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106例肺癌外科治疗,分析,总结可行术式及辅助治疗方法.方法自1988年1月至2001年8月,手术活疗肺癌106例,全肺切除术20例,肺袖状切除术6例,肺叶切除59例,肺楔形切除4例,开胸探查术14例,胸腔镜下取活检术1例,合并脑转移4例,胸膜剥脱术2例,心包部分切除术1例,肺动脉成形术2例,上腔静脉成形术1例.结果手术死亡率0.6%,手术切除率85.9%,手术探查率14.1%,误诊率12%,1年存活率84%,3年存活率24%,5年存活率5%,10年存活率1%,结论应重视肺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肺袖状切除术是治疗肺癌较好术式,肺癌合并恶性胸水,手术效果差.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手术效果,肺癌累及血管及心包,不可轻易放弃手术.  相似文献   

2.
经心包内肺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可用于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Ⅲ期中央型肺癌增多,按常规肺切除术已难以适应,如强行分离血管、肺门,术中危险性大。采用心包内肺切除术,提高了Ⅲ期中央型肺癌患者的切除率和生存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我院1994年4月至1997年4月共施行心包内肺切除术9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40~70岁,平均58岁。病理分类为鳞癌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和肺泡癌各1例。左全肺切除4例,右全肺切除3例,左下肺切除2例。肺门固定6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1例主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全肺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32例肺癌全肺切除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左全肺切除21例,右全肺切除11例.结果 本组术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胸腔感染1例,行胸腔引流治愈;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治愈,全组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31例随访结论 1年生存率为82.6%,3年生存率为36.5%,5年生存率为25.7%.结论 全肺切除术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作开胸手术围术期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1年 1月~ 2 0 0 2年12月 ,我院收治的 6 0岁以上行开胸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 2 80例。结果  2 80例患者中作全肺切除术 33例(11 8% ) ,肺叶切除 2 0 2例 (72 1% ) ,肺段或肺楔形切除 4 5例 (占 16 1% )。围术期死亡 10例 (死亡率3 6 % ) ,其中全肺切除术后死亡 4例 (12 1% )。结论 对 6 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行开胸手术 ,要使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必须防范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整个过程中 ;对肺功能不良的患者 ,全肺切除术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直接行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设为对照组,另50例术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设为微弹簧圈定位组。结果微弹簧圈定位组病灶定位成功率为100%(50/50),平均定位时间(16.59±3.15)min,所有病灶均一次成功切除,肺叶楔形切除时间(17.57±4.10)min,无1例中转开胸手术。对照组胸腔镜手术成功率为86.0%(43/50),肺叶楔形切除时间(36.08±4.55)min,中转开胸手术率为14.0%(7/50)。微弹簧圈定位组的胸腔镜手术成功率与肺叶楔形切除时间明显低(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应用微弹簧圈定位,对提高胸腔镜手术成功率、降低中转开胸率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累及左心房或肺静脉根部的局部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994—01~2006—12其34例肺癌累及左心房或肺静脉根部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左心房部分切除,其中左肺下叶切除术14例,左全肺切除术4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8例,右肺下叶切除术6例,右全肺切除术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心律失常最为常见。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3.5%、42.1%、30.1%。结论:肺癌累及部分左心房或肺静脉根部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应尽可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001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支气管袖状切除、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术等手术方式治疗45例中央型中央型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45例袖状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其中主气管、肺动脉吻合双袖状切除术4例,左右各式袖状肺叶切除术41例。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吻合口瘘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室上性心律失常(11.3%)和手术肺不张(10.2%)。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8%,56%,45%。结论在许多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手术治疗仍然是首要选择,袖状肺叶切除和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能最大程度切除肺癌组织,并且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减少全肺切除术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龄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危影响和预后。方法全组91例,年龄70~85岁,平均76.8岁。Ⅰ期28例,Ⅱ期51例,Ⅲ期12例。肺段和楔形切除6例,单纯肺叶切除(包括双叶切除)70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8例,肺动脉加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5例。结果并发症发生率43.5%,病死率44%,围术期死亡3例(33%),其中循环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总5年生存率44.2%,Ⅰ期、Ⅱ期、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3.2%、32.6%、15.0%。结论 70岁以上患者肺癌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明显增高。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术式,正确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能降低手术危险性。肿瘤分期对术后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我院胸外科在1965年3月~1979年6月间1060例肺切除术中132例(占12.5%)全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其中男性81例、女性51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56岁。手术指征以肺部结核性病变为主,共100例,包括毁损肺42例、多发性结核空洞44例、肺叶切除术后余肺复发结核空洞7例、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2例、脓胸合并毁损肺5例;另外32例中有支气管扩张8例、肺脓疡8例、支气管肺囊肿10例、肺癌6例。共计右全肺切除术44例、左全肺切除术74例、余肺再切除术8例、余肺再切除及同期胸改术1例、胸膜剥脱及全肺切除术3例,全肺切除及同期胸改术2例。  相似文献   

10.
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术能提高肺癌手术的切除率及根治性肿瘤切除手术 ,减少手术的探查率和危险性。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7月我院共行 188例肺切除手术 ,其中 10例为在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47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其中鳞癌 7例 ,腺癌 2例 ,小细胞肺癌 1例。病理分期 : 期 2例 , a期 6例 , b 期 2例。全肺切除6例 ,肺叶切除 4例 ,有 3例行心房部分切除。本组无手术死亡 ,无支气管胸膜瘘。术后均恢复良好。2 讨论肺癌病人病变常累及肺动脉、静脉以及心包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特点,为正确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83例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83例肺部炎性假瘤病人中,手术治疗79例(占95.2%),抗炎治疗后病灶消散者4例(占4.8%);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结核球、肺癌及肺部占位病变者分别为6例(占7.2%)、14例(占16.9%)、38例(占45.8%)和25例占(30.1%);手术治疗组中,行肺叶切除68例(占86.1%),肺段切除3例(占3.8%),肺叶楔型切除7例(占8.86%),全肺切除1例(占1.3%).结论:肺部炎性假瘤应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基础上施行组织细胞学检查,必要时予以诊断性抗炎或抗结核治疗(不超过3周)观察.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绝大多数肺部炎性假瘤患者是有意义的,有助于肿瘤的早期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手术方式以肺叶切除术为主,术前诊断明确者可予以肺叶楔型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门冻结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门冻结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46例,肺叶切除6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肺动脉13例,肺静脉18例,同时处理肺动,静脉12例,左心房部分切除9例,上腔静脉重建或成形5例。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心包堵塞和顽固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随访0.5-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5%,26.9%和15.4%。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肺切除术是治疗肺门冻结支气管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贾克俭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74-2975
目的:探讨在全麻下行全肺切除术的护理方式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肺癌行全麻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严格遵守全麻行全肺切除术前、术后护理操作常规.结果:45例全肺切除的患者,通过术前术后采取整体有效护理,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均治愈.结论:施行全麻下行肺切除术必须采取积极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才能确保肺切除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杨莲  余长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48-1848
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施行开胸手术共63例,其中肺叶切除20例,肺大泡切除术15例,食管癌切除术22例,全肺切除术1例,其他开胸手术5例。其中放置2根引流管病例数18例,余均放置1根引流管。  相似文献   

15.
肺叶切除术中肺血管的处理最为关键,它决定手术的成败和质量。我们12年间行肺血管阻断及成形术11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985年4月至1997年5月共行肺叶切除术387例。集中行肺血管阻断及切除成形术11例(包括心包内阻断切除2例。肺动脉袖状切除3例,肺动脉部份及楔形切除6例)。11例中男10例,女1例,年龄42~64岁。TNM分期为T2N0M02例,T3N1M09例。病理诊断为鳞癌8例,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手术方法:切开心包阻断血管切除2例,残端连续缝合修补,左上肺叶支气管肺动脉袖状切除3例(肺动脉分别切除25、3、3cm),其它6例肺叶切除中行肺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肺切除术后脓胸的可靠、确切、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增加了治疗难度。方法为5例肺切除术后脓胸患者实施肩胛骨岗下切除加胸廓成形术。结果 4例1次痊愈,1例由于残端瘘复发,行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置入封堵支气管残端瘘,二次手术而愈合。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0.5~5.0年,无脓胸和支气管残端瘘复发。结论肩胛骨岗下部分切除加胸廓成形术是肺切除术后脓胸和胸廓成形术后复发脓胸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980-2000年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类癌22例,其中气管类癌2例,支气管类癌20例,典型类癌17例,不典型类癌5例。22例病人行手术治疗24次(2例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2例气管类癌均作气管袖式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其中1例术后6年局部复发,再次手术行肿瘤刮除并加术后放疗。20例支气管类癌,2例主支气管类癌均作单纯支气管袖式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其中左主支气管类癌病人术后11年复发,再次手术行左全肺及隆突切除重建术,15例作不同形式的肺切除术(一叶或双叶肺切除11例,肺叶切除加支气管袖式切除3例,左全肺切除1例),3例周围型类癌行肺楔形切除术。结果无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81.3%,3例不典型类癌分别于术后10、16、22个月死于远处转移。2例初次手术后6年、11年局部复发病人再手术后已2年、3年仍存活。结论支气管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段以上支气管,平均发病年龄较肺癌轻。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和呼吸道感染。X线以及CT检查,纤支镜检查对诊断有价值。提倡保守的外科治疗,即以肺叶或袖式肺叶切除为主要手术方式,尽量避免全肺切除。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但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106例肺癌外科治疗,分析,总结可行术式及辅助治疗方法。方法 自1988年1月至2001年8月,手术治疗肺癌106例,全肺切除术20例,肺袖状切除术6例,肺叶切除59例,肺楔形切除4例,开胸探查术14例,胸腔镜下取活检术1例,合并脑转移4例,胸膜剥脱术2例,心包部分切除术1例,肺动脉成形术2例,上腔静脉成形术1例。结果 手术死亡率0.6%,手术切除率85.9%,手术探查率14.1%,误诊率12%,1年存活率84%,3年存活率24%,5年存活率5%,10年存活率1%。结论 应重视肺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肺袖状切除术是治疗肺部较好术式,肺癌合并恶性胸水、手术效果差。术后综合治疗可提供手术效果,肺癌累及血管及心包,不可轻易放弃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皮肤小切口)作为肺癌手术的常规切口和围术期的研究.方法 应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134例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共行肺切除术130例,手术探查4例;右上叶切除37例(其中袖式切除1例),右中叶切除4例(其中加右胸壁大块切除1例),右中下肺叶切除16例,右下肺叶切除14例(其中加上肺楔形切除1例),右全肺切除11例,左上肺叶切除17例,左下肺叶切除20例(其中加胸壁大块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11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肺动脉1例).术中均行肺门、隆突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小切口能满足手术的需要,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输血8例.结论 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能提供充分的手术暴露,操作简便,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可以作为绝大多数肺癌手术的常规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肺癌侵及隆突者,以往被列为手术禁忌症。从1981年3月到1983年1月,我院对5例肺癌病人施行了肺和隆突切除术;4例为右全肺切除和隆突切除,1例为右上叶切除和隆突切除重建术。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中,3例已存活1~3年,2例已在术后1年内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于脑转移,另1例死于术后一年,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