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原发性男性不育症夫妻婚姻质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男性不育夫妻的婚姻质量,为开展心理咨询提供资料。方法:采用Olson婚娴质量问卷对37例原发性男性不育夫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性不育夫妻与在婚者男女比较.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因子分均高于在婚者:不育者妻子在解决冲突方式、业余活动、与亲友关系因子分离于女性在婚者。②男性不育者与新婚男性比较无差异;不育者妻子业余活动因子分高于新婚女性,经济安排分低于新婚女性。结论:男性不育对家庭婚姻质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查夫妻个性组合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用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34对夫妇施测,分析夫妻不同个性组合对婚姻质量的影响。结果:神经质分低(T<40)、精神质分低(T<40)和纯朴性分适中(T=30-50)夫妻的婚姻质量较好(总分>340分),神经质分高(T>60)、精神质分高(T>60)和纯朴性分过低(T<30)夫妻的婚姻质量较差(总分<300分),内外向分高低对夫妻婚姻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夫妻个性相似或互补与婚姻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具有情绪稳定、善于沟通和适当掩饰等特质的夫妻其婚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夫妻对沟通模式的感知差异及其与双方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共收集421对夫妻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及婚姻质量的数据。结果:①根据夫妻双方对婚姻沟通模式的感知将夫妻匹配成四个类型,其中夫妻积极一致型占26.1%;夫妻消极一致型占44.6%;夫积极-妻消极型占14.7%;夫消极-妻积极型占13.6%。②夫妻双方的婚姻质量在四类不同的沟通模式匹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夫妻积极一致型和自身积极配偶消极型显著高于自身消极配偶积极型,而后者显著高于夫妻消极一致型。结论:夫妻对沟通模式的感知一致性及沟通模式是否为积极型均与夫妻双方的婚姻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婚姻态度与夫妻互动在家庭暴力与婚姻质量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对895位已婚女性农民工进行冲突策略量表、婚姻态度量表、婚姻质量量表和夫妻互动量表的测评并分析结果。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家庭暴力、夫妻互动、婚姻态度和婚姻质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②夫妻互动与婚姻态度在家庭暴力与婚姻质量之间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女性农民工家庭暴力一方面直接对婚姻质量起消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夫妻互动与婚姻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5.
离婚者婚姻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离婚者的婚姻质量。方法 对30名离婚者和39名在婚者的婚姻质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离婚者在Olson的婚姻质量问卷的理想化、婚姻的满意度、性格的相容性、夫妻交流、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婚姻的破裂多因夫妻之间的性格不和、情感交流的不畅、共同兴趣及活动的缺乏、家庭经济问题的纠纷所致。  相似文献   

6.
高校女教师婚姻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教师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 ,为促进其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昆明四所高校 80 4名已婚女教师 ,作婚姻质量 (olson)、康奈医学指数 (CMI)、抑郁 (CES -D)、焦虑 (SAS)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高校已婚女教师夫妻交流 (3 4 87± 5 13 )、婚姻过分理想化(4 4 0 9± 5 87)、角色平等 (3 1 3 3± 5 5 6)得分高于其它人群 (3 4 10± 6 94、 3 9 2 6± 6 3 2、 2 8 0 6± 5 80 ,P <0 0 1) ,而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解决冲突的方式、与亲友的关系与经济安排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其它妇女。其婚姻满意度和性格相容因子分具有随年龄上升的特点 ,尽管≥ 5 0岁年龄组性生活质量 (3 5 2 4± 5 0 0 )及健康状况 (CMI≥ 3 0者为 5 9 1% )较差 ,但其余婚姻质量、主观幸福感和精神卫生水平均显著优于≤ 3 9岁中青年妇女。其中以 3 1~ 49岁年龄组的婚姻质量得分最低 ,并与其SAS、CES -D、M -R高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高校女教师婚姻质量与特定文化背景、生活期望、不同生理年龄所承受的应激及心理卫生水平、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中年知识女性是家庭婚姻及心理卫生服务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7.
酒精依赖者婚姻质量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酒精依赖者的婚姻质量问题。方法 :采用 SCL- 90、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 68例酒精依赖者和 6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酒精依赖与对照组比较 ,酒精依赖组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在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业余活动、性生活、与亲友关系等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酒依赖者婚姻和生活质量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民工述情障碍和夫妻互动在童年创伤与婚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323位已婚农民工进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婚姻质量量表和夫妻互动量表的测评。结果:(1)相关分析发现,童年创伤、夫妻互动、述情障碍和婚姻质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述情障碍与夫妻互动在童年创伤与婚姻质量之间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农民工童年创伤一方面直接对婚姻质量起消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述情障碍与夫妻互动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们且不论在婚姻中男女角色究竟应该怎样扮演,我们需要弄清的是实际婚姻中男女在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婚姻一台戏,夫妻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夫妻人格特质及其匹配类型与婚姻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夫妻婚姻质量和未来的婚姻指导与咨询提供支持。方法:在全国选取14个省的926对夫妻(年龄19~70岁,婚龄1~45年),使用中国人人格7因素量表(CSPI)和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对夫妻人格特质和婚姻质量进行测评。采用分组回归的方法,探讨人格匹配变量在夫妻人格特质对婚姻质量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夫妻的CSPI情绪性维度得分与双方的MPS总分呈负相关(r=-0.31~-0.41),CSPI开创性、坚持性、德性、宜人性、丈夫的外向性和妻子的传统性与双方的MPS总分呈正相关(r=0.10~0.40,均P<0.01)。夫妻CSPI各维度的9种匹配类型在MPS的高低分组上的人数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夫妻人格匹配类型在人格和婚姻质量的关系中充当调节变量(B=-2.50~2.24)。结论: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中度相关。人格匹配类型在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夫妻人格特质与其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 (ENRICH)和卡特尔 16种个性因素问卷 (16PF)及访谈法 ,对陕西省部分地区 30 0名夫妻进行调查。结果 :夫妻人格特质与其婚姻质量水平存在一定相关 ,其中妻子的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水平的相关更为明显 ,且不同人格特质的妻子和丈夫在婚姻质量评价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 :夫妻人格特质是影响其婚姻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质中不同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 ,同时也影响到婚姻质量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2.
婚姻质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婚姻质量的研究现状。方法在中国期刊网,利用文献检索法复习了近年24篇研究论文,进行归纳分析,从不同侧面探讨婚姻质量与家庭关系。结果①婚姻质量的测量工具较多;②社会阶层较高者、婚前感情基础较好、婚后一致性又较强的夫妻婚姻质量相对较高;婚龄与婚姻质量呈“U”字形曲线相关;③感情生活满意度与年龄变量呈负相关;④结婚年数和婚姻满意度之间其实是一种负相关关系;⑤夫妻共同参与休闲活动有助于增加婚姻的满意度;⑥婚姻质量越高,婴儿发育越好。结论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较多,如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婚龄、夫妻休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个性与婚姻质量——100对离婚诉讼者配对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100对离婚诉讼夫妇与100对婚姻稳定的夫妇配对对照研究表明,离婚诉讼夫妇均具有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较突出。尤以诉讼者(原告)明显,是影响婚姻稳定与满意度的因素之一。精神病质的个性特征主要影响婚姻满意度,与婚姻稳定关系不明显。内外向个性特征未见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夫妇双方个性维度的类似或互补性不影响婚姻质量,但对配偶个性的评价不满意却是离婚诉讼者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婚姻质量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中国人婚烟满意状况。方法:用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对1303名已婚者进行调查,其中夫妻配对资料224对。结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总体满意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仅在性格相容和子女婚姻两个维度有统计学差异;约60%以上的人觉得自己的婚姻比较满意,30%的人认为基本满意,5%的体验到非常满意,只有2%左右的人感到不满意;夫妻婚姻质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主观满意度一致的人数占60%以上,不一致或很不一致的人数只占100%。结论:中国人的总体婚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90%的夫妻对自己的婚姻感到满意,只有2%左右的人感到不满意。  相似文献   

15.
One hundred and nine couple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personality, and marital adjus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short, intermediate, and long marriage duratio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marital adjustment remained fairly stable over time, although wives scored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husbands on most measures in the intermediate duration group. In the short marriages, half the variance in marital satisfaction was predicted by the partner's marital questionnaire score, but when this variable was eliminated from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phobic anxiety in wives and depression in husbands) were the main predictors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the intermediate group, hostility levels were the main predictors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the long marriages, marital satisfaction was predicted mainly by personality factors (assertiveness in husbands and personal flexibility in wives) and by levels of generalized anxiet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uples who constructively resolve difficulties in expressing hostility within marriage are more likely to remain married than those who fail to do so.  相似文献   

16.
Hostility and erosion of marital quality during early marriag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stility and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marital quality in a sample of 53 newlywed couples who were in their first marriages and were without children. Spouses' reports of marital quality were assessed initially at an average of 5 months into marriage and, thereafter, at three follow-up points approximately 1, 2, and 3 years subsequent to the date of marriage. Individual growth models were computed to assess the rate of change of marital quality. Hostility among husband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inear decreases in their own, and their wives', reports of marital quality,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correlated variable of neuroticism.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sychosocial vulnerability model of hostility and illness (Smith,Health Psychol. 11: 139–150, 1992), which posits that associations between hostility and heightened risk fo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re partially mediated by poor-quality relationships that develop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abrasive interpersonal properties of hostility.  相似文献   

17.
婚姻质量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究夫妻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的相关以及夫妻间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为婚姻咨询提供帮助。方法 用 OL-SON婚姻质量问卷 ( ENRICH)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 EPQ) ,对 1 0 0对夫妻进行测试和调查。结果 精神质特质、神经质特质与婚姻质量总分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 P<0 .0 0 1 ) ,掩饰维度与婚姻质量总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 P<0 .0 0 1 ) ,精神质和神经质均与婚姻质量的 8个因子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 P<0 .0 0 1 ) ,丈夫的神经质与妻子精神质特质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 P<0 .0 1 ) ,与妻子的掩饰维度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 P<0 .0 5 )。结论 婚姻质量与人格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婚姻自评问卷与婚姻投射测验对275对青年夫妻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无老人同住时,丈夫的婚姻满意度(F=2.298,P0.05)和妻子的婚姻调适水平(F=4.271,P0.05)要高于与公婆同住时的情况;而相比与公婆同住,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夫妻的婚姻关系更好,主要体现在自评问卷中妻子的婚姻调适(F=4.271,P0.05),以及投射测验中丈夫对妻子的满意度(F=2.657,P0.05)、丈夫对妻子的理解程度(F=2.785,P0.05)和夫妻间角色互动(F=3.534,P0.05)等方面。结论:与老人同住情况是影响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当无老人同住或与女方父母同住时,青年夫妻的婚姻关系要好于与公婆同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我国文化下原生家庭干涉与夫妻离异倾向的关系,检验婚姻质量的中介及伴侣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原生家庭干涉量表、关系评估量表、婚姻不稳定性量表-简版、亲密关系支持量表对新婚至孩子小学阶段的341对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自身原生家庭干涉无显著作用;(2)夫妻双方婚姻质量在妻子配偶原生家庭干涉与双方离异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妻子伴侣支持在其配偶原生家庭干涉与双方离异倾向间起调节作用,高伴侣支持能完全缓冲妻子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的影响。结论: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有直接作用,也可通过削弱婚姻质量起作用,伴侣支持在其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