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保留膀胱术后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23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等保留膀胱手术,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1,Ta),术后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组)(85例),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组)(65例)、丝裂霉素(Mitomycin,MMC组)(80例),进行膀胱内灌注,进一步对比肿瘤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年的肿瘤复发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用药后的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血尿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THP、EPI膀胱内灌注治疗,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应用MMC膀胱灌注,术后复发率较前两者高,但费用低廉,临床上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4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多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复发率、初次复发时间以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2.70%,对照组复发率为24.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复发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11%,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9.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术后对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吡柔比星灌注化疗,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复发,且毒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手术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选出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URBT联合THP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TURBT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将5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C( MMC)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年评价两组复发率,观察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随访期内总复发率为10.3%,对照组总复发率为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0,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4.1%,低于对照组的2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05);Ⅱ~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8%,对照组为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0,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以有效地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且毒副作用小,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膀胱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5.
陈黎明 《中国药业》2013,22(5):99-100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2周开始分别予以吡柔比星40 mg和阿霉素40 mg定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灌注后毒副反应、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随访12~7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初次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8,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明显优于阿霉素,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而做好膀胱灌注期间护理是确保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气化电切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已行第1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盐酸THP 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10周。术后6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盐酸THP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组患者行第2次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术后采用盐酸THP膀胱灌注。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膀胱肿瘤的复发率[14.71%(5/34)]较对照组[35.29%(12/3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截止时,治疗组继续随访肿瘤复发率[27.27%(9/33)]显著低于对照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二次气化电切联合THP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两种疗程膀胱内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139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1~2周始两组患者均使用吡柔比星20mg加5%葡萄糖溶液40mL膀胱内灌注,保留2h。长疗程组(70例)每周1次,8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30次(约2年);短疗程组(69例)每周1次,共12次(约3个月)。结果:肿瘤复发长疗程组13例(18.57%),短疗程组12例(17.39%),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严重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但治疗间隔时间长、疗程长者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采用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来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复发影响,从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4例。对照组采用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并于术后4~6周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予以药物化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29/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25/34)(P ﹤0.05);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为(10.5±1.0)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中应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6年4月中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对照组直接实施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2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年的复发率为11.76%、生存率为82.35%,对照组分别为32.35%、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有膀胱保留需求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能减少术后复发,提升生存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次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PKRBT)降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率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已经行第一次PKRBT的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第一次PKRBT术后4~6周行二次PKRBT,两组均在PKRBT术后开始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每三个月返院复查膀胱镜一次,两组均随访20个月,评估两组肿瘤复发率.结果 随访20个月,实验组复发率19.4%,对照组复发率41.9%,实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二次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及术后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并可获得更准确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吡柔比星(40mg)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1次,连用8个月。结果 39例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0.2%。结论 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刘宁  刘世学  谢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83-208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表浅性肿瘤电切(TUR-BT)治疗的56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膀胱灌注药物浓度不同分为高浓度组25例,低浓度组31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灌注剂量30 mg,高浓度组为1.0 g/L,低浓度组为0.6 g/L。术后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月1次,至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CT)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QC30)以及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QLQ-BLS24)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随访(17.6±1.2)个月。其中高浓度组随访期内1例复发,复发率为4.0%(1/25),复发时间为术后(12.4±0.8)个月;低浓度组随访期内3例复发,复发率为9.7%(3/31),平均复发时间为(9.8±0.6)个月。两组复发率以及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浅表性膀胱肿瘤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58例未再次复发,12例1年内再次复发,5例2年内再次复发。结论:TURBT联合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简单,疗效好,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钬激光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吡柔比星即刻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后即刻予以膀胱内保留灌注无菌蒸馏水50 ml+吡柔比星30 mg,1次;对照组2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两组术后拔除尿管时灌注1次,以后每周1次,共8次,后改为每月1次,持续至术后1年以上,随访15~39个月.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20~53 min,平均(31.6 ±8.9) min,无膀胱穿孔发生,术后留置导尿管1~5d,平均(2.7±0.6)d,4例复发;对照组手术时间13 ~47 min,平均(29.8±8.3)min,1例术中膀胱穿孔,术后留置导尿管3~11d,平均(4.6±1.1)d,11例复发.两组平均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肿瘤复发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优于电切治疗,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两种膀胱内灌注方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灌注,每次THP灌注剂量40 mg,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灌注前实验组THP用蒸馏水80 mL稀释,对照组THP用蒸馏水40 mL稀释。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2年,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HP 40 mg+蒸馏水80 mL膀胱灌注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效疗与安全性.方法 将47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吡柔比星组2例(8.7%)复发,丝裂霉素组4例(16.7%)复发,复发率吡柔比星组明显低于丝裂霉素组(P<0.05);膀胱刺激症,吡柔比星组2例(8.7%),丝裂霉素组3例(12.5%);其他副作用方面吡柔比星出现排尿困难1例.结论 丝裂霉素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安全性相似,与丝裂霉素相比,吡柔比星具有膀胱内化疗药保留时间短、疗效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不同方法 膀胱内灌注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灌注前少量饮水,均于术后1周开始行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40 mg吡柔比星+80 mL蒸馏水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前8次灌注同观察组,在治疗8周以后每1个月行灌注治疗1次,连续治疗1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1年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膀胱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2年术后膀胱癌复发率为14.28%,对照组为11.4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6例(17.14%)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15例(42.86%)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吡柔比星进行为期8周的膀胱内灌注治疗,控制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满意,而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大剂量与小剂量吡柔比星灌注两种不同灌注方案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为临床灌注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研究设计为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将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围手术期大剂量灌注组(62例)和长期小剂量灌注组(58例).所有患者均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癌,TNM分期Ⅰ~Ⅱ,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围手术期大剂量灌注组患者术前、手术后6h及术后1周拔除尿管前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剂量分别为40 ng+生理盐水60ml、80 mg+生理盐水60 ml、40 ng+生理盐水60 ml;长期小剂量灌注组患者术后1周给予吡柔比星30 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灌注药物均膀胱内保留40 min.HRQOL的评估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膀胱癌(FACT-BL)量表,对FACT-BL量表各个领域(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精神状况、功能状况)的评分和总体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其中围手术期大剂量灌注组60份,长期小剂量灌注组54份.有效问卷参与者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比例、家庭收入、居住地、医疗付费方式、随访时间、肿瘤病理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围手术期大剂量灌注组和长期小剂量灌注组患者复发率[8.1%(5/62)比20.7% (12/5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8.1% (5/62)比46.6%( 2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大剂量灌注组和长期小剂量灌注组的躯体状况评分[(25.3±2.3)分比(21.3±2.1)分]、社会/家庭状况评分[(20.4±2.7)分比(16.1±4.3)分]、膀胱癌特异性模块评分[(83.6±6.3)分比(78.3±7.5)分]及FACT-BL量表总分[(90.3±18.7)分比(84.6±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围手术期大剂量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患者HRQOL优于采用长期小剂量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药敏试验指导膀胱灌注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药敏试验指导膀胱灌注的远期疗效。方法将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药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药敏组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对照组根据经验随机应用化疗药物灌注,2组均为单药灌注。随访24—72个月。结果2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药敏组复发7例,复发率17.5%;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药敏试验指导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选择,能显著地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