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恢复膝关节稳定和功能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9月,收治3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ligament,PCL)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Ⅲ度损伤的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43岁。交通事故伤12例,扭伤11例,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损伤至手术时间7~26 d,平均8 d。。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16.57±7.89)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19.87±9.42)分,关节活动范围为(31.2±25.8)°。伴膝关节脱位6例,半月板损伤9例。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28个月,平均25.6个月。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6.08)分,关节活动范围为(122.6±10.3)°,IKDC评分为(90.32±5.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一期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同时配合有限切开修复MCL,创伤小,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好,关节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手术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5-02采用关节镜手术一期修复重建80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健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人工LARS韧带对后交叉韧带进行重建,辅助小切口采用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 8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1(6~12)个月。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为(89.7±6.5)分,较术前(19.0±8.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15,P=0.001)。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0.2±7.8)分,较术前(17.6±7.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95,P=0.001)。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24.6±11.4)°,较术前(30.8±19.4)°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74,P=0.004)。结论关节镜下一期手术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取得良好疗效,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稳定和功能的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14例(14膝)前、后交叉韧带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1~71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4 d,平均2 d。Lysholm评分为(17.00±8.29)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20.93±8.28)分。伴膝关节脱位9例,半月板损伤5例。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2例)或自体腘绳肌腱(12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下肢麻木,自行缓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膝关节均于3个月内达屈曲120°,伸直0°。术后1年膝关节IKDC评分为(89.93±6.26)分,Lysholm评分为(88.93±4.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膝关节韧带多发伤,关节镜配合有限切开修复重建韧带,避免了开放关节腔,同时由于创伤小,术后关节粘连轻,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双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评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联合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1年9月~2005年2月,13例病人(13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5膝伴后内侧角(PMC)、内侧副韧带损伤(MCL),4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2膝伴外侧半月板破裂,1膝伴内侧半月板损伤,3膝伴腘动脉损伤,2膝伴腓总神经损伤。7例病人于损伤后急性期入院,2膝于急性期行腘血管探查修复,4膝行膝后内侧角、内侧副韧带修复。13例病人于伤后4~12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其中4例同期后1/2股二头肌腱重建后PLC,1例同期阔筋膜PMC、MCL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0~39个月,平均(21.85±9.28)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5~95分,平均(86.54±6.89)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13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3例、接近正常(B级)8例、异常(C级)2例。13例病人中,11例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2例运动水平较伤前减低。[结论]膝关节双交叉韧带损伤多伴有其它重要结构损伤,需妥善处理合并损伤。关节镜下自体移植物联合单束重建ACL和PCL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78-2281
[目的]探讨缝线桥锚钉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患者57例(57膝),其中男4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平均37.18岁),均为III度损伤,术中采用小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进行修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应力位X线片,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共5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0.24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外翻稳定性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7.62±2.31)分提高到术后的(91.70±1.94)分(P<0.001),IKDC评分由术前的(42.48±7.45)分提高到术后的(87.27±2.16)分(P<0.001)。[结论]采用缝线桥锚钉技术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固定牢靠,功能恢复确切。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9例患者(9膝)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证实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均断裂,其中5膝伴后内侧角(PMC)、内侧副韧带损伤(MCL),急性期4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4膝行膝后内侧角、内侧副韧带修复。9例患者于伤后4~10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其中4例同期后1/2股二头肌肌腱重建后PLC,1例同期阔筋膜PMC、MCL重建。结果术后随访10~39个月,平均(23·0±9·5)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0~95分,平均(85·0±8·3)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入院时显著异常(D级)9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2例、接近正常(B级)6例、异常(C级)1例。结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可在关节镜下ACL、PCL联合重建,分期或同期关节外韧带修复或重建,具有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同时损伤后,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同时有限切开重建外侧副韧带的手术方法。方法8例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LARS人工韧带重建外侧副韧带。术后随访6~29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委员会韧带标准评价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15~125°,术后随访时IKDC评分:8例均为A类,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60分以下,终末随访时为平均91·5分。结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同时损伤,较为少见,采用自体或异体移植物等方法重建创伤大,移植物来源有限,术后并发症多,膝关节术后不能达到即时稳定,易导致术后再次发生膝关节不稳。而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外侧副韧带,术后膝关节可获得即时稳定,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膝均有后内侧角损伤和内侧副韧带损伤,4膝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2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4膝伴后交叉韧带断裂。12膝均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8周后,12例病人中8人接受二期关节镜下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3例,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3例,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结果]一期手术后8周评估表明12膝均恢复内后侧稳定性,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12例病人随访10~20个月,平均12.0±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08±6.28。IKDC综合评定正常(A级)4例,接近正常(B级)7例,异常(C级)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见于较高能量损伤,多为复合损伤,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应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二期酌情重建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3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2~57岁,其中四条韧带均损伤者2例,ACL、PCL和MCL损伤者16例,ACL、PCL和LCL损伤者5例。根据患者受伤情况分期手术治疗与一期手术治疗相结合,2例四条韧带均损伤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先行内外侧副韧带修复,术后行功能锻炼8~12周膝关节屈曲90°后,二期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其余3条韧带损伤者一期行韧带修复和重建,术中先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然后修复内侧或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于关节镜下行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行带线铆钉修补。手术前后行Lachman试验、IKDC和Lysholm评分,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及IKDC 2000评分,重建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分级评分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带线铆钉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24 ~ 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例,B级12例,C级3例,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损伤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多发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同时修复断裂的内侧副韧带(MCL)或后外侧结构。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3.2±2.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优9膝,良6膝,可1膝。结论关节镜下早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可靠恢复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具有缩短疗程,降低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分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14例(14膝)。男8例,女6例;年龄20~49岁,平均(31.8±8.1)岁。患者均行X线、MR检查,提示10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角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Ⅰ期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术后固定3周后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3~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且存在明显松弛时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80个月,平均48.9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达87.1±2.8,优于术前19.6±0.9(t=12.3,P0.01)。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级:9例接近正常,5例异常。结论 :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保留健束的单束重建增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单纯ACL部分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保留健束的单束加强解剖重建,按照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未发生切口感染、前叉韧带断裂等;术后无活动受限,屈膝活动度125~148°(135±1.9)°,IKDC评分从术前的(72.4±2.1)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的(94.8±3.1)分(t=7.36,P<0.01)。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3±2.5)分,终末随访时为(97.2±3.1)分(t=6.431,P<0.01)。结论在保留健束的基础上有效地重建断裂部分的ACL,能够恢复双束韧带的完整统一,更有益于良好地恢复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一期重建交叉韧带和周围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0月,24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一期重建交叉韧带和周围韧带。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1~54岁,平均31.5岁。左膝10例,右膝14例。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结果]24例中术后随访1年者6例,随访半年以上者11例,随访3个月者4例,随访3个月以内者3例。IKDC评级,正常8例,接近正常12例,不正常4例。Lysholm评分优6例,良14例,中4例。伸膝完全正常者18例,轻度受限者6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完全正常者14例,100°~120°以内者8例,90°左右者2例。[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应尽早重建交叉韧带并修复周围韧带,尤其是后外复合体及3度周围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15.
吴萌  高莉  夏亚一  王栓科 《中国骨伤》2014,27(8):686-690
目的:评估采用Ⅰ期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及修复膝后内侧韧带结构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膝关节后外侧脱位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0~53岁,平均30.5岁;运动伤8例,车祸伤5例,摔伤9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均使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使用LARS人工韧带14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8例;膝后内侧韧带结构损伤行缝合修复17例,行自体半腱肌加强术5例;手术均为Ⅰ期完成.术后早期行CPM及主动活动训练.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膝关节IKDC评定:A级9例,B级10例,C级3例;末次随访IKDC评分89.6±3.1.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90.7±1.8,术后较术前评分改善.结论:关节镜下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修复其他膝后内侧韧带结构,并辅以积极功能锻炼,能较好恢复关节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膝后外侧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2—2010-06对14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及严重膝关节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一期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处理合并的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14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5个月。均无膝关节肿痛症状、感染、伸膝障碍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达120°~130°;膝关节IKDC评分:A类11例(78.6%),B类2例(14.3%),C类1例(7.1%);膝关节Lysholm评分(89.2±4.6)分,较术前(54.7±5.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56,P=8.91E-14)。结论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有效性.方法 对24例膝关节脱位行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修复侧副韧带和其他膝关节损伤结构.结果 Lysla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1.8±4.3)分,术后(87.0±6.0)分(P<0.01);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87.5±12.5)°,术后(125.0±9.2°(P<0.01).结论 膝关节脱位后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和修复其他膝关节结构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2-03—2015-02诊治的21例(21膝)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资料,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肌腱、自体股四头肌腱重建前、后十字韧带,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外侧复合体及原位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本组21例获随访平均15.6(12~21)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固定装置松动、移植物失效及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膝关节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及Dial试验均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7.1±4.3)分提高至术后(88.9±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由术前(59.8±11.6)°提高至术后(118.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66-147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法、腱-骨愈合因素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选取38例需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的患者。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数据收集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20个月以上随访,平均28.60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57±0.613)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18±1.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后1周(78.56±4.75)°提高到术后12周的(132.54±4.7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1.63±1.29)分提升到术后12周的(60.68±1.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中的指标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末次随访,所有病人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6-11采用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的9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一期手术在关节镜下行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半月板撕裂成形、软骨修复、侧副韧带修复,3~5个月后二期手术进行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重建。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7(22~5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仅1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呈弱阳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6±2.6)分,较术前(51.3±4.0)分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为(91.2±3.0)分,较术前(50.1±3.7)分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关节面解剖复位满意、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可靠、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