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我院外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外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提高我院整体用药水平。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3月出院的外科病历798例,对其中应用抗菌药物、行手术治疗的病历共548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8份病历中546份病历在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达68.42%。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使用率达99.5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术前0.5~2 h应用占27.38%,术后应用占34.96%,术前应用占35.45%,术中应用占1.71%。结论:我院外科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管理,从而提高我院整体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5月我院260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用药、给药方法和给药剂量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学室每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180~230份进行医嘱点评,2013年抽取出院病历252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根据各项法律法规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在抽取的252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640份(25.39%)。抗菌药物使用合理450/640份(70.31%);不合理190/640份(29.69%)。不合理应用情况:给药频次不当、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联用不合理、换药无指征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仍然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仍需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法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科抗菌药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我院外科2006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病历1417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17份病历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的病历共310份,占24.2%。抗菌药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有:预防性用药时间长、预防性用药时机选择不当、给药方案不当、经验性用药多及标本送检率低等。结论: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襄阳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肿瘤科住院患者病历1200份,依据相关处方点评规范及药品法定说明书对抗肿瘤药进行处方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200份病历医嘱中,合理用药医嘱1149份,合格率为95.75%;不合理病历医嘱51例,主要表现为选药与适应证不适宜、药品的用法与用量不适宜、药品溶剂选用不适宜和用药顺序不适宜。结论:我院抗肿瘤药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需加强监督管理,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7年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12月每月3天在我院住院患者的治疗医嘱,对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医嘱进行分析,然后分类统计。结果:共审核26136份,其中有使用抗生素患者的医嘱11848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嘱1262次,主要在无指征的预防用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溶媒不当、药理拮抗、毒性相加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仍需进一步合理化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对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方法从洛阳东方医院2015年1—6月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1560份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312份,从适应证、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3方面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用药病历69份,占22.1%。其中适应证不合理32份,以外科为著;用法用量不合理31份,以内科为著;存在药物相互作用8份。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加强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1600份住院病历用药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病历记录,对医生给药方案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归档的1600份住院病历进行审核,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45份(15.3%)病历中存在着不舍理用药现象,包括用药时间不合理(137份)、药物选择不合理(151份)、药物用法不合理(64份)、用药剂量不合理(46份)、用药途径不舍理(16份)。结论:应重视加强用药时间、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宣传,提高医生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1~3月我院3712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指征的掌握、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外科系统住院病历用药的情况,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 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结果 共点评病历180份,不合理用药35份,合理用药率为81%.不合理用药表现为抗菌药使用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宜,未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药物等.结论 医院应重视病历点评工作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判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烧伤科营养支持药物使用是否规范,为临床正确使用营养支持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回顾性分析2012年烧伤科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根据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诊疗指南,判断其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正确性、规范性。结果:165例患者中,86例给予肠外营养,20例肠外+肠内营养支持,1例全肠内营养,58例未给予营养支持;使用糖患者86例,脂肪乳8例,氨基酸10例,重组人生长激素药物76例,谷氨酰胺等制剂未使用。结论:我院烧伤科营养支持基本规范,营养方式的选择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基本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更好地实施与落实及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9-2012年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对采购品种、销售金额、金额所占比例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国家基本药物中的抗菌药物及电解质和营养类大输液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国家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电解质和营养类大输液及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国家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基本稳定,维持在10%~12%;DDDs和销售金额排序最高的是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类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DDDs远高于口服剂型.结论:我院国家基本药物总体使用率偏低,特别是治疗类国家基本药物使用较少,需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在医院的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13.
郑加豪 《中国药房》2010,(22):2044-2046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手术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术后应用镇痛泵(PCA)带来的新问题与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291例骨科和普外科手术患者当日的用药情况及PCA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应用药物90个品种,2627频次,人均9.03频次;70.45%的患者术后应用PCA,不同专科在应用麻醉药、镇痛镇静药及其它类药物后的结果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A的应用增加了外科手术用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加强对外科手术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监护,以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09年1~10月398例已出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患者100%用药不合理,表现在无适应证用药、用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不合理;非手术患者18.89%用药不合理,表现在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及用量不合理。结论:我院临床用药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养,设立用药监督干预机制,提升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营养药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合理地使用该类药物。方法:对2008—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营养药的品种、用药总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分别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2008—2010年我院营养药用药金额均有增加,肠外营养药的使用高于肠内营养药。结论:部分营养药的使用剂量不尽合理,如何合理使用营养药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以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为统计指标,对我院2006—2008年肠内营养剂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2006—2008年肠内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上升,其中肠内营养粉剂(TP)、肠内营养乳剂(TPF-D)、肠内营养混悬液(SP)、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在临床肠内营养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肠内营养剂的使用,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应用体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戴兴凌  刘文萍  程轶波 《中国药房》2005,16(17):1303-1304
目的: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注射剂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药物剂量大于极限量、特殊人群用药警示5个方面。结论:我院通过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减少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肠外营养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某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06月使用肠外营养制剂病历,随机抽取540份,结合患者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肠外营养医嘱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540份肠外营养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161份,不合理用药率为29.8%。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途径不当(39份,占24.2%),药品遴选不适宜(38份,占23.6%),溶媒不适宜(37份,占23.0%)等。结论:开具肠外营养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时兼顾肠外营养制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方法:以关键词"医院"、"不合理用药"对1998~2008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得到不合理用药方面相关学术研究论文23篇,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重复用药、非医学失误、抗生素滥用、激素滥用,其中最主要表现形式为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等。结论:针对以上表现形式,必须对我国医院药事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采取多方面的、科学的干预措施,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我国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