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治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PVP组40例,PKP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但PVP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治疗后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要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VP组比较,PKP组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术后伤椎高度增加较大,骨水泥渗漏情况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VP、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间收治的50例OVCF患者,均予以PKP治疗。手术前,术后第3天、1个月、12个月时分别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等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及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出现2例(4.00%)骨水泥轻度渗漏。未予特殊处理,后自行吸收。未发生椎弓根骨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术后第3天、1个月、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病例。结论 PKP治疗OVCF能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患者被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效缓解骨折疼痛程度,其并发症较少,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flhel)及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后的VAS评分、Baflhel指数及Cobb角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采用PKP治疗31例(3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10例,女21例;年龄64~80岁,平均70.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病程1~13 d。病变椎体位于T128例、L19例、L212例、L4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症状;摄X线片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行骨折复位及预防椎体塌陷评估。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中透视见11例椎体(35.5%)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体前侧3例,椎体侧方4例,沿穿刺通道渗漏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5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1±1.2)、(2.5±0.6)、(2.3±0.8)分;Cobb角分别为(30.2±5.3)、(21.3±3.6)、(23.5±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3.98±4.62)、(22.03±4.93)、(22.56±4.34)mm。术后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预防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应用PVP治疗的36例单椎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平均年龄74岁。从疼痛程度变化、伤椎压缩率、后凸角、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4小时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显著缓解,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压缩率及后凸角术前、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例存在无症状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所有病例至今获随访24~42个月,平均33个月。4例于术后2年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经X线证实为邻近椎体新发骨折;余患者无疼痛复发,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受压症状出现,伤椎及邻近椎体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对任何年龄段的OVCF,采用积极的PVP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遇呈祥  王忠平  邱渝江  姜光财  舒华  傅杰 《骨科》2015,6(4):196-20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避免手术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弓根入路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45例,按病变部位分为胸椎组,腰椎组和合并胸腰椎骨折组,分别于术后3 d、术后1年随访患者,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评价指标,应用SAS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的差异。结果45例骨质疏松型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后3 d、1年VAS评分分别降低了(5.87±1.00)分、(4.25±1.28)分,ODI评分分别下降了(54.97±4.92)分、(41.47±5.88)分,术后3 d、1年胸椎组、腰椎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PVP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神经损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VP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PVP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胸椎、腰椎骨折疗效相当。 PVP新型材料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的操作、把握好推注骨水泥量和速度是目前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我们将脊柱压缩性骨折行PVP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术后当日予以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3周后改用鼻喷剂,连续使用至少3个月;观察组单纯予以椎体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采用V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但是相对于观察组,治疗组在术后1月,3月,以及6月疼痛缓解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别越来越明显。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01—2018-12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2组。单侧组(36例)行单侧PVP治疗,双侧组(32例)予以双侧PVP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点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PVP治疗OVCF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效果可靠。但单侧PVP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 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8例(41个椎体),骨折部位为T6~L4,其中胸椎16个椎体,腰椎25个椎体。将参考架固定于病椎棘突,C形臂X线机拍正侧位图像,对穿刺针进行记录获得透视图像上的虚拟影像。术后复查X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CT容量分析法观测手术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类比评分的变化。结果41个椎体成功注射骨水泥。13个椎体行PVP;28个椎体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 last,PKP),其中12例行球囊扩张成形,16例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单椎体注射17例,2个椎体注射9例,3个椎体注射2例。26个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注射,15个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注射。无手术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受损情况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PVP手术时间7.7~20.7 m in/椎体,(14.2±3.3)m in/椎体;PKP手术时间11.2~32.4 m in/椎体,(21.8±5.4)m in/椎体。X线照射剂量为5.4~19.6 dGy/椎体,(12.5±3.6)dGy/椎体。注射骨水泥2.2~6.8 m l/椎体,(4.6±1.2)m l/椎体。椎体体积由术前(21.4±4.6)cm3增至术后(25.8±5.4)cm3(t=5.623,P=0.000)。VAS由术前(7.6±1.2)分下降为术后48 h(2.9±0.7)分(t=12.946,P=0.000)。28例平均随访8个月(3~1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无椎体塌陷。结论红外线透视导航PVP可行,可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和椎体后凸成形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脊柱微创技术。2008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应用PKP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椎体肿瘤6例,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应用普通骨水泥。比较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VAS)、脊柱评分(ODI);统计2组骨水泥渗透率。结果 (1)治疗前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ODI脊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脊柱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观察组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和普通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8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VAS评分为(6.60±1.02)分,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2.30±0.72)分,1周为(2.30±0.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范围为86.80%,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范围为86.16%。随访6~18个月,复查椎体高度均无明显丢失,未出现疼痛加剧、神经损伤、脊髓压迫、肺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相邻椎体未见有新的明显压缩性骨折。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症少、疼痛改善明显,椎体恢复高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弓根钉椎体成形术,观察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3.28%),未出现其他脊髓或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e角测量值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等症状,且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术后比较VAS及ODI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单个椎体注射骨水泥量为3.0~4.5 mL(平均3.2 mL),全部病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无明显恢复。术后VAS评分和ODI明显改善。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比较双侧与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PKP,其中单侧入路16例,双侧入路1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10.0 min、55.3±12.6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0,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骨水泥侧漏至椎体两侧、椎间盘、椎管、椎体周围静脉丛,未出现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瘫痪等临床并发症。术后6个月,单侧入路组脊柱后凸Cobb角为4.8±0.5°、显著小于双侧组8.3±0.8°(t=-14.840,P<0.001),且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VAS评分分别为2.2±0.3分、2.4±0.3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886,P=0.069),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ADL评分分别为87.6±2.7分、88.0±3.8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343,P=0.734)。术后6个月,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17.6±1.5 mm、8.0±1.7 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6,P=0.486)。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等优点;双侧入路在维持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更有优势,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操作过程简单,手术费用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62-1666
[目的]观察在不同时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选取最佳手术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在不同时间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9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骨折7 d内手术36例(A组),骨折8~14 d内手术32例(B组),骨折15 d以上手术28例(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评分、Cobb角改善程度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各组术后疼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程度最明显;各组Cobb角均得到矫正;各组骨水泥渗漏率存在差异,B组最低(P0.05)。[结论]在骨折初期进行PKP治疗,除了止痛效果优良之外,骨水泥渗漏率也较低,特别是在骨折1~2周内,此阶段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