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应用激素加霉酚酸酯(MMF)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例FSGS患者用MMF 1.5~2.0 g/d加激素口服治疗3个月后,渐减量至0.5~1.0 g/d维持。半年后测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并与同期给予激素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激素加霉酚酸酯治疗组6个月后,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速率较对照组减慢,蛋白尿减少,血清白蛋白上升。结论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使用激素加霉酚酸酯等药物的疗效优于单独口服足量激素疗法的疗效,可缩短足量激素的疗程,增加FSGS的缓解率,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常见病理类型,基本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性药物[1].但单纯使用激素疗效极差,70%以上患者经足量激素治疗8周无效或依赖激素,或频繁复发,且可出现肾功能的减退,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用的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环孢素A和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较多,可引起肝肾损害、骨髓抑制和易致感染.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若华)作为特异性抑制嘧啶合成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能够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但病理类型多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硬化型,少数为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以及IgA肾病[3],但其病理类型为FSGS,临床表现为对激素和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尚未见系统研究.本文就来氟米特与激素合用治疗激素合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无效的FSGS肾病综合征24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及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肾小球疾病,这类患者治疗上首选糖皮质激素,对于激素  相似文献   

4.
<正>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病理以局灶节段分布的肾小球硬化病变、足细胞的足突融合为特征,治疗上多数表现为对激素耐药,且容易进展至终末期肾病。FSGS的预后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1]。研究表明,FSGS较其他肾脏病理类型更容易在移植肾中复发,且复发较早发生,而肾移  相似文献   

5.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关键的足细胞结构蛋白基因突变常常导致遗传性FSGS,如裂孔隔膜(SD)的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即为其中之一。TRPC6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细胞钙内流增加促使FSGS的发生。现就TRPC6基因突变致FSG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病变,代表疾病进展的开始。FSGS对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治疗与预后均有影响。IgAN是导致继发性FSGS的常见重要原因。FSGS可能继发于肾小球炎症或坏死的病变,也可能是足细胞损伤的结果。本文研究FSGS的病理分类以及IgAN的牛津分型,探讨二者对于的IgAN FSGS的临床及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金烈  吕春燕 《临床医学》2003,23(5):40-4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由不同疾病组成的临床症候群,降低和阴转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为其主要治疗目标,基本治疗方案为抑制免疫及其介质的炎症反应,常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对于应用皮质激素有效的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根据对皮质激素的反应,分为激素敏感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后两者和对激素效果相对差的病理类型如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硬化(FSGS)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可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目前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塌陷性肾小球病(CG)之前被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一个亚型。但病理上CG更多表现为足细胞增生和细胞骨架微丝减少直至毛细血管襻塌陷,由此区别于FSGS(足细胞数目减少和细胞外基质积聚而出现节段性或球性肾小球硬化),且在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上CG也都明显区别于FSGS,因此现将其定义为一个新的独立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hs-CRP与Hcy的关系及不同NS病理分型间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确诊NS患者125例[肾小球微小病变(MCD)31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32例,膜性肾病(MN)3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29例]及体检健康者76例,进行相关检测及结果分析.结果 健康组与NS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S组血清Hcy和hs-CRP呈正相关(r=0.679,r2=0.461,P<0.05);MN组、FSGS组与MCD组、MSPGN组hs-CRP含量相存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N和FSGS患者hs-CRP含量较高,提示MN与FSGS患者更易发生AS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6~2005年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治疗46例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杜晓霞  李绍梅  杨林  石国娟 《临床荟萃》2010,25(9):770-773,F0003
目的 检测CD2相关蛋白(CD2 associated protein,CD2AP)、Wilms肿瘤基因(Wilms tumor gene,WT1)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临床指标(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硬化率)的关系.方法 80例原发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依据病理分型分为肾小球微小病变组(MCN组)20例,IgA肾病组(IgAN组)20例,膜性肾病组(MN组)20例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PSGS组)20例,另选1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CD2、WT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CD2AP在肾小球和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均有表达.在正常对照组CD2AP沿毛细血管壁呈均匀、线状分布.MCN组、MN组、FSGS组CD2AP沿毛细血管壁不均匀分布,呈细颗粒状,部分毛细血管壁表达缺失;IgAN组CD2AP表达不均呈断续不等颗粒状,在病变区域表达缺失.对照组、MCN组、IgAN组、MN组、FSGS组的CD2AP表达指数分别为14.35±3.29、11.69±3.36、11.84±4.37、7.67±3.06、8.71±3.06.MN组、FSG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MCN组、IgAN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组、FSGS组与MCN组、IgAN组比较CD2AP的表达也有显著降低(P<0.05).WT1在肾小球内沿毛细血管壁均匀分布.MCN组、IgAN组、FSGS组WT1表达强度减弱,IgAN组病变区域部分表达缺失.时照组、MCN组、IgAN组、MN组、FSGS组的CD2AP表达指数分别为3.51±0.51、2.54±0.85、2.45±0.57、3.71±1.08、1.93±0.31.MCN组、IgAN组、FSGS组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而MN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CD2AP、WT1的表达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861,-0.304,P<0.05).结论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CD2AP、WT1的表达和分布不同,二者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肝素防治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素钙注射液防治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的可能性。方法  18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肝素治疗组 (B组 )和模型组 (C组 )。采用小剂量分次阿霉素间羟胺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 FSGS模型 ,B组于实验第 2 9d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各组均测定 2 4 h尿蛋白、血生化指标及肾脏组织血流量 ,并在光镜和电镜下检查肾脏形态、肾小球硬化指数 (SI)及细胞外基质 (ECM)。结果 治疗后 2周 (实验 6周 )时肝素治疗组尿蛋白排泄量开始降低 ,实验 12周时肝素治疗组胆固醇升高的幅度低于模型组。肝素治疗组肾组织血流量明显增加。光镜检查显示 ,肝素治疗组 SI及 ECM/肾小球面积 (GA)均明显减低 ;电镜检查显示 ,肝素治疗组毛细血管腔通畅 ,基底膜改变及足突融合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肝素对FSGS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采用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中完全缓解51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7%(64/73).治疗时间最短12个月,最长36个月.随访12个月,血清HBV-DNA转阴率54.8%(40/73).微小病变(MCD)完全缓解率100.0%(8/8 ),膜性肾病(MN)完全缓解率20.0%(3/15),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完全缓解率83.3%(25/30),局灶节段增殖性肾炎(FSPGN)完全缓解率93.7%(15/16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完全缓解率50.0%(2/4 ).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减退.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必要时疗程可适当延长.疗程与病理类型有关,以MCD治疗反应最好,FSPGN、MsPGN、FSGS次之,MN较差.  相似文献   

14.
环孢素A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明欣 《临床荟萃》1999,14(24):1129-1130
环孢素A(CsA)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是土壤中一种真菌的代谢物,1978年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1985年Teiani首先报道用于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近年陆续报道用于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与病理类型有关,现将CsA治疗PNS的情况作一综述。1 CsA治疗PNS的临床研究CsA治疗PNS主要用于激素无效、激素依赖、不能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其作用效果与PNS的病理类型有关。1.1 微小病变肾病(MCD)疗效肯定,Meyrier对11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进行治疗,病理类型分别是MCD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现MCD的缓解率是72.4%,Niaudet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微小变化肾病(MCN)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被认为与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有关,细胞激动素的生成紊乱导致肾小球对液体和大分子的通透性增加。作者观察第一例MCN伴轻度肾小球膜增生的肾病综合征,长期的类固醇加硫唑嘌呤以及环孢菌素治疗均未能使蛋白尿缓解,且诱发了严重的感染并发症。用培氟沙星(pefloxacin)治疗15天后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患者尿TGFβ1水平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2 4例健康人为对照 ,对 4 3例接受激素标准疗程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尿的TGFβ1水平 ,用ELISA法检测。结果  14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和 7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尿TGFβ1增高 (32 4 .4± 14 8.3vs 2 78.3± 12 3.6pg/ml,P <0 .0 1;5 2 5 .5±136 .4vs 2 78.3± 12 3.6pg/ml,P <0 .0 5 ) ,以FSGS增高最为明显。 14例MsPGN尿TGFβ1水平与 2 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 (r =0 .5 16 ,P <0 .0 5 ) ,7例FSGS尿TGFβ1水平与 2 4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肌酐呈正相关 (r =0 .5 16 ,P <0 .0 5 ;r =0 .6 6 7,P <0 .0 5 )。 8例微小病变肾病 (MCD)、11例膜型肾病 (MD)和 3例膜增生性肾炎 (MPGN)尿TGFβ1水平与健康对照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 9例激素敏感型的患者治疗后尿TGFβ1水平明显下调 (42 4 .0± 182 .4vs 2 79.6± 14 2 .6pg/ml,P <0 .0 1) ,15例激素抵抗型的患者治疗后尿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但加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病情缓解后 11例病情缓解 ,尿TGFβ1水平明显下调 (436 .3± 14 5 .9vs 2 89.3± 131.1pg/ml,P <0 .0 1)。结论 尿TGFβ1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肾病综合征病情、判断病理类型及评价激素治  相似文献   

17.
背景:西罗莫司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产生重要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它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徙,对慢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移植肾肾病产生防治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对慢性移植肾肾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肾病首次尸肾移植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罗莫司组和硫唑嘌呤组各30例,分别采用西罗莫司+环孢素A+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A+激素治疗,西罗莫司首次负荷剂量为6mg,2周内2mg/d,2周后改为1.0~2.0 mg/d,环孢素A为5.0~7.0 mg/d,硫唑嘌呤为50~100 mg/d,激素为15~0 mg/d.术后2年时,对移植肾进行活检.观察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并观察肝功能、血肌酐浓度、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存活率.结果与结论:随访2年,西罗莫司组于术后1,3,12个月的环孢素剂量明显低于硫唑嘌呤组,但是两组之间的血环孢素A的谷值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硫唑嘌呤组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部分可见肾小球以及间质血管;大部分移植肾组织近曲小管呈阳性表达,线型分布于刷状缘,部分呈阳性表达.部分患者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呈节段性阳性表达.内皮细胞及系膜偶见阳性表达.西罗莫司组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近曲小管的表达则明显减弱,肾小球和间质血管无明显改变.硫唑嘌呤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主要见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部分病例也可见于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间质血管呈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内皮层.西罗莫司组,肾小球、间质血管染色均明显减少.与硫唑嘌呤组比较,西罗莫司组人/肾存活率高、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西罗莫司可降低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减缓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膜性肾病患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患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分析56例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伴FSGS改变组与无FSGS病变组(IGMN组)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13例伴FSGS样改变组确诊时高血压发生率为69.2%,较IGMN组的32.6%差异有显著性(χ2=5.547,P=0.019);尽管2组间肾病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FSGS组蛋白尿水平较IGMN组显著增高[(9.14±4.34)g/24h、(7.43±3.9)g/24h,P<0.05],2组血肌酐水平及镜下血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FSGS组肾小球指数为2.34±1.23,间质指数为2.12±0.98,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分布为84.6%,较IGMN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2组肾脏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膜性肾病患者常常伴有FSGS样改变,其高血压发生率高,蛋白尿水平高,病理损害更严重,肾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口服或静脉注射类固醇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某些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方式,但常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某些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如糖尿病肾病、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肾病是不适宜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采用肾囊内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肾小球疾病,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足细胞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尤其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等。FSGS作为一种典型的足细胞病,其损伤可以发生在多个环节上,包括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的破坏、细胞核内转录因子的异常、胞浆内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细胞内钙离子动态稳定性的改变及裂孔隔膜上其他成分的异常等,其中足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是FSGS重要的发病机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Rho家族(如Rho A、Cdc42、Rac1等)在细胞骨架动态变化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ho家族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异常可能影响足细胞的细胞骨架稳定,进而破坏足细胞的正常结构,从而导致FSGS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