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切除范围较大,包括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等,术后易引起脊柱不稳、硬膜外广泛瘢痕粘连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自1995年9月~2001年3月应用有限的椎板切除(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1例,其中9例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LS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A组患者实施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组均随访观察2 a,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术后腰痛V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JOA评分较B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LSS,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5):1347-1352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在6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年龄5268岁,平均61.3岁),30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3例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差异。术前、术后随访时分别采用ODI和VAS评分进行相关功能评价。随访时间最少为2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痛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无明显差异。但有限椎板切除减压组患者的腰背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组(P<0.01),并且其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者。[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下腰痛效果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前者术中创伤较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保留了竖脊肌、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并对这些脊柱后部结构元素进行解剖重建,起到了维持术后腰椎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Coflex系统植入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抽取连续的30例住院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Coflex系统植入和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减压融合术相比,Coflex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异,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降低。随访期间Coflex组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Coflex植入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新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纯椎板减压术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将170例DLS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85例)与对照组(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85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后凸角(TK)]、ZCQ评分、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PT、LL、TK:术后1年两组均较术前升高(P <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SS、PI:术后1年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CQ评分中的症状严重程度、身体机能评分术后1年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 <0.05),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1年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 <0.05),JOA评分术后1年两组均较术前升高(P <0.05)。ZCQ评分、疼痛VAS评分、ODI评分、JO...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目的疗效,并介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目的手术方法.[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目的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3例;其中用舣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62例(开窗组),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除减压术治疗31例(保棘组).获随访82例(其中开窗组54例,保棘组28例),平均随访4年.以术后间歇性跛行足否消失做为减压是否充分目的标准,以术后遗留活动性腰痛做为术后腰椎不稳目的标准.[结果]开窗组术后间歇跛行消失40例(74.1%),残留活动性腰痛5例(9.3%).保棘组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23例(82.1%),残留活动性腰痛3例(10.7%).x2检验P值>0.05.[结论]在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目的]减压果和对腰椎稳定性目的影响上开窗组和保棘组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目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半椎板和全椎板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减压方法不同分为半椎板组(采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9例)和全椎板组(采用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48个月.① ...  相似文献   

8.
双侧扩大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4年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estenosis,LSS)行双侧扩大开窗减压26例,并与同期施行的全椎板切除术19例进行比较。临床资料1994年6月~2001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LSS患者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1~72岁,病程5个月~12年。狭窄部位:L4~L532例,L5~S128例,L3~L47例。单节段狭窄28例,双节段12例,3节段5例。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下肢麻痛、间歇性跛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下肢肌萎缩和肌力下降等。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均为退行性LSS。采用自椎板间孔双侧扩大开窗术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岁,术前平均病…  相似文献   

9.
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15例,年龄54.2岁,病程平均3年9个月脸部病人都有腰痛和一侧或两侧下肢痛及麻木,无题有间歇性跛行。除X线平片外,CT、CTM和/或MRI检查101例,椎管造影24例。其中伴椎间盘突出7例,狭窄段位于L4.549例,L5S125例,L3,43例,两个节段26例三个节段(L3,4,L4,5,L5S1)12例,术后复查CT/MRI59。结果84例获得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加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结果疗效参照JOA分级标准评定,术后对45例获得随访,平均3.1年,优2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8.8%。结论该术式保留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关节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稳定性,避免了因手术瘢痕粘连和骨化造成的医源性的椎管狭窄,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将9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观察组行有限椎板减压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评分、多裂肌MRI信号强度分级、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0个月,其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2组患者的ODI、VAS腿痛、VAS腰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多裂肌MRI信号强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比较,有限椎板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轻,腰椎稳定性高,脊椎功能改善明显,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次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合并腰椎失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次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随访22~36个月,平均(30.43±3.29)个月,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2.49±13.88) min,平均失血量(125.22±16.21) ml;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的ODI指数、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椎管横径显著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2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3.3%;术后1例出现浅表切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次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椎管减压效果显著,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1例,男16例,女25例;年龄44~72岁,平均57岁;病史6个月~10年,平均1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15分法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5~3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82.9%,术后26个月随访时优良率80.5% (P>0.05).比较术前,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明显减少(P<0.01),JOA评分明显改善(P<0.01),术后26个月与术后3个月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可靠术式,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与减压范围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65岁以上的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结果23例病人随访3个月~3年,平均随访1.8年;治疗效果按改良Macanb法标准评定,优20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65%。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椎板节段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椎板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1992~2000年连续收治的1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72例,女60例,年龄41~81岁,平均59岁。病程6个月~24 a,平均29个月。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伴有系统性疾病者为75.8%。影像学示退行性114例,发育性7例,混合性11例,其中11例伴有Ⅰ°退行性滑脱。结果随访48~142个月,平均78个月,优良率83.5%。3例Ⅰ°退行性滑脱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椎板节段开窗椎管潜行式扩大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远期疗效与腰椎不稳、年龄及手术技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并临床应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 ,观察其疗效。方法 全椎板切除去除狭窄因素 ,彻底减压 ,棘突椎板复合体旋转 90°横架于减压处 ,重塑椎管 ,术后随访 ,复查腰椎 CT。结果 随访 32例患者中 ,优良率 96 .9% ,未发生术后腰椎不稳及医源性椎管狭窄 ,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弥补了椎板切除术的不足 ,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远期腰椎X线影像变化情况。方法:1991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行单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2例,其中X线资料完整者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65~83岁,平均72.3岁。分析术前和术后X线资料,观察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的椎体间相对距离、相对位移、椎体间活动角度及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和水平面旋转度的改变。结果:术后随访5~15年,平均7.3年,125个全椎板切除减压节段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椎体间相对距离明显降低(P=0.001),椎体间相对位移略有增大(P=0.1),椎体间活动角度明显增大(P=0.01),椎体间冠状面活动角度略有增大(P=0.1),椎体间水平面相对旋转度明显增大(P=0.01)。112个减压相邻上、下节段手术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减压节段X线影像退变迹象明显,减压相邻上、下节段退变迹象较轻。  相似文献   

19.
20.
腰椎管狭窄症既往手术治疗主要是椎管减压术式,我们在椎管彻底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