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的956例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56例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931例,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97.38%。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10类32个品种,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用药、选药不正确、用药疗程持续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未按药动学特征分次给药等。结论: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我院骨科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758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758例骨科手术患者有72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的药品主要为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预防性给药时间与持续用药时间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用法与用量不合理及更换抗菌药物不合理。结论:我院骨科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应加强质量监控,规范用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评价。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1日~31日出院的193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9.5%,其中合理56例(29.0%)、基本合理43例(22.3%)、不合理94例(48.7%)。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机不当。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仍有不合理现象存在。因此,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预防用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病例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至2012年儿科住院病历14880份,对病历医嘱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型及例数。结果:在14880份出院病历中,不合理用药例数达1260例,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病历所占比例最大,达47.0%。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和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是造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2009年至2012年出院病历不合理用药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总用药率分别为8.5%、12.3%。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体现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尤其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2年2月我院外科出院的637例I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95.45%;涉及8类21种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为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类别、持续时间、药物适应症、药物联用、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等,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统计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合理性可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中以术后用药持续时间一项的不合理情况发生率最高,占93.4%,显著高于其他项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问题,规范药物使用和管理,做到个体化用药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分析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评估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各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从适应证、药物选择、用量用法、联合用药、围手术期用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360例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某些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药物选择起点高,部分用药超量,未按药物的药动学特征分次给药,药物联用不合理,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规范,尤其是在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结论:我院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管理,规范应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08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手术病历254份,依据卫生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逐项调查,以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评价标准。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8%,预防用药占90.91%,治疗性用药占9.1%。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为预防用药,Ⅲ类切口手术患者为治疗用药较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比例65.6%。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药物选择不够严格、应用时机欠佳、疗程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起点过高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临床药师于2011年5月与9月先后2次对围术期用药情况进行干预,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每个季度手术患者病历50份,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对4个季度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合理性评价。结果:经过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明显下降,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减少。结论:经过2次重点整治,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趋于合理,但尚需继续努力,将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7年我院颌面外科出院病人病历,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评价。结果:共调查出院病历1087份,使用抗菌药物1022例,抗菌药物总的应用率为94.02%;手术病人997例,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995例,使用率为99.80%,其中不合理预防用药的比例达到86.9%。结论:我院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加强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和医院感染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随机抽取10%的手术儿童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价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频次排序前3位的是第2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第3代头孢菌素;88.7%的病例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其中无适应证用药占31.16%,45.3%的联合用药不合理,21.5%的病例单次剂量过大,仅8.6%的病例用药时机正确。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93%,年龄和性别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关系不大。结论:住院儿童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普遍,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预力度,促进其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茵药物预防感染的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正常围产期妇女的剖宫产病例360例,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及频次、给药时间、用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抗茵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剖宫产患者术前30min-2h或麻醉时用药只有3例,占0.8%。其余均为术后预防性用药,占99.2%。用药时间≤2、3、4、5、≥6d的比例分别为0%、0.8%、6.9%、74.8%、17.5%。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11.7%。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在给药时间、疗程、药物的选择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张斌  杨微  于卫江  赵秀莉 《中国药房》2012,(10):870-872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归档病历171份,制定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的药品选择、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更换药物等项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占78.9%(135/171),其中合理者57例(42.2%),不合理者78例(57.8%)。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疗程过长26例(33.3%)、药品选择不当25例(32.1%);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以第1、2代头孢菌素为主,选用头孢唑林60例(44.4%)、头孢硫脒35例(25.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率较高,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刘月芬  王琳  隋忠国 《中国药房》2010,(30):2815-2817
目的:调查我院眼科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眼科2009年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对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给药时机、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全身和局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0%);全身用药包括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67例,占67%)、注射用头孢呋辛钠(25例,占25%)、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例,占2%)、注射用头孢他啶(6例,占6%);仅术前30min给药1次63例(63%),术前30min给药1次、术后给药<24h12例(12%),二者合计75%;术前给药1次、术后给药>24h25例(25%),其中最长为4d,平均用药时间为2.5d。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预防用药选择不当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并强化医师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与合理性,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年1—12月我院妇产科出院归档的手术病历232份,统计分析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232份手术病历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24个品种;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其次为硝基咪唑类、青霉素类、头霉素类、林可酰胺类;其中单一用药146例、二联用药84例、三联用药2例。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不合理、持续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剂量偏大、溶剂选择及药物浓度配制不当等。结论: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问题较多,有待进一步规范,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监督、检查及规范化管理,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乳腺病损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制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对我院2012年2-9月间的285份乳腺病损切除术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合理性评价,其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病历有173份,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73例患者均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时机不恰当171例(98.84%);用药疗程过长149例(86.13%),且最长的达9 d;药物选择起点高1例(0.58%);不合理联用13例(7.51%);超剂量用药56例(32.37%)。结论:我院乳腺病损切除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较为规范,但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医院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年1—10月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共200份,对抗茵药物的选择、给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用药疗程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单一用药者197例,占98.5%;给药时间均为术中断脐后;用药疗程为48h者128例,占64%。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贵州省黎平县人民医院(简称“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抗菌药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我院2013年1-7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普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病案,记录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药品名称及剂量、首次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疗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相关文件判定用药是否合理.结果:共调查96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有85例,占88.5%,未使用11例;使用抗菌药物10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7种(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青霉素类1种(2例).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以前有明显的改善,不过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和滥用现象,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