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药物释放度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吕长淮 《安徽医药》2007,11(1):76-78
综述了药物释放度研究概况,介绍了缓控释制剂释放度体外及体内外相关性试验的研究,阐述了释放度体外试验在控制药物制剂质量,进行处方筛选和指导制剂制备工艺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缓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原理及其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缓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学评价进行了讨论,有关动力学原理是设计缓释制剂验评介的基础,提出的单剂量给药试验和多剂量给药试验的目的和设计要点,评价分析方法可供研究者设实验和统计分析时参考,也可供管理者和评价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出给一种新的求取一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法首先用残差法求取参数的初值,再使用迭代法求取参数的准确值。本法原理和计算较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更为简单方便,且例子的计算结果优于参数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Higuchi释放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体外评价方法 ,将Higuchi释放以高斯 牛顿法分割成零级释放、一级释放和速释部分 ,每部分释放对体内药物动力学的贡献值则通过经典的药物动力学计算获得。方法学研究证明了释放分割法与基于零级释放药物动力学的剂量分割法效果相当 ,释放分割法计算得到的血药浓度 (CRD)与剂量分割法计算得到的血药浓度 (CDD)间的相关方程为CDD=-0 2 5 88+1 0 1 4CRD(r=0 993 6)。由于任意Higuchi释放曲线可以通过归一化的Higuchi释放曲线线性化表达 ,所以归一化Higuchi释放曲线的分割系数可作为非归一化的Higuchi释放的体外评价的模数。释放分割法可以对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经济的评价 ,适用于缓释制剂的处方筛选、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6.
乐健  张雪  陆伟跃  王浩 《药学学报》2020,(6):1306-1311
在地塞米松植入剂(dexamethasone implants,DI)的释放度实验中,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的降解不可避免,导致流池法测定的释放度结果仅达到70%~80%时即发生释放度曲线下降的现象。研究表明,DI在释放度实验每个取样区间制剂中的药物呈近似零级释放,并且DXM在释放介质水(含0.05 mg·mL-1苯扎氯铵)中按零级速率降解。依据上述结果,本文建立的双零级模型推导出每个取样区间的释放度Ri的计算公式为[Rim-R((i-1)m)×(Cin/Ci0)]×2/(1+Cin/Ci0)。在每个取样区间,只需要测定初期和末期的释放介质,以及同法实验的原料液溶液中的主药量,即可计算包括降解药物在内的药物释放总量。本文还分析了双零级模型法测定的释放度曲线产生波动的原因和误差来源,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双零级模型较好地解决了DI在经典释放度测定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为长效注射剂释放度实验...  相似文献   

7.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能降低血浆药物浓度波动,减少给药次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而且能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使用方便,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体外释放度实验是筛选缓释、控释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长效作用是通过延缓吸收而达到,所  相似文献   

8.
李可群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2):911-912
<正>血管外一次给药是药物动力学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二室模型血管外一次给药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目前一般采用残数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等[1]。两种方法中,前者只能得到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近似值,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原理和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直观、快捷地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方法:对周期性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的药-时曲线与参数的几何关系做了探讨,在MATLAB的图形界面上,估算出了周期性血管外给药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数值。结果:分别得到了坪浓度、维持剂量、周期性给药的次数、达坪分数、积累系数等参数的数值。结论:为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算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思路可拓广到同类问题的估算上。  相似文献   

10.
基于Excel函数设计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石磊  赵树进 《中国药房》2007,18(8):581-582
设计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方案。方法:根据药动学参数,用Excel编写程序。结果:输入t1/2、Vd、有效治疗范围等,可计算出给药时间间隔、滴注速度(k0),而且可绘制药-时曲线。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任何一种符合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特征的药物,可迅速得到所有结果,且简单、可靠、直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健康家犬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罗红霉素(Rox)缓释片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采用健康家犬 6只随机交叉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Rox缓释片与普通片 ,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 ,应用 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对AUC0~∞ 、AUC0~T或AUC0~τ的对数值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以 80 %~ 12 5 %为等效标准 ,评价缓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单剂量时Rox缓释片的Tmax、Cmax、AUC0~T、AUC0~∞ 和MRT分别为(2 2 5± 0 99)h、(4 2 6± 1 70 )mg·L-1、(2 8 73± 10 4 6 )mg·h·L-1、(34 6 4± 9 5 7)mg·h·L-1和 (15 84± 1 6 3)h ,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 (1 33± 0 2 6 )h、(6 32± 2 79)mg·L-1、(2 8 6 8± 8 16 )mg·h·L-1、(34 4 9± 5 6 3)mg·h·L-1和 (12 95± 1 5 6 )h。多剂量达稳态时Rox缓释片的Tmax、Cmax、Cmin、AUC0~τ、AUC0~∞ 、Cav、DF和FI分别为(2 5 0± 0 4 5 )h、(4 38± 1 2 5 )mg·L-1、(0 4 9± 0 0 6 )mg·L-1、(2 4 91± 2 38)mg·h·L-1、(39 71± 6 4 8)mg·h·L-1、(1 0 4± 0 10 )mg·L-1、370 4 2 %± 98 4 1%和 15 7 36 %±11 86 % ,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 (1 4 2±0 38 )h、(6 13± 1 2 6 )mg·L-1、(0 4 3± 0  相似文献   

12.
A new core-in-cup tablet that is manufactured from a novel adjustable punch, has been formulated and evaluated for its ability to release with subsequent absorption of theophylline via a zero-order rate of absorption. The core-in-cup tablets were compared with core only tablets and immediate release capsules.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used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ormulations included, elimination rate, rate and kinetic order of absorption, relative availability as compared with an immediate release capsule of pure theophylline, and percentage area under the curve fluctuation (%AUCF) at steady stat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and the F -ratio probability were used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a zero-order, first-order, or square root of time model, for the rate of release of theophylline from the core-in-cup and core only tablets. The zero-order rate model was most applicable to the core-in-cup tablet, whereas the square root of time release model was most applicable to the core only tablet. The average %AUCF for the core-in-cup tablet was 9.26±3.15 while that for the core only tablet was 16.19±2.37 (p =0.0545).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core-in-cup tablet is a versatile zero-order release rate dosage form that are simple to produce.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10名健康人血清中茶碱浓度,对口服茶碱控释片、茶碱缓释片、氨茶碱片及静脉注射氨茶碱进行了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结果:控释片达峰时间(tp=6.00±0.93h)与缓释片达峰时间(tp=6.00±1.11h)均慢于氨茶碱片(tp=1.83±0.38h);清除率(Cl=0.40±0.11、Cl=0.41±0.09ml/min·kg)也均小于氨茶碱片(Cl=0.64±0.12ml/min·kg),控释与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4.0±15.7%、94.8±17.2%,高于氨茶碱片(F=87.7±19.5%)。控释片、缓释片与普通片各药代动学参数及绝对生物利用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控释片与缓释片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茶碱控释片与缓释片具有满意的缓释特性,保证可靠的完全吸收,减小峰谷浓度落差,并可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两种布洛芬缓释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本文对布洛芬缓释片和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建立了一个测定人血中布洛芬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口服单剂量600mg片剂和胶囊的AUC分别为150.2±34.8和151.8±34.5μg·h·ml-1;Cmax分别为22.7±5.3和22.2±3.9μg·ml-1;Tmax分别为3.5±0.7和3.8±0.8h。口服多剂量600mg达稳态后片剂和胶囊的AUC分别为156.0±38.7和163.2±44.7μg·h·ml-1;Cmax分别为24.6±5.5和23.8±4.4μg·ml-1;Tmax分别为3.02±0.29和3.2±0.5h。达稳态后片剂和胶囊的波动系数分别为1.4±0.3和1.42±0.23。经统计学处理,上述各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单侧t检验(NDST程序)的结果表明,布洛芬两种缓释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健康受试者的双交叉试验比较萘普生缓释胶囊与普通片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10位健康受试者一次服用这两种制剂500mg,在稳态试验中8位受试者接受两种制剂5天,缓释胶囊500mg每天一次,普通片每天两次,每次250mg。血药浓度用HPLC方法测定。结果 一次服药试验证明该缓释胶囊血药浓度上升缓慢,浓度变化平稳,Gmax为85.9μg/ml,Tpeak为6.0h,而普通片的Cmax为140.4μg/ml,Tpeak为3.2h,两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当,缓释胶囊与普通片生物等效。通过8位健康受试者交叉连续服用萘普生缓释胶囊与普通片的稳态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到第3天给药后已达到稳态,由第5天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测定数据计算其主要的稳态药代动力学参数,缓释胶囊的峰浓度(Cmax)、峰谷比和波动度(DF)明显低于普通片,这些参数分别为73,1μg/ml、1.48和37.7o;而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 100.8μg/ml、2.51和78.2%。结论 奈普生缓释胶囊具有缓释作用,能较好维持血药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8条健康Beagle犬随机分成2组,采用双周期、双交叉、单剂量分别ig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75 mg,清洗期为1周;建立血浆中盐酸文拉法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检测方法,进行方法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方法学验证;测定给药前(0 h)及给药后2、3、4、5、6、8、10、12、14、16、24、36、48、72 h血浆中盐酸文拉法辛血药浓度,运用DAS 2.1.1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LC-MS/MS方法学经验证符合检测要求,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分别为(7.16±2.34)和(6.95±1.57) h、Cmax分别为(522.89±201.12)和(515.22±159.29)ng/mL、Tmax分别为(10.38±1.69)和(10.50±2.07)h、AUC0-t分别为(8 398.64±3332.86)和(8 050.71±2103.15)ng·h/mL、AUC0-∞分别为(8 701.60±3303.29)和(8 450.01±2273.45)ng·h/mL;以参比制剂为参考,受试制剂AUC0-∞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0±13.1)%。结论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Beagle犬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单剂量口服法莫替丁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通过HPLC法测定单剂量口服法莫替丁缓释片和普通市售片后的血药浓度,用3p87程序处理数据,研究该药缓释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并考察了体内吸收率与体外溶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剂型在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法莫替丁缓释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4.6h,Cmax=50.96μg/L,T1/2ke=5.04h,AUC=696.86μg·h/L.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一种可注射的纳曲酮微球缓释制剂在 4条犬体内的药物释放过程 ,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情况。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器法 ,以纳洛酮为内标来研究纳曲酮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和注射局部残留微球中的纳曲酮含量 ,在肉眼和显微镜两个水平进行注射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犬im 0 .5或 1 .0mg·kg-1盐酸纳曲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得出其血浆清除率为 0 .66~ 0 .73L·min-1,t1/2 β为 60 .0~ 67.2min,经过 1周的无药物处理的清除期 ,进入 4周的纳曲酮微球注射期。每只犬注射了 1g微球〔纳曲酮 ( 2 3 .6± 1 .5 )mg·kg-1〕后 ,纳曲酮的血药浓度超过 1 μg·L-1达 2 6~ 2 8d ,单位剂量 (mg·kg-1)的cmax约为盐酸纳曲酮的 1 %。在4条犬体内 ,为( 93 .0± 4.1 ) %的剂量被吸收。除了轻微的炎症外 ,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初步研究表明该纳曲酮微球缓释制剂安全、稳定 ,完全地缓慢释放约 1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康Beagle犬口服吲达帕胺控释片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用HPLC-MS法测定6只健康Beagle犬单次口服1.5 mg受试制剂(吲达帕胺控释片)和参比制剂(市售吲达帕胺缓释片)后血浆中吲达帕胺浓度,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用统计分析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进而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犬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药时曲线相似,血浆中吲达帕胺的t1/2分别为(11.71±1.69)和(11.87±1.72)h;Cmax分别为(87.17±22.03)和(87.64±24.24)μg.L-1;Tmax分别为(6.67±0.52)和(6.83±0.75)h;AUC0~48 h分别为(1 200.31±577.16)和(1 162.53±463.85)μg.h.L-1;AUC0~∞分别为(1 276.73±619.22)和(1 250.20±507.63)μg.h.L-1。以AUC0~48 h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1.0±17.7)%。结论:吲达帕胺控释片具有与市售缓释片相似的缓释效果,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两个制剂生物利用度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