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内出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效果,以3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对照研究。预防组13例接受苯巴比妥负荷量的平均时龄为生后6.5小时,维持量用5天。结果显示预防组的严重IVH发生率(23.1%)较对照组(82.3%)显降低。预防组在生后第四天的血甭苯巴比妥浓度为20±4mg/L。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研究显示苯巴比妥可显降低早产儿IVH的严重度。建议对胎龄≤34周的  相似文献   

2.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3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效果,以60例胎龄≤35周的早产儿的为观察对象,预防组和对照组各30例,预防组入辽后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以后给予维持量共5天。结果显示预防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0%)较对照组(53.3%)显著降低(P〈0.01),预防组严重颅内出血的发生率(6.6%)较对照组(33.3%)显著降低(P〈0.01),同时生后6小时内接受负荷量的颅内出血发生率(11.1%)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苯巴比妥联合立止血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是引起死亡或幸存者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苯巴比妥联合立止血预防早产儿IVH取得良好疗效。特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我院1995年6月至今住新生儿病房的所有胎龄≤34周的早产儿共94例,入院时≤2小时者90例,~10小时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预防组34例,对照1与对照2各30例。三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Apgag评分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患儿均在入院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_1。预防组在入院后首次给予负荷量苯巴比妥20mg/kg,静…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了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及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价值,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51例出生1~3天(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血清IgG、IgA、IgM。结果显示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9,P<0.01),28~36周者<8.0g/L(28周仅4.5g/L),>36周者>8.0g/L;而IgA、IgM差异无显著意义(28~36周者IgA均值为615mg/L,>36周者为621mg/L;28~36周者IgM均值为423mg/L,>36周者为418mg/L),,故胎龄越小越有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指征。30例重症感染的早产儿参考相似的孕周、体重及日龄,随机分为IVIG组及对照组各15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且不用其它免疫制剂及血浆治疗,IVIG组按每天0.5~1g/kg稀释成50ml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连用2天,IVIG组治疗1周后均值从8.2g/L升到13.5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6.7g/L。提示早产儿感染用IVIG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5.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颅内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头颅CT,对60例重度窒息儿静注苯巴比妥预防颅内病变及惊厥进行对照研究。用药妆受负荷量的平均年龄为生后5.2±1.6小时,生后第4天的血清药物浓度为22.5±4.7mg/L。CT显示,用药组脑损伤的发平凡经为66.7%,对照组为90%,两组之间划有显性意义(X^2=4.81,P〈0.1)。用药组静脉苯巴比妥后,仅1例发生惊厥,对照组的惊厥持续显效长(t=6.34,P〈0.05)。研究证实苯  相似文献   

6.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多中心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作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预防药物,苯巴比妥一直以来颇存争议,褒贬参半,近年来已不再被推荐在早产儿中预防应用。为了客观评估苯巴比妥对早产儿IVH的预防效果,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的发起下,国内十余家大型医院于2005年1月始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协作研究。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3家单位对所有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2家单位对所有胎龄〈37周早产儿在生后6 h内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20 mg/kg,24 h后再予维持量5 mg/(kg·d)共5 d。对所有早产儿在生后7 d内常规进行初次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后每隔3-7 d复查一次,直至出院。结果 5家单位接受苯巴比妥预防的早产儿共1 574例作为预防组,5家单位中主要因疏忽而漏予苯巴比妥的早产儿以及另4家单位未接受苯巴比妥预防的所有早产儿共1 433例为对照组。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Apgar评分以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防组IVH和重度IVH发生率分别为9.8%(154/1574例)和2.0%(32/1574例);对照组IVH和重度IVH发生率分别为14.1%(202/1433例)和3.6%(52/1433例)。两组在IVH和重度IVH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4,P=0.000;χ^2=7.034,P=0.008)。预防组由重度IVH向轻度IVH的转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 vs 1.9%,连续性校正χ^2=21.201,P=0.000)。对两组高危因素分析显示,应用苯巴比妥可明显改善因机械呼吸而容易导致的IVH加重现象。结论 调查数据基本可反映我国主要大城市中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的实际疗效。结果显示,苯巴比妥对早产儿IVH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尤其可以肯定其在稳定病情、减轻IVH严重程度的效果,可为新生儿学组制定我国相应的早产儿脑损伤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根据这项多中心调查结果,可以推荐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常规应用苯巴比妥预防IVH。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为防治ROP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孕周≤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生后4~6周开始定期检查眼底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根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国际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分期。结果75例资料完整的早产儿中有5例发生ROP,患病率为6.7%,ROPⅠ期3例,Ⅱ期1例,Ⅲ期1例;按早产儿出生体重分为≤1500g组、≤2000g组、〉2000g组,三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40%、5%、3.3%;按早产儿胎龄分为≤30周组、≤32周组、≤34周组、〉34周组,四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40%、6.7%、5.4%、0;吸氧组ROP发生率高于未吸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出生体重、胎龄及氧疗为ROP的发病高危因素;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ROP发病率越高;预防ROP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早产的发生及合理用氧,对早产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能及时发现ROP并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新生儿早期血清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6周≤胎龄≤32周早产儿59例为研究对象,并设置37周≤胎龄≤42周足月儿61例为对照组,检测生后第1、3、7天的血清雌二醇水平。结果:(1)两组新生儿生后血清E2水平迅速降低,生后第1天、第3天以及第7天间血清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新生儿生后第1、3、7天的血清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MD早产儿血清E2水平与无HMD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PD早产儿生后第3天血清E2水平高于无BPD患儿,而第1、7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早产儿与足月儿生后血清E2水平在生后7 d内迅速下降;(2)出生后新生儿早期血清E2水平与HMD及BPD无显著相关性,即该激素在新生儿早期不能作为HMD及BPD发病的预测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64-866]  相似文献   

9.
1989和1994年两个年度中,对出生后接受过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1~2岁幼儿复查结果显示,抗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和83%,乙肝发生率不足1%,提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效果。1994年与1989年两个年度比较,初诊为非乙肝患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HBVM)检测比较,7月~3岁组乙肝发生率仍在8.5%不变,抗HBs阳性率则从32.1%上升达58%。~7岁组乙肝总发生率从34%降至25%,抗HBs阳性率从16.4%升至23.1%;~14岁组乙肝发生率从33%升至38%,抗HBs阳性率则从17.6%降至12.5%。数据表明,小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较严重,5年前后均有近半数3岁以上小儿为易感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预防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国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每天0.4g/kg,首次用后3天重复1次,治疗1周后复查血清Ig水平,IVIG组血清IgG明显升高,峰值为10.48±2.71g/L与对照组及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并密切观察其临床疗效,发现IVIG组交叉感染率,病死率都明显了下降,未发现近期不良反应,故用国产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宫内感染HBV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理和预后研究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为了解宫内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导致免疫失败的机理和预后,用植物血凝素(PHA)作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用HBV前S2多肽特异性扩增HBVDNAS区基因并分析其变异情况。对497名携带HBV母亲所生新生儿单纯接种乙肝疫苗,并对携带HBV母亲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妇产组);对携带HBV产前不注射HBIG母亲所生490名新生儿生后注射HBIG加乙肝疫苗(中山组)。两组均随访4~6年。结果显示,妇产组HBV的宫内感染率为14.3%,中山组HBV的宫内感染率为5.7%;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显示宫内感染HBV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不足,T淋巴细胞对HBV的特异性刺激源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的宫内感染;在受宫内HBV感染的儿童中存在着乙肝病毒变异,感染变异病毒是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并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早期综合性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例脑室内出血(IVH)的早产儿采取家庭教养和药物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通过6个月的随访,用Bayley量表进行智力测试,结果干预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无IVH组),并且IVH组的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已与正常婴儿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本文就我科经头颅CT证实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32例报告如下。资料与结果自1993年8月至1997年6月我科收治早产儿160例,其中32例经临床诊断及头颅CT证实为颅内出血,发生率20%。其中男22例,女10例;胎龄≤32周22例,33周5例,34周3例,35周2例;出生体重≤1500g18例,1501~2200g14例;顺产25例,臀位产5例,剖宫产2例;~24小时入院18例,~48小时入院8例,~72小时入院4例,72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4.
限制输液也许会影响长期呼吸状态,可提高无慢性肺疾患新生儿的生存率,但它也有潜在的负作用一增加低血糖、低血压、高(低)钠血症等发生率.该研究旨在比较围产期两种输液方法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VLBW)儿液体平衡、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影响,以评估限制输液是否确实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象和方法选择168例平均胎龄27周(23-33周)、平均出生体重953g(48—1500g)、无严重先天畸形而于生后6小时内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除输液外均遵循相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效果及与用药时间的关系。方法以1998年1月~2003年5月住院的462例日龄≤24h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设预防组 ,于入院后立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 ,24h后给予维持量 ,疗程5d ,根据入院时接受苯巴比妥负荷量的日龄将预防组分为3组 ,A组(<6h) ,B组(6~12h) ,C组(12~24h) ;将1996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98例设为对照组即D组 ,未用苯巴比妥 ,比较4组IVH的发生率及严重IVH发生率。结果生后接受苯巴比妥用药时间越早 ,IVH及严重IVH的发病率越低 ,A、B组IVH的发生率分别为15.6 %及32.8 % ,较D组58.2 %显著降低(P<0.01) ;C组IVH的发生率为44.9 %与D组58.2 %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A、B、C组严重IVH的发生率分别为5.1 % ,10.9 %及26.9 % ,较D组33.7 %明显降低(P<0.01)。结论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效果关键在于用药时机的掌握 ,以生后6h内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探讨孕妇被动免疫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将141例无症状HBsAg(+)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69例,自孕28周起每月注射1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200 IU;对照组72例,不注射HBIG。在孕妇孕28周、分娩前和新生儿出生时分别检测静脉血HBsAg,HBeAg和抗-HBs,部分产妇检测乳汁HBsAg,HBeAg。结果 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检出率(5.8%)明显低于对照组(16.7%)P<0.05;预防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30.4%)显著高于对照组(9.7%)P<0.05;两组母亲乳汁HBsAg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新生儿宫内受HBV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6年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不同时期BPD临床特点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BPD患儿的出生后及母亲孕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分组,比较各组BPD发生率变化趋势;并根据确诊时间分为2015—2017年与2018—2020年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2015—2020年共收治1 237例<32周胎龄的早产儿,其中BPD患儿155例(12.5%)。不同胎龄组间BP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6周早产儿BPD发生率最高,BPD发生率随着胎龄的增大而降低。2015—2020年各年份之间BPD患儿的胎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5和2016年以28~32周胎龄的比例较高,2017—2020年以26~29+6周胎龄的比例较高。不同出生体质量组间BP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50g 早产儿BPD发生率最高,BPD发生率随着出生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2015—2020年各年份之间BPD患儿的出生体质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返流引起早产儿呼吸暂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5年至1997年共收治15例胃食管返流引起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胎龄32+3~36+4周,平均34+2周。出生体重1450~2300克,平均187584克。发病时间:生后≤3日者9例,~5日...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血浆β内啡肽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31,自引:0,他引:131  
目的 探讨β内啡肽(β-EP)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述中的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6例早产儿在出生后3 ̄5天内,发生原发性呼吸暂述后24小时及3、6、9天时的血浆β-EP水平,并与26例胎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产儿作对照。结果呼吸暂停后24小时和3天组血浆β-E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第6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重度组(n=1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机理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二联超声的方法测定22例新生儿(IVH组10例和非IVH组12例)在生后3日龄和7日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3日龄时IVH组病脑血流速度较非HIV组普遍降低,以双侧ACA(P〈0.05)和左侧PCA(P〈0.01)的降低最为明显,7日龄时I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