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一、兵法原计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反。 注释:①天:天候季节,这里指客观自然条件。《孙子兵法·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②往蹇来反;语出《易·蹇》:“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象曰:往蹇来反”。这句话可理解为,进攻当前之敌已有准备,不利条件多,就应该诱使敌人脱离良好的阵地来寻我作  相似文献   

2.
陈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0):613-615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1.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2.解说曳:拖、拉之意.不断设法以改变敌人阵势,调开其精锐之师,待它自行败退,然后乘机取胜.就好象欲阻止战车行进就要拖住它的轮子一样.本计原意是指将支撑房屋的梁、柱偷换掉,使房屋倒塌.运用在军事上,借指军队的精锐兵力被调开或撤换,军队很快就会跨掉.古人打仗经常列"阵",阵中精锐兵力分别位于"天衡"和"地轴",相当于房屋的"梁"和"柱",若设法将此处的兵力移开,就会大大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掌握取胜的主动权,甚至使敌人不战而自败.因此,"偷梁换柱"计从古至今就一直受到军事家们的青睐,实为兵家所常用.  相似文献   

3.
第四计以逸待劳 1.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敌.损刚益柔. 2.解说此计名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在两军对垒之时,特别是远敌来犯时,欲使敌人处于困境,不是出兵攻打,而是采取"损刚益柔"的方法,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待敌自动由精转疲,由盛转衰,由强转弱之时,我方就能轻而易举地消灭敌人.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1兵法原计存其形①,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注释: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各种态势。②“巽而止,蛊”见《易经·蛊》。巽,退让;蛊,惑乱。这里可解释为转移兵力去平息敌乱。③金蝉脱壳:蝉幼虫变成成虫后,壳留下,蝉飞走。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译文:保持阵地原形,保留完整的既定阵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妄动,要在他人困惑的时候转移主力。2中医运用金蝉,即夏天在树上叫的“知了”。它在变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但形态保持不变。金蝉脱壳是指表面…  相似文献   

5.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1.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2.解说兑下乾上:指履卦.当敌人锋芒毕露的时候,要想办法削弱它的气势,就象<易经>中"履"卦之象,克伐其刚气也.  相似文献   

6.
第三计 借刀杀人一、兵法原计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注释:①《损》:《周易·损卦》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将《损》卦反转过来推演,就成了《益》卦:损上益下,于我有利。 译文: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诱使盟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付出代价,这是根据《损》卦推演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陈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82-684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1.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2.解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鸿,大雁;渐,进;仪,仪表.比喻羽翼丰满的鸿雁翱翔于天空的仪态.本计意为借助他人的局势布成有利的局面,使力量弱小的己方显现出磅礴的气势,如同鸿雁借助丰满的羽翼而翱翔于天空.此计原意是指树上本无花,而人为地将无颜六色的花粘在树上,花借树而"开",与树相互衬托,造成一种全新的局面.在军事上,本计是指借别人的声势来壮大自己的军威,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计谋.  相似文献   

8.
兵法万变不离其宗,皆以攻击与打败敌人为目标、守护己方安全为前提,治病救人也与之相似,遣方用药意在祛除病邪,同时也要顾护正气,从而使病人恢复健康。兵法中的攻守与中医的攻法、补法有相通之处。张仲景受时代影响,较为注重“攻”法,即以祛邪为主。对于邪实之证,如阳明腑实证、痞证、结胸、水气等,有邪必攻。感受外邪,速攻速决,如治疗外感的方剂随着病邪由太阳到阳明的深入而变换,由表及里依次为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此外,进攻重速,收兵也需及时,中病即止,张仲景多次提到“停后服”“止后服”,即体现了该思想。在治疗虚实夹杂证时,张仲景多以祛除病邪为主,扶正补虚为辅,且补虚目的并非补其不足,而是为了使机体能承受药物的攻伐之力,补虚多是在病邪祛除后进行,如十枣汤服后需“糜粥自养”。当正气犹存,可耐受药力时,更是纯攻无守,如抵当汤。纯攻非长久之计,当中病即止。兵法思想与中医学有互通之处,可借兵法理解历代中医学说的理、法、方、药,但二者也存在差异,应有所取舍地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如兵家的战略战术,如慎战与慎药、先机制敌与攻邪宜速、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因敌制胜与组方遣药等,特别是<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的思想,强调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及多变性,拓展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所以治疗当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疾病的发生是一个邪正斗争的过程,正虚邪实是疾病的关键,而补法和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攻与补是对立的统一,攻是攻邪,又称祛邪,是指消除病邪对机体的的不利影响而言;补是补正,亦称扶正,是指补益或扶助人体正气而言。现笔者就中医方剂学中有关方剂配伍中攻补兼施的问题浅淡如下。1解表剂中的攻补兼施解表剂适用于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驱外邪从肌表而去,佐以少量的补益药物以扶正托邪而…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一部兵书叫<三十六计>,讲的是古代战争的谋略."三十六计"一语,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这说明,三十六计的说法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它是对中国古代部分军事谋略和事例的概括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今天,三十六计不仅用于军事,而且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等领域.中医省疾问病,善于讲究谋略,古人云:"治病如对仗,用药如用兵."浩瀚的中医古籍中,蕴涵着丰富的治疗韬略,它是中国古代医家治病疗疾的经验结晶.总结这些治略,无疑对中医临床大有裨益.<伤寒论>乃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成,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余在<伤寒论>的教研活动中,不仅体会出该书是集中医治则、治法之大成,而且发现其在组方、用药和煎服等方面,都包含着睿智的计谋,后来形成的兵法"三十六计"在<伤寒论>中都能体现出来,读来不禁令人拍案,有茅塞顿开之快.本文兹对此作肤浅探讨,以窥仲景临证谋略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毒邪肺热病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热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刺热篇>说:"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延及清*张聿青<温疫说*补>:"夫炎者热也,肺炎者肺热之谓也."可见本病实属温病之范畴,但在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过分依赖抗生素或激素,以致医误、药误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余根据多年临床和教学经验,将毒邪肺热病理论及治验总结如下,不适之处还请各位同道雅正.  相似文献   

13.
浅淡胃下垂的中医病名及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下垂是指胃体本身位置的明显改变,即胃体位置低于正常生理限度而言.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篇>就有"肉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的描述.遗憾的是后世医家均未将此病列入专章讨论.随着X线胃肠钡餐透视的问世,人们才明确认识到确有"胃下"(垂)一病.但仍大多认为是西医新近发现的病名,而殊不知祖国医学记载此病要比西方医学早两千多年!直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医内科学>山版,才将此病收入内科著作.可是所用却是<灵枢@本脏篇>"胃缓"之名.如细加揣度,则又有名实不确切之嫌.  相似文献   

14.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素问·厥论篇>云:"太阴之厥,则腹胀后不利."其中"大便难"、"后不利",即指大便不通或不畅.<素问·举痛论篇>还提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认为便秘的病机属热闭津亏.至清代沈金鳌著<杂病源流犀烛>专设"大便秘结源流",系统阐释便秘的病机有胃虚、热秘、冷秘、风秘、血热、血分枯燥、津液亡失之分.本院魏品康教授从医40余年,对治疗习惯性便秘有独特见解,认为患者此病经年,多数迭经清热利下之品乏效,故临证当重视健脾治本,辅以通腑治标,兼施润法增液行舟,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于侧,受益匪浅.现将魏师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灵枢*痈疽>有云:"发于足趾(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说明其预后不良,治疗不易.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结合治疗的疗法治疗糖尿病足(3级)1例,疗程短,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梦中悲哭是指患者卧则梦见悲伤之事,醒后一如常人,或甚至从睡梦中哭醒,哭后稍舒,莫可名状.多缘于情志刺激,常见于妇女,但男子秉性内向者亦可得之.清*吴师机以为:"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乎者?"言语开导就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运用言语交谈进行疏导,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心因,改变其内心虐恋的认知,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今结合病例,谈点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痰、瘀、虚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属于中医"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以肺脏病变为主的肺系疾病.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论述,<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经脉篇>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诸病源候论·气病源候论>云:肺主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塞,故气上喘逆.<金匮要略>有"痰饮咳嗽","咳嗽上气"等专篇论述,用小青龙汤治疗"咳逆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不得息";射干麻黄汤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咳而上逆……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等等.  相似文献   

18.
痹证记载源于中医古籍<内经*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则为行痹,寒气胜则为痛痹,湿气胜则为著痹也."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内经*素问>痹证理论的基础上对GFDB3痹更有明确论述:"诸肢节疼痛,身体GFDB3羸,脚肿为脱","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  相似文献   

19.
大枣,又名红枣、良枣、刺枣、姜枣等,是我国独有的特产.原产于黄河流域,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园之枣,其实可食"和"八月剥枣"的诗句.  相似文献   

20.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原意指妇人因经水不通而致水气病."血不利"是指瘀血,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体内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等;"水"是水气病,即水肿.本文试图通过对血与水关系的分析,弄清瘀血导致水肿的病理机制,揭示"血不利则为水"的临床指导意义,说明活血化瘀法是临床治疗水肿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