫病史、原患疾病、药物剂量过大以及联合用药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院44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分析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12月440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440例ADR中,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75;0~5岁人群最多,占33.6%;84.8%的ADR由静脉滴注引发;91.6%的ADR发生于用药后3 d内;在涉及的药物品种中,居首位的是抗感染药260例,其次为中药制剂83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ADR的57.5%。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是降低ADR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0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ADR中,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48.0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见,占44.1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05%,其中注射剂占90.32%;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占62.62%;涉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46.12%。结论:应加强中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提高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3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义  张佐妹  雷力力  荆洪英 《中国药房》2010,(14):1319-13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收集到的3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以≤18岁和≥60岁的患者ADR发生例数较多(占45.93%);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80.13%);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48.5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27.97%),其次为消化系统(16.10%)。结论: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合理使用与管理,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6例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DILI患者的基础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及甲状腺疾病为主;80例患者由西药导致肝损害,主要有抗生素、降压药、抗甲状腺及抗肿瘤等西药;46例患者由中药导致,包括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经过治疗后,31例患者痊愈,占24.60%;84例患者好转,占66.67%;10例患者自愿放弃治疗出院,占7.94%;1例患者死亡,占0.79%。预后佳的患者与预后差的患者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白蛋白(ALB)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的患者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明显增高,说明TBIL、DBIL及ALB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结论:DILI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无特异性临床特征,TBIL、DBIL及ALB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致力于该病预防和早期诊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